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四二


  §17.金川門迎降

  但一切都已來不及了。金川門上的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望見朱棣的麾蓋,下令開門迎降。戶科給中事龔泰此時也在城上督兵防守,拒不從命,從城上投下自殺而死。門卒龔翊知大勢已不可挽回,慟哭而去。興高采烈的燕軍歡呼鼓噪:一湧而入金川門。金川門內本用槍支頂住,垛滿的槍支密無縫隙。門鎖雖開而槍支未移,先沖進來的燕兵被後面的大隊擠上前去,被槍紮死的不少;燕兵如潮水一般沖入京城,各處的官軍都逃得差不多了。只有徐輝祖等還帶兵與燕軍展開了巷戰。但很快就失敗了。一些朝臣見大勢已去,紛紛棄官逃跑,一夕縋城而去四十餘人。四年的戰事已進入尾聲,南京城裡一片混亂。

  朱棣除派兵佔領皇宮和各要害之處,又分別派了一千余騎兵前往護衛周王、齊王。周王與燕王同母所生,與燕王最為親近,因此他最擔心在城破時他們遭害。周王見大兵來到,不知道是燕兵,以為死期臨近,倉卒恐怖,等知道是燕軍來護衛營救,頓時大喜,說:「我不死矣。」周王隨燕兵來見朱棣。朱棣聽說周王來到,迎出營外,二人相見大哭。周王說:「奸惡屠戮我兄弟,賴大兄救我,今日相見,真再生也。」說罷二人並轡來到金川門,下馬,握手登上城樓。

  懿文太子妃常氏在軍中與朱棣說了一席話之後,便沒人再理她了。燕軍拔營攻城,她也悻悻返回了京城。但這時京師已是一派慘狀,大街小巷滿是燕軍士兵,激戰過的地方橫屍流血,沒打過仗的地方也是一片狼藉。更令她驚駭的是在她走近皇城時,就發現宮中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可歎往日一派繁盛而又肅穆的紅牆黃瓦的宮殿已是一片火海。

  朱棣與周王在城樓上遙望宮中沖天大火,忙下令前往救人。宮中早已亂成一團。燕兵沖進金川門的消息一傳來,太監宮女就躲的躲,逃的逃了。燕兵沖進宮來,高牆深院中竟看不見個人影。只見三個男孩子坐在宮門哭泣。雖然這三個孩子穿得很普通,衣服的顏色也不顯眼,但卻看得出不是民家子弟。而且宮中豈是一般人可隨便來的?監督搜宮的命將這幾個孩子帶走。

  宮中的火燒得很奇怪,有人說是建文帝命人點的火,建文帝及皇后妃嬪都投入火中自焚了。但為什麼翻遍了瓦礫卻找不到建文帝的屍體呢?軍士們確實從灰燼中曳出一具屍體,已是體無完膚,面目全無了。有人說這就是建文帝的屍體,有人則說這是馬後的屍體。誰也無法確認,只有不了了之。但是如果這屍體不是建文帝的屍體,那建文帝又到哪裡去了呢?他可還是當今的天子啊!

  搜宮的燕兵來向朱棣報告,說不見皇帝的蹤影,只從灰燼中找出了一具不知是誰的屍體。朱棣歎說:「小子無知,果然若是癡騃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亮而遽至此乎?」其實誰也沒肯定那屍體就是建文帝之屍。但如果建文帝不死,朱棣又何以自處呢。自己竟如此與皇帝的寶座無緣嗎?真的「周公輔成王」嗎?

  朱棣遣周王歸第,分命諸將守京城及皇城,而自己則駐營龍江。他下令安撫臣民,嚴肅軍紀。有士卒在市場上拿了鞋不給錢,立即被處斬。關於建文帝,朱棣雖口說建文帝已死,但心中卻放不下這段心事。他下令繼續搜宮,並命搜捕奸臣齊泰、黃子澄,並開列「奸臣榜」。這一天公佈的「燕王令旨」說:

  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十三日,大明燕王令旨:諭在京軍民人等知道。予昔者困守藩封,以左班奸臣竊弄威福,骨肉被其殘害,起兵誅之,蓋以扶持祖宗社稷,保安親藩也。於六月十三日撫定京城,奸臣之有罪者予不敢赦,無罪者予不敢殺,惟順乎天而已。或有無知小人乘時圖報私仇,擅自綁縛劫掠財物,禍及無辜,非予本意。今後凡首惡有名者聽人擒拿。余無名者不許擅自綁縛,惟恐有傷治道,諭爾眾咸使聞知。

