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五六


  朱棣打入南京,朱允炆或死或遁,下落不明,朱棣打算借重號稱「讀書種子」的著名文士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他們之間進行了一場辯論。朱棣說:「我法周公輔成王耳。」方孝孺質問道:「成王安在?」朱棣說:「伊自焚死。」方孝孺說:「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回答:「國賴長君。」方孝孺說:「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辭窮,說:「此朕家事耳!先生毋過勞苦。」乾脆說朱家的天下,朱家子孫坐,你管不著。當然,我們並不能以君主宗法制的禮法定是非。不過,從這對話中不是可以看出朱棣的無賴相嗎?朱棣命人強授方孝孺筆劄,說:「詔天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說:「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見方孝孺不為所用,便以誅九族相威脅。方孝孺說:「便十族奈何!」於是釀出了一場殺十族的慘禍。朱棣命人「以刀抉其口兩旁至兩耳」,並將其投入獄中,接著便大肆搜捕他的門生以成「十族」。「每收一人輒示孝孺」,在精神上折磨他。朱棣所開創的亙古未有的殺十族的酷刑,使「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摘戍絕徼者不可勝計」。其他,如對兵部尚書鐵鉉,「割其耳鼻,爇其肉,納鉉口中,令啖之」,還問他「甘否」。鐵鉉說:「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至死猶喃喃罵不絕。」戶部侍郎卓敬不屈,臨刑,神色自若,也被滅三族。禮部尚書陳迪不屈,朱棣把他的兒子捉來殺掉,並割其鼻舌,強塞給陳迪吃。陳迪「唾,益指斥」,終於被淩遲死,宗族遣戍者一百八十餘人。刑部尚書暴昭不屈,朱棣命人「先去其齒,次斷手足」,暴昭「罵聲猶不絕,至斷頸乃死」。左僉都禦史景清,因刺殺朱棣不成,被「抉其齒,且抉且罵,含血噀禦袍。乃命剝其皮,草櫝之。」「碎磔其骨肉」。右副都禦史練子寧,被逮語不遜,朱棣「命斷其舌,磔死,宗族棄世者一百五十一人,又九族親家之被抄沒戍遠方者又數百人」。其他不一而足。這些人的死,不僅是出於對封建禮法對建文帝殉節,更重要的,他們是出於擁護建文帝的寬仁之政,從而反對朱棣「恢復祖宗舊制」的政治立場。對此,前文已有論述。

  最野蠻的,莫過於朱棣對這些殉難者家屬的處置了,且不說他下令在郡縣窮治建文「奸黨」,以致「疏族遠親莫不連染」的所謂「瓜蔓抄」,即從一段朱棣口詔的實錄,便足以看出他的流氓嘴臉。

  永樂元年正月,校尉劉通等齎帖為奸惡事:「一將刑科引犯人張烏子等男婦六口,又引犯人楊文等男婦五百五十一名。」奉欽依「連日解到的都是練家的親。前日那一起還有不識氣的,在城外不肯進來,嗔怪催他,又打那長解」。錦衣衛把這廝都拿去,同刑科審。親近的揀出來,便淩遲了,遠親的盡發去四散充軍。若遠親的不肯把親近的說出來,也都淩遲了。」

  二月,解到鄒公瑾等男婦四百四十八名口。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教坊司題:「有奸惡卓敬女楊奴,牛景先次妻劉氏,合無照前例;謝升父旺年七十四,男唆兒年二十。」俱奉欽依「發金齒衛充軍,妻韓氏送淇國公處轉營奸宿。茅大芳並男順童、道壽,幼男文生,俱典刑」。「妻張氏發教坊司病故」。左韶舞安政等官奏,奉欽依:「著錦衣衛分付上元縣,抬去門外,著狗吃了。」

  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教坊司等官於右順門口奏:「有奸惡齊泰等姊並外甥媳婦,又有黃子澄妹四個婦人,每一日夜二十餘條漢子看守,著年小的都懷身孕。除生子令做小龜子,又有三歲女兒。」奉欽依:「由他不的,長到大便是個淫賤材兒。」

  又奏:「當初黃子澄妻生一個小廝,如今十歲也。」奉欽依:「都由他。」

  永樂九年四月廿一日,某司奏:「浣衣局副使張琳奸惡婦人一名。」「著教坊司領刺了。」

  這僅僅是大量事實中的極少一點材料,是《奉天刑賞錄》、《欽錄簿》中的數百字,但是它們實在太生動了,無須再加解釋,便將朱棣的嘴臉暴露無遺。朱棣分明是一個頂著皇冠、披著黃袍的流氓頭子!

