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
六四 |
|
朱棣對西域各部族採取了種種懷柔撫綏的政策,爭取他們對明朝的歸附,至少是保持和平的通使通貢、來去自由的關係。永樂元年朱棣就對禮部臣說過:「自今諸番國人願入中國者聽。」永樂二年十一月庚戌,朱棣於奉天門「視朝,西北諸胡來貢。」禮部尚書李至剛說:「西北諸胡,陛下撫綏,皆以向化,邊境已寧」。朱棣說:「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夫好善惡惡,人情所同,豈間于華夷?撫之有道,未必不來。虎至暴,撫之能使馴帖,況虜亦饑食渴飲具人心者,何不可馴哉!但有來者,惟推誠待之耳。」對於來經商者,朱棣主張「甯厚無薄」,「遠人慕義而來,當加厚撫納,庶見朝廷懷柔之意」。 西域的土官、頭目,故元官屬則紛紛歸附明朝,不斷來內地通使通貢。朝廷則給以王爵或令其為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給誥印冠帶以為臣屬。西域商人也紛紛來內地經商。西域所貢所市之物有玉璞、硼砂、碙砂、文豹、獅子、駱駝、名馬,馬匹是大量的。朝廷給來貢者以宴賞,賜以布匹、綿帛、衣服、瓷器、金銀、鈔幣,所貢之馬按等給直。 為了西域的經濟發展,如同內地一樣,朝廷還為其提供種子、農具,幫助其興修水利,使其安居樂業。 (一)哈密 哈密是明朝經營西域的重點。明初,故元肅王忽納失裡尚居哈密。洪武十三年,都督濮英練兵西涼,「出師略地通商旅」,忽納失裡懼,「遣使納款」。洪武十四年哈密回回阿老丁來朝貢,朱元璋遣其往畏吾兒之地招諭諸番。洪武二十四年宋晟充總兵官與都督僉事劉真討哈密,斬豳王別兒怯貼木兒、國公省阿桑兒只等一千四百人,擒其王子別列怯部屬千七百三十人。「番戎懾服,兵威極於西域」。 永樂初,朱棣遣使臣亦卜拉金等齎敕往哈密撫諭,且許以馬入中國市場。哈密安克貼木兒遣人貢馬,朱棣命「分別等第」,「計直給賞」,以「厚往薄來」懷柔遠人。「凡進貢回回有馬欲賣者,聽於陝西從便市易」,並「約束軍民勿侵擾之」。 永樂二年六月,封安克貼木兒為忠順王,安克貼木兒乃元肅王忽納失裡之弟,忽納失裡卒,嗣為肅王。安克貼木兒遣使來朝請錫爵。朱棣說:「前代王爵不足再論,但今取其能歸心朝廷而改封之。使守其地,綏撫其民可也。」遂遣指揮使霍阿魯禿等齎敕封為忠順王。這樣,哈密改變了故元藩王的名號,正式進入明朝版圖。這是直接與北元爭奪哈密的鬥爭。安克貼木兒被封不足一年,就被「迤北可汗鬼力赤毒死之」。可見韃靼勢力仍在向西域滲透。朱棣命脫脫嗣位。脫脫為安克貼木兒兄子,于洪武二十四年宋晟討哈密時俘入中國。朱棣即位「求得之」,「撫養甚至」,永樂元年送還故地。脫脫嗣立,使哈密與朝廷的關係更密切了。脫脫曾為其祖母所逐,朱棣以脫脫為「朝廷所立」,降敕切責其「不顧禮法」,「不知有朝廷」。哈密顯然受到朝廷的管轄。 永樂四年三月丁巳,設立哈密衛,以其頭目為指揮、千百戶、鎮撫籌官,給印章,並設王府官。忠順王府設經歷、長史、紀善等官,以漢人庶僚周安。劉行、辜思誠等充任。王府官之設在夷姓諸王中是很特殊的,其制幾同于朱姓諸王。另外,給忠順王以金印,為其築王城,都與其他羈縻衛所不同。這既說明朝廷對哈密的重視,又說明其實際控制、管理的程度。哈密衛官員的設置也由朝廷掌握。永樂五年十二月甲午,朱棣敕何福曰:「得奏哈密指揮法都剌欲設把總官一員,以理政務。爾須度其可否,及當委用何人……宜審思熟計,具可否以聞。」朝廷的法令、詔書都要在哈密頒行,幾同內地郡屬。脫脫死後,永樂九年封免力貼木兒為忠義王。終永樂之世,哈密貢使頻繁往來。 嘉靖時兵部尚書胡世甯說:「昔者太宗文皇帝之立哈密也,因胡元遺孳力能自立而遂立之。借之以虛名,而我享實利者也。」雖非盡借「虛名」,而明實享其利。明人稱哈密為「諸番領袖」。其所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當西域咽喉」,「天方等三十八國入貢,必取道哈密。」明朝因而利用哈密「譯上諸番貢表,偵察向背」,「譯文具聞乃發」。