  榜中開列的奸臣共二十九人,他們是;太常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禮部尚書陳迪,文學博士方孝孺,御史大夫練子甯,右侍中黃觀,大理少卿胡閏,寺丞鄒瑾,戶部尚書王鈍,戶部侍郎郭任、盧迥,刑部尚書侯泰、暴昭,工部尚書鄭賜,工部侍郎黃福,吏部尚書張紞,吏部侍郎毛泰亨,給事中陳繼之,禦史董鏞、曾鳳韶、王度、高翔、魏冕、謝升,前禦史尹昌隆,宋人府經歷宋徵、卓敬,修撰王叔英,戶部主事巨敬。朱棣設置了賞格:凡文武官員軍民人等,綁縛奸臣,為首者升官三級,為從者升二級;綁縛官吏,為首者升二級,為從者升一級。奸臣榜貼出去之後,很多投機者紛紛以告密或擒獲「奸臣」得官,一些人乘機報私仇、劫掠財物,雖禁而不止。

  朱棣所駐之龍江北臨長江,在京師外廓之內,內城之外。戰鬥已經停止,小皇帝或死或逃下落不明,但看來大局是定了。於是趕到龍江朱棣營門表示投降的越來越多。最先向朱棣叩頭勸進的是兵部尚書茹瑺。茹瑺早就與太常卿黃子澄不協。在建文朝,刑部尚書暴昭與黃子澄相一致,極力排擠茹瑺,指其贓罪,致使茹瑺被罷黜為河南布政使。後來黃子澄罷官,茹瑺才又被召回任兵部尚書。黃子澄既被朱棣列為奸黨,自為茹瑺提供了一個進身機會。

  接著來投降的文臣有吏部右侍郎蹇義、戶部右侍郎夏原吉,兵部侍中劉儁、右侍郎古樸、刑部侍郎劉季箎,大理少卿薛嵓,翰林學士董倫,侍講王景,修撰胡廣,編修吳溥、楊榮、楊溥,侍書黃淮、芮善,侍詔解縉,給事中金幼孜、胡濴,兵部侍中方賓,文選郎中陳洽,刑部員外郎宋禮,國子助教王達、鄒緝,吳府審理副楊士奇,桐城知縣胡儼等。被列入奸臣榜的鄭賜、王鈍、黃福、尹昌隆也前來歸附,自稱被奸臣所累,請求宥罪。茹瑺、李景隆又為張紞、毛泰亨請求寬免,都先後授官或仍任舊職。對那些仍然抗拒不降的,朱棣又開列了第二批名單指為奸臣,他們是;徐輝祖、葛成、周是修、鐵鉉、姚善、甘霖、鄭公智、葉仲惠、王璉、黃希范、陳彥回、劉璟、程通、戴德彝、王艮、盧原質、茅大芳、鬍子昭、韓永、葉希賢、林嘉猷、蔡運、盧振、牛景先、周璿等,共五十餘人。

  迎附的官員已經迫不及待了。他們希望朱棣早即帝位,自己便成了開國元勳。十四日,諸王及文武官員們紛紛上書請求朱棣即位。本來,朱棣自起兵之日起,便已盯住了皇帝的寶座,但此時卻要由群臣勸進。而朱棣又要故作謙讓,說道:「予始逼於難,不得已以兵救禍,誓除奸以安宗社,為伊周之勳。不意孺子無知,自底亡滅。今奉承洪基,當擇有才德者,顧予菲薄,豈堪負荷。」中國的氏族民主制已經湮滅數千年了,但在儒家經典中還是被奉為美政,稱頌無加。而後世帝王為爭奪帝位殺人盈野,誰也不願實行那種民主的禪讓制度,但他們卻又都要用開明的賢君標榜自己。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不也是「被迫」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嗎?

  朱棣的這番話何其動聽,但大臣們都知道這是假的,這不過是一場把戲的開幕式。自然,接著是群臣的進一步勸進。諸王及文武群臣苦苦叩頭,一定要請他做皇帝:「天生聖人,為社稷生民主,今天下太祖之天下,生民者太祖之生民,天位豈可一日而虛,生民豈可一日無主?況國有長君,社稷之福,殿下為太祖嫡嗣,德冠群倫,功施宇內,威被四海,宜居天位,使太祖萬世之洪基,永有所托,天下生民,永有所賴。不宜固讓,以孤天人之心?」這一番勸進辭哪裡是說給朱棣,分明是給天下人聽,是向天下人宣講朱棣即位的合法性。勸進集中在幾點:一,生民需要有聖人做主,朱棣就是聖人;二,朱棣是太祖嫡嗣,理當繼統;三,「國有長君,社稷之福」,只有朱棣當國君最為合適。在現存朱元璋子孫中年最長莫過於朱棣了,但若要按建文帝的系統算,還有其子文奎,其弟允熥、允熞、允[火熙],這些小孩子執政對國是不利的,必須把他們排除,才輪得上朱棣。這次勸進只能算初勸,朱棣故作不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