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六三


  奴兒幹都司的設立是朱棣鞏固開發東北邊疆、控制韃靼的重大措施。「奴兒幹都司先名遠三萬戶府,前代無考,元為東征元帥府」。洪武時期擬招撫遠方女直,以路遠未達奴兒幹。永樂二年二月癸酉,「忽剌溫等處女直野人頭目把剌答嗒來朝,置奴兒幹衛。以把剌答嗒、阿剌孫等四人為指揮同知,古驢等為千戶所鎮撫,賜誥印冠帶襲衣及鈔幣有差」。永樂七年閏四月,奴兒幹衛頭目忽剌冬奴等來朝,「複奏其地衝要,宜立元帥府,故置都司。以東甯衛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千戶王肇舟等為都指揮僉事,統屬其眾。歲貢海青等物,仍設狗站遞運。永樂九年內官亦失哈率兵千餘人,巨艦二十五艘至其地,正式開設奴兒幹都司。近人研究奴兒幹問題成果甚多,本文不再贅言,惟欲提出兩點:

  (一)從理論上說奴兒幹所統衛所東起庫頁島上的囊哈兒衛,西至鄂嫩河的斡難河衛,南到渾河一帶的建州衛,北達興安嶺的古裡河衛。但這些衛所,奴兒幹都司並不能實際統屬之。《大明一統志》:「我文皇帝神謀睿算,銷患於未萌,悉分而散之,使之力足以自立,勢足以相抗,各授以官職而不相統屬,各自通貢而不相糾合。是以百年以來無東北之患。」考之《明實錄》,各衛所入朝入貢,均直接地、獨立地與朝廷發生關係,朝廷有所宣諭也直達各該衛所,各衛所不相統屬,亦並不受都司統屬。

  (二)女直各衛所多屬羈縻性質,以原有頭目世襲指揮鎮撫,朝廷給誥印,定期朝貢京師,而奴兒幹都司卻以流官長之。擔任奴兒幹都司都指揮同知的康旺,原為東甯衛指揮,東甯衛屬遼東都司,距黑龍江數千里之遙,必非奴兒幹土著。另外,奴兒幹都司是擁有軍隊的,至少是少量的軍隊,而且是朝廷控制的官軍。永樂十二年閏九月壬子,朱棣命遼東都司以兵三百往奴兒幹都司護印。「先嘗與兵二百,至是,都指揮同知康旺請益,故有是命,且敕旺逾二年遣還」。依文意言之,逾二年所當遣還者,似應為後益之三百兵。至於除護印之外是否還有其他軍隊,不得而知。這一事實說明明朝對奴兒幹都司控制的程度,超過了其他羈縻衛所。另外,朝廷命使不斷到奴兒幹都司,從永樂到宣德中,僅中官亦失哈就曾到奴兒幹之地達七次之多,這些都說明奴兒幹曾長期處於明朝的有力控制之下。

  東北各衛女直人,常常到內地朝貢或朝覲,為了表示優撫,朝廷要對其給予賞賜,封予官爵。朱棣稱此曰:「捐小費以弭重患,亦不得不然。」

  由於經濟上的原因,女直需要與內地進行貿易,或以入貢形式進行,或於邊境開市,永樂三年三月癸卯,朱棣命「就廣甯開原擇水草便處立市」。四年三月甲午,「設遼東開原廣甯馬市二所。初,外夷以馬鬻于邊,命有司善價易之。至是來者眾,故設二市。命千戶答納失裡等主之」。這是開設馬市之始。永樂時遼東馬市共有三處,「其一在開原城南關,以待海西女直,其一在城東五裡,其一在廣寧城,皆以待朵顏三衛夷人」。市馬有官價,貢物「悉厚直酬之」。不論韃靼或女直,「來朝及互市者,悉聽其便,但禁戢士卒,勿擾之」。

  談到遼東馬市,宣德皇帝曾說:「朝廷非無馬牛,而與之為市,蓋其服用之物皆賴中國,若絕之,彼必有怨心。皇祖許其互市,亦是懷遠之仁。」女直固然需要內地的服用之物,而他們也給中原送來了土產:馬匹、貂皮、人參、材木、魚鮮等等。中原輸出的則有鏵、鏟、耕牛、種子以及米鹽絹布緞匹衣服等。開市的意義遠遠超乎經濟之外。「開市有期,防市有禁,定市有價,抽市則立法,至詳且善矣」,朝廷委專員進行管理。「抽分」是政府的一項收入,但它也標誌著政府有效的管理權和邊民對政府所盡之義務,顯示了朝廷的影響力。

  永樂時,大批的女直人紛紛歸附明朝。要求靠近內地居住或到水草豐盛處放牧者,都需得到朝廷的批准。朝廷或為他們擇地築城,或以水草豐盛處許之。有願居京師者,也受到鼓勵,「賜襲衣彩幣及牛羊薪米居宅」。永樂六年四月,朱棣對兵部臣說:

