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五九


  虞謙所描繪的是一幅上下軍民全面的社會生活圖景。這時,仁宗才即位五個月,虞謙所指的「今」所存在的問題,顯然主要由朱棣來負責,它是朱棣施政所帶來的結果。朱棣自稱其為政要使民不失其養,如此弊政叢集,民焉得不失其養!其他暫且不論,就看文武官吏父母妻子猶有凍餒之虞,民間生活便可想而知了。

  其實,朱棣說「民不失其養,雖勞之鮮怨」不過是為他的好大喜功的興做不止所做的辯解和掩飾。既然百姓不失其養,便可以毫無顧惜地任意驅使勞役了。朱棣好大喜功,又急於洗刷自己篡位的惡名,因而永樂一朝,大事頻興,國家百姓為之耗竭。試看,永樂年間南征交趾,戰爭持續二十幾年,八十萬大軍疲於奔命;鄭和六下西洋,「費錢谷數十萬,軍民死者以萬計」;修建北京宮殿,赴四川、雲貴、湖廣采木,工程歷時十四五年,「所費數以萬計,役死軍士百姓不計其數」,而「督辦官員能務公戒私,不貪贖厲民者,殆十之一二」;朱棣五次親征漠北,每次動員兵力三十萬至五十萬不等,搜盡天下府庫以供軍餉,數十萬軍民為之轉輸,造成「財力大窘」。

  這樣好大喜功的事一件接一件,民如何能「不失其養」?正如洪熙元年湖廣布政司左參政黃澤上言所說:「向也,南征北討,出師連年,輜重牛馬,耗散钜萬,又江北困於營造,江南疲於轉輸」,「土木屢作,勞者佛休」,其結果只能是「丁男疲於力役,婦女困于耕耘,富者怨征斂之繁,貧者罹凍餒之苦」。再加上水旱蝗瘟疫所引起的饑荒、災害,使人民本已深重的苦難更加深重。於是「人民流離,餓殍盈路,稅糧逋負,鹽賊橫生」。

  僅就《明太宗實錄》的記載進行統計,永樂一朝所謂「民亂」、「強賊」就達四十起之多。永樂末年,山西、河北,甚至號稱富庶的蘇、常、嘉、湖等地,都出現了成夥的「強盜」和大批的「流民」。我們不妨將永樂後期的幾起「民亂」抄錄如下,以見永樂民生之一斑:

  永樂十四年正月辛酉,命行中軍都督金玉為總兵官,蔡福為副,往山西廣靈等縣征剿山寇劉子進等。子進廣靈縣民,居鄉無賴,嘗自言往石梯嶺遇道人,授以雙刀劍,鐵翎神箭,能驅役神鬼。造為妖言糾集鄉民劉興、余貴、郝景瞻、樊敏等作耗,妄署職名,以皁白旗為號,奪太白王家莊驛馬,殺大同等衛采木旗軍,所過劫掠人畜,官軍不能制。事聞,遂遣玉等剿捕。

  永樂十五年閏五月戊辰,福建汀州賊劉勝孫糾集無賴,自號太平將軍,攻清流縣,劫殺居民,守臣執其首數人,送京師斬之,餘黨散走。

  同年八月己酉,福建沙縣賊陳添保等伏誅。初,添保與縣人杜孫、李烏觜及龍溪余馬郎、龍嚴、樊添受、永春林九十、德化張五官等聚眾作亂,燒劫龍溪銀場,殺中官及土民三十餘人,官軍捕之,四散,逃匿。既又偕稱太平大人先鋒等號,招集賊眾,燒劫清流等縣,殺縣官軍民三十余人。至是福建守臣執送京師誅之。

  嘉興府賊倪弘三等伏誅。弘三糾集無賴作亂,劫掠鄉村,三年眾至數千,往來蘇湖常鎮諸郡,殺害官民,商賈不可勝計。發兵二千合浙江都司兵討之。反為賊所敗,官軍多被殺傷,其勢益橫。浙江按察使周新一志討賊,立賞格,躬督兵搜捕,列木柵于小江港,議斷其走路。賊無所容,乃趨北河。新遣壯勇躡至桃源縣,生執其首數人送京師。至是皆磔於市。蘇湖諸郡之民始安。

  永樂十六年五月辛亥,順天府昌平縣民劉化以謀反伏誅。化初名僧保,畏避從軍,逃匿保定府新城縣民家。衣道人服,自稱彌勒佛下世,當主天下,演說應劫五公諸經,鼓誘愚民百四十餘人,皆信從之,已而,真定、容城、山西洪洞等縣人皆受戒約,遂相聚為亂。事聞,悉捕誅之。

  秋七月己巳,湖廣靖州賊王忠,自稱平定侯,率眾攻劫武罔州,為守將所獲並其黨誅之。

  永樂十七年春正月丙寅,監察禦史李偉奏、江西新淦縣逃匠雷劍南等聚眾拒捕。上命都指揮劉忠、都督馬聚領兵捕之。未至而布政司、按察司奏劍南等自詣歸罪。上覽奏謂侍臣日:「民非甚不得已,孰肯以父母妻子罹死亡之禍?此有司失於撫綏。」命皆宥之。遣使馳召聚等還。

  永樂十八年二月己酉,山東蒲台縣妖婦唐賽兒作亂。(詳見下文)

