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五七


  錦衣衛獄,又稱詔獄,是朱元璋實行殘暴統治的重要工具。它超越法律之上,以皇帝的喜怒為是非。其時,「上(太祖朱元璋)時有所誅殺,或下鎮撫司雜治,取詔行,得毋經法曹」。錦衣衛獄備有各種刑具,在皇帝的庇護下為非作歹,幽縶慘酷,害無甚於此者後來,連朱元璋也不得不對錦衣衛獄加以限制。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悉火榜掠具。又六年,詔內外獄毋得上錦衣衛,諸大小咸經法曹。終高皇帝(太祖朱元璋)世,錦衣衛不復典獄。」朱棣即位後,雖然進行了大規模屠殺,但仍覺得寶座不穩,在表面的太平之中,潛伏著巨大的不安。

  朱允炆的死活下落還沒有弄清。如果他還活著,隨時可能東山再起。政治反對派不與朱棣合作,甚至圖謀刺殺他,弄得他心神不定,疑慮重重,甚至做夢也不得安生。誠如王世貞所說:「天子(朱棣)既由藩國起,以師脅僭大位,內不能毋自疑人人異心,有所寄耳目。」他任用了「率先報效」、「頗目法家言」的紀綱,「治錦衣兵,複典詔獄」。紀綱摸透了朱棣的心思,「益布其私距,日夜操切陰計。聞上,上(朱棣)以為大忠,罄咳亡間。即淇成諸公號元勳,見則自匿引,不敢以衣比數。」紀綱為人狠鷙,更恃此「窮意為非」。他手下的一批爪牙則「曲侍奉綱,相緣借奸利數百千端」。錦衣衛獄的刑罰花樣翻新,朱棣早已將《祖訓》不得濫施肉刑的戒諭拋到九霄雲外了。他下令收繳天下兵器,派胡濴刺探民隱,獎勵告密,任用紀綱、陳瑛等「刻深之吏」為爪牙,鎮壓人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朱棣的暴政給後世留下了極為惡劣的先例,成了那些施暴政者的榜樣。比如,弘治十七年(1504年),刑部主事朱鎏言:「部囚送大理第當駁正,不當用刑。」大理楊守隨言:「刑具永樂間設,不可廢。」帝是其言。永樂暴刑成了後世不可逾越的新的祖制了。

  明代的宦官之禍,在歷史上也是頗為突出的。太祖朱元璋戒于歷代宦官干政之失,對宦官的防範甚嚴。雖然,洪武中即已以宦官傳令閱兵、監視大臣、察訪官吏、核定課稅、奉使外國,但宦官畢竟不敢放肆。有一次,一服侍朱元璋多年的宦官,竟然因偶言及時事被遣還。建文中。也注意約束宦官,曾兩次下詔禁約奉差中官,因此「內官怨甚」。相反,朱棣則正借些宦官為耳目,安插于建文帝身邊。史稱,「靖難兵起,三年所得惟北平、永平、保定三府。至是,有中官約為內應者,謂須直搗京師,天下可定。文皇朱棣深然之。」

  朱棣避開勁敵,直搗南京,輕易取勝。南京金川門開,建文宮中同時起火,說不定這火就是這些中官放的,不然何為內應?《明太宗實錄》諱此不談罷了。朱棣入宮,「殺宮人、內官略盡,而得罪建文帝者則被留用」,「既正位,次第擢為邊藩鎮守雲」。由於非法篡位,朱棣心存疑慮,「不能不有所私寄」。其私寄者除紀綱等人外,最受倚重者便是宦官了。他用宦官設立了東廠,用以監視天下臣民。東廠與錦衣衛結成了一個嚴密的監控網,施行恐怖統治,連皇太子也在宦官的監視之中。宦官的地位大大提高,監軍、分鎮、專征、采木、督役、奉使外國,成了官僚隊伍中的重要成員。他們傲視公卿,在皇帝左右必蟒服,這種服飾是連文武一品官員也不易得到的。後世宦官之禍,隱然肇始。

  建文新政施行開明政治,一度打斷了朱元璋推動的極端專制主義日漸強化的進程。朱棣則一反其道,完全抹殺建文新政。他所嚮往的,是做一個極端專制的皇帝。朱棣認為「帝王為生民之主」這與方孝孺強調的「天立之君所以為民,非使其民奉乎君」的主旨大相徑庭。

  但是,朱棣的淫威並不能完全壓服民間的不滿。正如明人王世貞所說:「以一時萬乘之尊,挾不世之怒,而有不能儘快其意於意之外者。」他舉了後世對方孝孺的態度加以說明:「建文之役,天下之名能殉義者無如天臺方先生。其得禍之烈,則亦無如方先生。先生歿三十餘年,天下乃敢舉其名,又五十年,而天下乃敢誦其言,又百年,而天下乃有求其已絕之裔而為之記者。」當然,王世貞是從君主宗法制的禮法的立場評論此事的。不過,可以看出,人心是難於征服的,哪怕是面對殘酷的殺戳!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朱棣卻希望人們把他看做是一心興禮樂、施仁政的聖明君主。他甚至把自己打扮成連小蟲子都不願傷害。有一次朱棣去靈穀寺,「跬蹕中庭,有蟲著上衣,以手拂置地。徐命中官取置樹間,曰:「此雖微物,皆有生理,毋輕傷之。」如此矯柔造作而又虛偽可笑。