  朕即位以來,東北諸胡來朝者多願留居京師。以南方炎熱,特命于開原置快活、自在二城居之。俾部落自相統屬,各安生聚。近聞有思鄉土,及欲省親戚者,爾即以朕意榜示之,有欲去者,令明言于鎮守官員,勿阻之。

  既與方便,又不強使居之,來去自由,政策很開明。後來,由於移居者日多,為了便於安撫,置自在、安樂州於二城,州置知州、吏目、同知、判官各一員以管理之。其他如東甯衛、三萬衛、開原、建州、喜溫河衛等,也多有女直人等申請去居住,不僅得到批准,而且「賜鈔,幣襲衣鞍馬,其居室什器薪米牛羊,所在官司給之」。為了便於當地居民的生活和經濟開發,朱棣還主動派人築城管理。永樂十二年九月,他聽說弗提斤六城之地肥饒,便命指揮塔失往治弗提衛城池。「令居民咸居城中,畋獵孳牧從其便,各處商賈欲來居者亦聽,仍命行在兵部榜諭之」。遼東地區民族雜居,亦有不少韃靼人居住,永樂十年四月庚午,「命築遼東開原西門土城,以處韃靼之歸附者」。

  對於邊地居民的貧寒者,朝廷則往往給予賑濟。朱棣說:「薄海內外,皆吾赤子。遠人歸化,尤宜存恤。其即遣人發粟賑之,毋令失所。」當地居民及部落首領的生活用糧,朝廷還常常給予接濟:「稍給鹽米布,贍諸酋豪,使保塞不為邊寇盜。」永樂十二年秋七月巫凱奏:「開原三萬遼海三衛歲收屯糧,僅給本衛官軍及給安樂、自在二州之人。近奉命運給各衛調兵行糧,並接濟毛憐、建州諸衛韃靼,道路既遠,供給不敷,宜將所給建州毛憐者,就瀋陽各衛與之」。

  通過以上各項措施,不僅鞏固了東北邊疆,而且在政治和軍事上使北元勢力陷入空前孤立的地位,這對明朝是非常有利的。明人說:遼東「歷代以來地皆郡縣,我朝盡改置衛,而獨于遼陽開原設安樂、自在二州,以處內附夷人。其外附者,東北則建州、毛憐、女直等衛,西北則朵顏、福余、泰甯三衛。分地世官,互市通貢。事雖羈縻,勢成藩蔽。是以疆場無迤北之患」。不僅如此,許多女直、高麗、韃靼頭目與朝廷的關係甚好。比如,永樂十六年正月己未,毛憐衛指揮猛哥不花奏:「本衛千百戶哈答等二十餘人,每有調發,能效勤勞,今來朝,請量升之,以勸將來。遂各升職有差,仍賜敕狀諭齎之遣還。」同年二月庚戌,建州衛都指揮李顯忠奏:「其衛指揮千戶鎮撫頭目哈剌忽等,擒捕叛亡,累著勞績,請升職以示勸。遂升……俱賜敕褒諭且優齎之。」甚至朱棣出塞親征,也徵用當地兵士隨行。永樂十九年六月,「敕遼東總兵官都督朱榮及遼東都指揮巫凱、劉青:于所屬衛分並韃靼、女直、高麗寄住安樂自在州官軍內選精銳五千,以七月率至北京」。永樂二十年北征,毛憐衛指揮猛哥不花等亦率子弟部屬從征。

  另外,「遼東肥沃之地,一年耕有收,足數年之用。數年有收,海運可省」。朱棣很注意遼東的屯田,「減戍卒而增屯夫,數至十有其八。力穡者眾,歲有羨餘。數千里內阡陌相連,屯堡相望」。東北地區出現了繁榮發展的局面。

  同時,永樂一朝,明朝與朝鮮關係甚好,北元無以乘其間,韃靼向東的擴展更失去了可能。在明朝制馭韃靼、瓦剌的一盤棋上,對東北的經營,是一招勝算。

  §四、對西域的經營

  馬文升(1426年)說:「我太祖高皇帝應天眷命,掃逐胡元,統一寰宇,凡四夷來貢者不拒,未來者不強。其於西域也亦然。真得古帝王馭夷狄之道矣。迨我太宗文皇帝。繼承大統,開拓疆宇,始招來四夷,而西域入貢者尤盛。」

  首先,明朝不斷派出使節往西域諸部,兵科給事中傅安、郭驥,北平按察使陳德文,太監王安,鴻臚寺丞劉帖木兒,吏部員外郎陳誠,中官把泰、李達、郭敬,都曾先後出使西域。陳誠於永樂十一年出使,於永樂十三年回還,所曆哈烈、撒馬兒罕、別失八裡、俺都淮、八答黑商、迭裡迷、沙鹿海牙、賽藍、渴石、養夷、火州、柳城、土魯番、鹽澤、哈密、達失幹、蔔花兒凡十七地,著有《使西域記》,備言其山川風俗物產,使明朝對西域有了新的認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