另外,哈密東距肅州、西距土魯番各千五百里,「瓦剌達子在其北百里」,明朝控制哈密,「一以斷北狄右臂,二以破西戎交黨;外以聯絡戎夷,察其逆順而撫馭之,內以藩屏甘肅,而衛我邊郡」,對經營西域,進而對遏制瓦剌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西番罕東、畢裡諸衛 洪武十年六月二十四日,朱元璋曾頒《諭西番罕東畢裡等詔》: 奉天承運的皇帝,教說與西番地面裡應有的土官每知道者,俺將一切強歹的人都拿了,俺大位子裡坐地。有為諸般上頭,諸處裡人都來我行拜,見了俺,與了賞賜名分,教他依舊本地面裡快活去了。似這般呵,已自十年了也。止有西番罕東畢裡巴一撒他每這火人,為什麼不將差發來,又不與俺馬匹牛羊?今便差人將俺的言語去,開與西番每知道,若將合納的差發認了,送將來時,便不征他。若不差人將差發來呵,俺著人馬往那裡行也者……有俺如今,掌管著眼前的禍福俚! 作為一個皇帝,朱元璋柔武兼施,只要他們承認了明朝的統轄權,便「賞賜名分」,「依舊本地裡快活」,否則便出兵征討。 洪武年間逐漸在撒裡維吾兒之地設立了安定(八年初立,十年叛廢,二十九年複立)、阿端(八年置,後廢)、曲先(後併入安定衛)、罕東(三十年立)諸衛。亦曾一度據有赤斤蒙古,並與沙洲通好。 永樂中,對該地區的控制大大加強了。恢復了曲先衛(三年)、阿端衛(四年),新立了沙州衛、赤斤蒙古衛(二年置千戶所,八年置衛)。 (三)別失 八裡、哈烈、柳城、火州、土魯番、撒馬兒罕諸部,這些部族都與明朝保持了通使通貢的關係。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十二月甲寅,朱棣「遣使賚詔諭哈烈、撒馬兒罕等處,並賜酋長織金文綺。遣使賚詔諭別失八裡王黑的兒火者,並賜之彩幣。黑的兒火者,元氏之苗裔也」。著眼于爭取「元氏苗裔」,以固邊陲。 撒馬兒罕在諸部之西,即當時帖木兒大帝國主帳所在。以其主帖木兒為元朝駙馬,明人稱之為駙馬帖木兒。當時帖木兒已定中亞,威德正隆,「受群臣尊號曰成吉思可汗」,其志不在小。明朝派給事中傅安以威脅利誘說降天山南北,到撒馬兒罕為其所拘。帖木兒令人導傅安遍歷諸國數萬里山川以誇耀其國之廣大。帖木兒勾結故元宗室完者禿(本雅失裡)欲圖東進。朱元璋怕元朝所留于涼州的大量回回與其串通生事,一次就遣歸撒馬兒罕千二百人。永樂三年帖木兒與完者禿合謀率二十萬大軍東征。朱棣聞訊令甘肅總兵官宋晟「練士馬,謹斥堠,計糧儲,預為之備」。第二年,帖木兒死于東征途中,一場大戰才得以避免。帖木兒帝國陷入分裂之中,力量迅速衰落。其孫哈烈嗣王,與明朝通好。朱棣遣使往祭故王,賜新王及部落銀幣。其後「或比年或間一歲或三歲輒入貢」。這實際上又是一次與故元殘餘勢力的鬥爭。 明朝永樂時期對西域有著有效的管轄權和廣泛的影響力。部族頭目對朝廷很忠誠。永樂八年五月丁亥,肅州衛寄居回回哈剌馬牙叛,殺守禦都指揮劉秉謙等,踞城,遣人結赤斤沙州哈密為應援。赤斤蒙古塔力尼說:「爾受大明皇帝厚恩,而忍為不義!我輩得安居,農具種子皆官給,又為之疏水道溉田,我食其利。恩德如此,我不能報,而從爾為逆耶!今伺爾出城,必邀殺爾以報國家。」永樂三年,哈密忠順王為韃靼可汗鬼力赤毒死,別失八裡則討鬼力赤之罪。對於各部族之間的糾紛,朝廷也往往出面干涉。永樂五年,沙迷查幹使節來言:「撒馬兒罕本其先世故地,請以兵複之。」朱棣勸他「宜審度而舉事,慎勿輕動以取危辱」。永樂十四年三月,別失八裡與哈烈有隙,各蓄爭鬥之志,朱棣賜璽書諭納黑失只罕並哈烈,「俾各釋怨睦鄰,保其民人,以享太平之福」。因而,「西域憚天子威靈,咸修職貢,不敢擅相攻」。 洪武時期,故元勢力尚殘留于西域,諸土酋每有叛掠。朱元璋往往施之以兵威。永樂時期故元在西域的殘餘勢力不多了,朱棣主要使用勸說、安撫的辦法平息西域的叛亂,不輕易用兵。永樂十一年,老的罕叛入赤斤蒙古,且為邊患。朱棣命楊榮赴陝西與豐城侯李彬議進兵方略。楊榮還言:「出嘉峪關,千里險厄,乏水草,餉道弗能通,又冱寒,士馬疲瘠,不可輒用兵罷中國。彼小丑當自來歸。」朱棣從其言。這個決定是明智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