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三七


  這天中午,白義等果然與敵軍相遇,這正是平安所率的官軍主力。平安見到燕軍不過幾名散漫的騎兵,立刻下令追來。王真等佯敗走,行囊紛紛墮地。一些追兵利於財貨,竟相拾取。這一跑一追不覺已走了二十餘裡,突然燕軍埋伏呼喊衝殺而出,王真率壯士直沖官軍鏖戰,官軍死傷無算,王真在燕軍中夙稱驍將,猛雖猛,但後軍不繼,被平安軍包圍了數匝。王真受了重傷,仍殺敵數十人,他的力量漸漸不支了。王真知道自己不行了便說:「我死也不能死在敵手。」遂自刎而死。王真是燕王的愛將,是咸寧人,洪武中,起于卒伍,積功至燕山右護衛百戶,燕兵起攻九門,戰永平、真定,下廣昌,徇雁門,從破滄州,追南兵玉滑口,俘獲七千餘人,累遷都指揮使。燕王曾對臣下說:「諸將奮勇如王真,何事不成!」此時見到王真戰死,真是痛如剜心。他氣沖牛斗拍馬上前親自迎戰。

  這時平安帶三千騎兵駐立北岸高坡,朱棣帶親隨騎兵迎來。平安麾下有一位胡騎指揮火耳灰者,這人素號驍勇,他本在燕王帳下供職,後來因公務調往京師,現在竟在前線與燕王對陣。只見他手持矟直奔朱棣而來,眼看離燕王就差十余步了,十分危險。正在這時,只聽一聲弓弦彈響,飛出一箭,正中在火耳灰者的馬上。那馬倏然倒地,火耳灰者從馬上滾下,燕軍一擁而上把他生擒了。火耳灰者部下有一個哈三帖木兒也是個驍勇過人的騎士。他看到火耳灰者被擒,竟毫不猶豫地持矟衝突來救,沒想到又有一箭射中其馬,哈三帖木兒同樣成了俘虜。燕軍還想用同樣的方法擒獲平安,但平安早已逃得無影無蹤了。這一仗,燕軍還抓獲了林帖木兒,所擒者都是青一色的胡騎,斬首數千餘級,獲戰馬八十餘匹。

  仗剛打完,諸將便向朱棣叩頭祝賀。至此,他們方佩服主帥的料事如神。幸虧朱棣沒有聽他們的話,否則真可能喪失此破敵的機會,那可要犯大的錯誤了。朱棣對諸將的恭維十分得意。他畢竟有大將風度,善於收拾人心。他說:「卿等謀非不善,而事或有相乖。無苦自貶抑。但有所欲言則言之。勿懲偶不中而遂默。安危與卿等同之。」是啊,他們生死的命運已經系在一起了。諸將的忠勇是絕對可靠的。既要突出自己,又要讓眾將感到自己的感情無處不在,這是居人上者不可缺的一項藝術。

  火耳灰者被釋放後不但沒離開,仍在燕營中效力,而且成了朱棣的帶刀宿衛。朱棣身邊的人都擔心火耳灰者的忠誠,認為他雖然是燕軍舊部下,又素稱驍勇,但在官軍中時間久了,其心難測,令其舉刀在主帥身邊是不適宜的。朱棣聽罷哈哈大笑,說:「彼皆壯士,況有舊恩!今複生之,必知所報,毋用懷疑。」於是火耳灰者被命為指揮,哈三帖木兒為百戶。諸將都嘆服朱棣的坦蕩胸懷和推誠任人的大度,心中更暗自確信自己在侍奉一位明主。然而他們根本想不到,在火耳灰者投奔燕邸之初,即已與朱棣以生死相許,這些憨直的蒙古人是不會輕易背其舊主的。他們在陣前接連被擒獲,這其中難道沒有一點奧秘嗎?

  第二天,朱棣派遣胡騎指揮薛脫歡領軍前往宿州哨探,那裡是敵人重兵所在,燕軍南下可要闖過這一關。這時燕軍已深入到官軍牢牢控制的地區,不但遠離藩邸,而且四面都是敵軍,隨時都可能遭到圍擊。燕軍欲勝只速戰一策。而敵軍此時正駐宿州,廣積軍糧,做持久打算。朱棣知道與官軍硬戰是不划算的。他決定仍用釜底抽薪的辦法,派兵騷擾糧道,切斷其供給。他派都指揮劉江將兵三千往徐州阻截官軍糧道。劉江竟然趑趄不前。朱棣大怒,欲將劉江處死,在諸將竭力乞請下才獲免。朱棣又派都指揮譚清領兵百餘再往徐州。他到徐州遇到運糧官軍運糧船便進行襲擊,頗取得了一些勝利。