  近人魯迅對朱元璋、朱棣父子的殘暴深惡痛絕。他說:「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和異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

  朱棣為什麼要進行這樣殘暴的屠殺,一言以蔽之,即為滿足自己的權力欲望,坐穩皇帝的寶座,為此,一切武的反抗、文的抵制都在掃蕩之列,為此,一旦得勝,便必欲用一切手段處置反對派以淺憤。姚廣孝不愧為朱棣的重要謀士。他們二人的心是相通的。他的一段話無異于朱棣夫子自道。在處理建文忠臣卓敬的問題上,姚廣孝說:「陛下雖天下已定,然兵革方殷。若欲返駕燕都,不殺敬始可。方今楚王尚強,蜀王富盛,敬雖一介書生,實英雄才略也。今若生之,則彼得行其志,移檄諸王,聲揚大義,據東南之饒,限長江之險,鼓舞豪傑,起兵北來,陛下未可安枕也。豈非養虎自遺患耶?」

  在這種公開的屠殺和污辱外,朱棣還用各種陰謀手段殺人。為什麼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帝還要陰謀殺人?為了把自己打扮成不計前嫌的寬仁大度者,對那些不便公開下手的便只能陰謀殺害。對於得罪自己的人,在朱棣心中絕無容忍的餘地。請試舉兩例。

  一是解縉。解嘗於洪武中以才見稱于太祖。建文中一度謫為河州衛吏,後被薦為翰林待詔。朱棣即位,縉被擢為侍讀,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並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尋進侍讀學士。朱棣標榜偃武修文、優禮文學之士,集人編篡各種大型圖書,重修《太祖實錄》,編篡《永樂大典》等均以解縉為總裁。但解縉在修《太祖實錄》、定儲之議及諫止出兵安南方面均引起朱棣的不滿。關於修《太祖實錄》前已論及。關於立儲,解縉主張立長子朱高熾,深為有靖難功的朱高煦所恨。時朱高煦寵益隆,「禮秩逾嫡」。解縉又以進諫不可啟爭觸怒朱棣,被斥為「離間骨肉」。永樂四年賜黃淮等五人二品紗羅衣,竟不及縉。但朱棣並不以此坐縉罪,卻以廷試讀卷不公謫廣西布政司參議。既行,又被劾怨望,改交阯,督餉化州。朱棣親征漠北,縉恰入京奏事,謁皇太子而還。結果被朱高煦說成「私覲太子」、「無人臣禮」,竟逮縉下詔獄,「拷掠備至」,一旦而為階下囚。永樂十三年,朱棣查看錦衣衛囚籍,見到解縉的姓名,說:「縉猶在耶?」紀綱遂令縉飲酒至醉,埋積雪中,立死。

  另一是梅殷。梅殷是朱棣的姐姐甯國公主的丈夫,最為朱元璋所喜愛。朱元璋見諸王強盛,曾密托他輔佐朱允炆。「靖難」兵起,他以總兵官身份鎮守淮安。朱棣的軍隊南下,借進香之名,要穿過梅殷的防地。梅殷說:「進香,皇考有禁,不遵者為不孝。」朱棣大怒,寫信給梅殷說:「今兵興誅君側之惡,天命有歸,非人所能阻。」梅殷把使者的耳鼻割掉,放其回還,並說:「留汝口為殿下言君臣大義。」朱棣繞道打下南京,梅殷尚擁兵淮上。朱棣強迫甯國公主「齧血為書」,召梅殷還京。對於這樣的人,朱棣當然不能容,但礙於皇親不便公然下手。永樂二年,都禦史陳瑛報告說梅殷「蓄養亡命」,「詛咒」朱棣。朱棣不動聲色,說「朕自處之」。他下令戶部考定公侯駙馬伯的儀從人數,借此命錦衣衛將梅殷家人執送遼東。第二年十月,梅殷入朝,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把梅殷擠到笪橋下淹死,隨後向朱棣報告說梅殷投水自殺。甯國公主找到朱棣,朱棣假意要捉拿兇手,並以安排她的兩個兒子做官作為安撫。不料兇手被人指出,朱棣不得已要治其罪,而二人說:「此上命也,奈何殺臣!」一下露了馬腳。朱棣大怒,立命力士「持金瑵,落二人齒,斬之。」此二人亦慘矣。如果他們不供出指使者朱棣,或許還可以活命吧?不過,朱棣要殺人滅口,亦未可知。這件事足可以看出朱棣的陰險殘刻。

  有時,朱棣對得罪自己的人要故作寬大,並不馬上治罪,而以後必借他故而殺之。永樂初,北京刑部尚書雒僉,向朱棣建言「朝廷用人,宜新舊兼任。今所信任者,率藩邸舊臣,非至公之道」云云,結果被認為「語涉怨誹」。朱棣把奏疏出示群臣,群臣皆言「宜正其罪」。朱棣卻故示開明寬大,說:「朕為天下君,政欲日聞直言,姑寬之。」實則朱棣內心並未赦其罪。果然,永樂三年二月,朱棣竟以「居官貪婪暴虐」、「擅作威福」等罪名將雒僉處死。這種政治現實使許多人感到失望而為之悲歎。永樂初曾任翰林檢討,最為解縉所重,亦卒為解縉事牽連致死的詩人王偁寫道:

  有淚莫泣鮫人珠,有足莫獻荊山玉。
  赤心徒使按劍猜,至寶翻令笑魚目。

  更為惡劣的是,朱棣恢復了錦衣衛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