  朱棣的殘暴,並非完全是由於政治上的被迫不得已,更多的,則是由於他的殘刻暴戾和極端自私之本性。蓋所欲極強,為遂其欲便不顧一切,對有礙於遂其欲者便必毫不留情。晚年永樂宮中發生的一樁牽連致死三千多人的慘案(詳見餘篇),便是最好的證明。

  §六、艱難民生

  三皇五帝純乎道德,無為而治。自夏商至元,其間賢君聖主亦躬行仁義,修舉法度,是以天下和平,名垂後世。我皇考法古為治,故前代帝王有功德者,皆以時修祀,著為常典。朕今此舉,亦惟體皇考之心為心,以求古帝王之治。卿等更夙夜盡心贊輔,庶幾克臻其效。

  他要求他的臣下能夠愛撫百姓,協助他使天下達於至治。永樂十三年春,天下大小衙門官員進京朝見,朱棣對他們說:

  朕以眇躬,托于萬姓之上,所賴文武群臣翼贊以協於治。惟盡乃心,惟盡乃職,以熙庶政,永康兆民,尚慎之哉!惟善致福,惟惡致愆,天有顯道,極施無爽,尚惟之哉!

  不久,朱棣便在午門之外張榜普告:「天下文武官,治兵者愛恤軍士,理民者愛恤百姓,敢有剝削厲軍民者,必罪不赦!」

  我們還要舉出朱棣命禮部發給中外諸司的一道公文,看他打算在哪些方面去推進他的致治之道。永樂十五年十一月癸酉,朱棣命行在(北京)禮部移文中外諸司:

  一遵成憲,愛恤軍民,必崇實惠。且以農桑衣食之本,必及時勸課;學校育才之地,必加意勸勉;賦役必均平,科征必從實,祭祀必誠敬,刑獄必平恕,孝順節義必旌表,鰥寡孤獨必存恤,材德遺逸必薦舉,邊徼備禦必嚴固,倉庫出納毋侵欺。有官吏貪暴曠職者,監察禦史、按察司具實糾舉。

  上文已經說過,朱棣為了奪取皇位,打起了維護祖訓、恢復舊制的旗號,為了宣傳上的需要,他一反建文之政,哪怕是有惠于民的德政,只要是出自建文君臣,也毫不顧惜地將其取消。但如今大位既得,勢必要努力安定天下,他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採取措施,至於祖訓云云,對他來說並不像奪權時那麼重要了。他做的一切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有利於自己的統治。

  朱棣一即位,立即把安撫軍民的事提到了日程。其時,各地臣民對朱棣的大規模殺戮還驚魂未定,朱棣急忙命兵部出榜曉諭軍民各安生業,他說:

  今為眾所推戴,嗣承大統,罪人皆已伏誅,嘉與萬方,同樂至治。比聞在京軍民猶有未喻朕心者,謂有複行誅戮之意,轉相扇惑,何其愚也!

  吾為天下君,則天下之民皆吾赤子,豈有害之之心?且帝王刑法豈當濫及無罪?爾兵部亟出榜曉諭,令各安心樂業、勿懷疑懼,敢複有妄言惑眾,許諸人首告,犯人處死,家產給賞告人。知而不告,與犯人同罪。

  這是一道以高壓強行使百姓就範的命令,欲令百姓「安生樂業」,反以告訐、死刑相威脅,其時天下新定,一切尚未走上軌道,朱棣還脫不出軍事高壓的模式。他相繼向全國各地派出軍事將領,擔任「整肅兵備,安撫人民」的任務,如都指揮使何清往浙江都司蘇州衛,都督僉事趙清往鳳陽中都留守司,前軍左都督李增枝往荊州,江陰侯吳高往河南、陝西等等。但是,僅靠武力高壓的「撫安」是不夠的,朱棣也同時注意到民生的實際問題。因而,這時也派了前工部尚書嚴震直、戶部致仕尚書王純、應天府尹薛正言等分往山西、山東、河北、陝西等布政司巡視民瘼,令其將「何弊當革,何利當興,速具奏來」。第二年(永樂元年),他又派監察禦史、給事中這些「朝廷耳目,侍從之臣」,分諸直隸府州縣及浙江等布政司撫安軍民,宣傳他的與民休息之意,並要求他們修理城池,剿捕草寇,同時約束他們非奉朝廷明文者,「一夫不許擅差,一毫不許擅科」,「有故違者具實奏聞,以法治之」。這些措施,還帶有為「靖難之役」善後的色彩,這對於安定民心、穩定社會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待社會秩序稍為安定之後,必須採取更為根本的措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