  既而譚清又循河而南,至淮河五河口。這五河在鳳陽府東北,東南有漴河,西北澮河、沱河,東北潼河並於此合流入淮,故稱五河口,地之西北有上店巡檢司。位於渙水(澮水)和淮河的交界之處,是官軍運糧車船的必經之地。譚清帶兵沿水陸燒毀運糧車船不可勝計。譚清回軍走到了大店,不料遇到了官軍。譚清兵馬少,受到官軍包圍。譚清且戰且行。在危急之中,只見前面煙塵滾滾,殺出一標人馬。譚清不免大驚,但定睛一看,那人馬之中大旗上分明寫著一個「燕」字,原來是朱棣親自帶兵趕來接應。隨之衝殺的有火耳灰者,出入敵陣,手殺十餘人。官軍退卻,譚清引眾突圍而出,反過來又與朱棣合兵向官軍反擊,官軍大敗,向南退去,宿州失守。

  §14.從小河到靈壁

  四月十四,官軍在前,燕軍在後,相繼來到小河。小河又名睢水,西自河南永成縣流入,東至睢口,注入黃河。朱棣說:「賊勢窘迫,必求一戰,我據險以待之,使進則搤其吭,退則拊其背,不日之內可擒矣。」他命令都督陳文、內官狗兒去河北要衝之處斷水為橋,令步兵輜重先渡過河,騎兵隨之,然後派兵把守此橋,以困敵軍。

  第二天,何福率官軍沿河佈陣,綿亙十余裡,張開左右兩翼,緣河向東推進。朱棣常領騎兵應戰,官軍騎兵不是燕軍的對手,敗走。何福命步軍蜂擁而上,爭奪渡橋,又為陳文戰敗。何福率軍上前應援,兩軍展開游戰,斬陳文於陣中,官軍趁勢衝殺過橋,平安轉戰至北阪,挺槍向燕王刺來,眼看就要刺中,而平安的坐騎忽然馬失前蹄,蹶地不前,燕軍番將王騏見燕王危急,沖入陣中,拽起燕王便走。朱棣二子朱高煦率都督張武,內官狗兒率一批勇士突然從林間衝殺出來,與朱棣率領的騎兵合為一股,聲勢再起,官軍不能阻擋,大敗。

  燕軍越殺越勇。前後斬殺官軍兩萬餘人,不少人爭河而南溺死水中,屍體堵塞,河中一時為之斷流。官軍將領丁良、朱彬也成了俘虜。這時,官軍退回南岸,燕軍也不能過河,兩軍隔河相持。

  幾天過去了,戰事並無進展,只是天氣越來越熱。這時官軍的糧食已使用盡了,士兵只能采野菜充饑。朱棣得知官軍的情況,說到:「賊眾饑甚,今與之相持,彼居南岸,便其饋餉。更一二日,運糧稍集,賊眾得濟,難以破之。」朱棣想乘官軍糧餉不濟之機,一舉打敗官軍。於是他下令留下守橋士卒千餘人不動,暗中親自帶大軍輜重向東轉移,在離官軍三裡的地方,趁半夜渡河到南岸,繞到官軍之後。燕軍調動完畢,官軍竟然沒有發覺,到了第二天早晨才發現。於是官軍馬上又將隊伍調轉,與燕軍對陣。

  二十二日,燕軍與官軍在齊眉山發生了一場激戰。這座齊眉山不是在易川西南百里的齊眉山,當年平安引真定之軍援救房昭,曾經敗績于易縣齊眉山。這座齊眉山在安徽鳳陽府靈壁縣西南三十裡。山八字開,如同兩道眉毛並列,因此稱為齊眉山。兩軍激戰,自午時(11點—1點)至酉時(5點—7點),互有傷亡,不分勝負,此時大霧彌漫,戰陣中難辨敵我,於是雙方各自收軍還營。

  第二天一早,官軍趁大霧撤離營地。大霧雖然可以隱蔽軍事行動,但也給行軍帶來不便。官軍竟然在大霧中迷失方向,在山麓繞了很久而沒能離開原地。到中午,霧氣散盡,官軍發現仍在原地,不禁大驚,而此時燕軍已經追來,官軍被迫拒守,挖壕塹以禦燕軍。官軍所到之處,都要挖壕築壘,有時,士兵通宵修築好的壕壘即將完成,第二天一早又放棄撤離,為此士兵疲憊不堪,使戰鬥力大受影響。與此相對的是燕軍行軍。不挖塹壕,不築營壘,只是分佈隊伍,列戟為門,因此將士可以得到充分休息。

  但是,燕師長驅南下,深入朝廷統治的中心地區,所遇的阻力越來越大。官軍在糧餉供給和後繼援軍方面都佔有優勢。另外,當時天氣已經日漸炎熱,主要是濕氣薰蒸,使來自北方的士兵大為不適,他們體力困乏,甚至染上疾病。多日的相持使燕軍產生厭戰情緒。一些將領紛紛向燕王請求擇地休息士馬。二十三日這一天,諸將相繼來到燕王帳下,又向燕主提起此事。他們說:「今我軍深入,與敵相持。盛夏行師,兵法所忌。況淮土燕濕,暴雨連作。我軍畏熱,倘生疾疫,則非我之利。」他們七嘴八舌提出解決辦法,有人說:「小河東平野多牛羊,且二麥將熟,糧食充足。若渡河西擇地駐營,休息士馬,觀畔而動,萬全之道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