  十一月壬辰,真定府曲陽縣人楊得春、蔚滿圈等以妖術惑眾,伏誅。得春等素不事產業,不服役官府。有司將治其罪。得春變黃冠服,滿圈削髮披僧衣,俱逃入晉州,以妖術妖書符咒惑眾。自稱善治兵甲,能令人飛行十裡。遂聚無賴,號五百羅漢,謀作亂。事覺,有司捕獲,械送京師,即日皆棄市,家口財產沒官。

  二十年閏十二月甲子,鎮守雲南黔國公沐晟,奏請調兵剿捕維摩州曲部驛野羅羅並蒙自縣作耗強賊,以除民患。從之。

  二十一年春三月己亥,盜入南京大祀壇天庫,盜蒼璧二、黃琮一。命西寧侯宋琥督南京五城兵馬捕賊。

  二十二年春二月丁未,浙江湖州府長興縣賊首吳貴歸等就戮。初,貴歸等聚眾千餘人劫殺鄉民,知府鄧忠率民兵捕之。賊眾拒敵殺官吏。事聞,命陽武侯薛祿率兵三千討之。上諭祿曰:「寇首惡不過數人,必誅之。餘脅從,宜與分別。蓋百姓皆有父母妻子,豈好逆從亂?其間必有不已者。宜約束軍士,不可濫殺。殺一不辜,將帥之罪。不有陽禍,必有陰譴。至是,祿悉捕首惡戮之。

  二十二年夏五月乙未,巡按浙江監察禦史王複奏,浙江麗水、福建政和二縣首賊周叔光、王均亮等,聚二千餘人往來兩縣劫掠,漸致滋蔓。請兵剿捕。上命兵部尚書李慶等議之。於是,慶等奏調緣河備倭都指揮張翥所領兵三千,浙江福建二都司各調兵二千,俱聽翥率領捕之。時文淵閣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共進言曰:「此愚民無知,或為有司所苦,或窘於衣食。不得已逃竄山林,苟求活朝暮耳。若寬而撫之,當各散矣。急之不惟未易獲,且堅其為盜之心,況我兵戈所加,不免枉及良善。願思處置之宜。上曰:「卿言良是。可令巡按禦史及浙江、福建三司招撫。若負固不服,調軍剿之未遲。

  這裡所錄的,並非永樂年間「民亂」、「強賊」之全部情形,但卻可以說幾乎無年無之。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發生於永樂十八年的唐賽兒之亂了。這一年,朱棣正在準備進行第三次北征,鄭和正在準備第六次下西洋,北京的宮殿剛剛落成,安南的戰事正在打得火熱,還有,前面我們提到的皇太子親眼所見的山東大災荒也發生在這一年。層層的重負壓下來,都落在百姓的肩頭,他們實在不堪了,只有起來反抗。山東蒲台縣民在女首領唐賽兒的號召下,佔領了益都,其後往來于諸城、安丘、莒州、即墨、壽光諸州縣。

  官軍青州左衛指揮高鳳剿捕敗績,朝廷又派安遠侯柳升充總兵官、都指揮劉忠為副總兵,帶兵征討。雙方在益都發生激戰,都指揮劉忠戰死,而唐賽兒竟得逃脫。這時,另一叛民首領賓鴻正集眾萬人攻安丘,官軍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晝夜兼程從海上馳援,賓鴻不敵而敗。還有一支叛民隊伍在諸城為鼇山衛指揮僉事王真所敗。叛亂終於被鎮壓了,僅被解往北京的「妖党」就達三千餘人。而唐賽兒仍然不見蹤影。據說,唐賽兒也曾被官府捕獲,「將伏法,怡然無懼色,裸而縛之,臨刑刃不能入。不得已,複下獄。三木被體,鐵鈕系兩足。俄皆自脫遁去。」結果弄得「自三司以下及將校諸官皆以失寇死」。唐賽兒久捕不獲,朱棣懷疑賽兒可能削髮為尼或混入女道士之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東境內尼及女道士一悉逮至京詰之」,後來,搜捕範圍擴大,朱棣竟命「在外有司,凡軍民婦女出家為尼及道姑者,悉送京師」,「先後幾萬人」。

  朱棣的搜捕毫無結果,不得不在永樂十九年正月乘北京宮殿告成之際大赦天下,宣告「各處監收及取未到尼姑道姑,悉宥罪還俗」。谷應泰在評論朱棣的大搜捕時,將之比為「石閔之戮羯部,多髯高鼻者並誅,袁紹斬宦官,面不生須者亦殺。」玉石俱焚,良莠並除,如此民生,豈得寧乎。唐賽兒之亂是對永樂盛世的斷然否定,是對朱棣標榜「以愛民為本」的統治的恰當評價。

  永樂年間,不僅民生方面,政治、經濟、軍事等其他方面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官僚隊伍中「貪風永樂之末已作」,「請托賄賂,公行無忌」。官員任用「漸循資格」,辦事「循習」成弊,經濟上鈔法敗壞,「物價騰踴」,軍隊中「自永樂以後,新官免試,舊官即比試,賄賂無不中」,造成「軍職日濫」,「而其間多貪暴怠惰,紀律不嚴,器械不利,城池不修,軍士缺伍,攻戰屯守之法漸廢馳」。由於「調度頻繁,營造日久」,致使屯政荒廢,「虛有屯種之名而田多荒蕪」,「兵力之疲而農之業廢」總之,朱棣一意要建立大功,垂名後世,而舉國上下已經漏洞百出。對於永樂時期的統治,我還要再借用《儒林外史》中的一段話,該書中鄒吉甫說:「我聽見人說,本朝的天下要同孔夫子的周朝一樣好,就為出了個永樂爺就弄壞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