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二二


  §4.中分天下之約

  朱棣與眾將帶兵從永平向大寧迸發,十月初二日(戊戌)來到劉家口。這是從永平出塞通往大寧的最近的關口。山路險隘,僅容人馬單行。有官軍百餘人把守關口。諸將中有人打算從正面攻破關門。朱棣說:「不可。攻之,則彼棄關,走報大寧,得以為計。」於是命郭亮帶領軍卒數百人偽裝偷渡到山後,切斷守軍的歸路,從後面破關。結果,守軍全部被俘。燕軍順利通過。初六(壬寅)燕軍抵達大寧。

  大寧之地無疑在戰略上很重要。它在喜峰口外,東連遼左,西接宣府,是北部邊防的重鎮,它們共同構成了北平等中原地區的屏障。洪武初年,東北地區的故元勢力遼王、惠甯王,朵顏元帥府相繼內附,朱元璋看到了大寧的軍事價值,在古會州之地設置了大寧都司和營州諸衛,在洪武二十四年,把第十七子朱權封為甯王,讓他鎮守這裡。甯王於洪武二十六年就藩,他練兵防邊,隨軍征討,成為著名的「塞王」之一。甯王以善謀著稱,而且他擁有相當大的軍事實力,「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特別是他所控制的朵顏三衛的騎兵驍勇善戰,是一支精銳部隊。朵顏三衛指的是兀良哈的朵顏、福余、泰甯三衛。三衛設於洪武二十二年,從頭目到軍卒都是當地的兀良哈人、蒙古人。

  朱元璋設三衛的目的是讓他們與甯王相聲援。燕王多次出塞巡邊,早就看中了這支隊伍,舉兵靖難更想借重三衛的力量。他曾對諸將說:「曩餘巡塞上,見大寧諸軍剽悍。若得大寧,斷遼東,取邊騎助戰,大事濟矣。」建文帝即位,削奪諸藩,恐怕北方諸王與燕王聯合,便下詔要遼王朱植、甯王朱權回京。遼王奉詔回到了京師,甯王卻對詔令不予理睬。建文帝便下詔削掉甯王的三護衛軍以示懲罰,燕王素來與甯王關係甚好,現在他看到甯王不奉詔旨,心中十分高興,便把甯王看作可以借重的力量,曾寫信給甯王要求他的援助。這次朱棣的出援永平,其目的則在於奪取大寧。

  大寧守軍雖不多,但如何奪取大寧,還要費一番心思,因為朱棣不僅要奪取大寧之地,更重要的是要爭取甯王和大寧之軍。

  燕軍來到大寧城下,朱棣派人進城通報說因為窮蹙,前來求救。甯王得知朱棣來到,兩人雖為手足至親,卻不敢開放燕軍入城,因為燕王畢竟是朝廷的反叛。但甯王這時也因不奉詔旨被削奪了護衛,對朝廷怨憤不已,所以二人不免同病相憐。甯王邀請燕王單騎入城,二人一見,執手大慟。朱棣向甯王講述了自己不得已而起兵的原因,還請求甯王代為起草給朝廷的謝罪表。朱棣一連在城中住了幾天,二人相得甚歡,甯王全然不備。

  這時城外的伏兵也在悄悄活動,一些吏士潛入城中,與三衛的部長和許多戍卒都拉上了關係。朱棣向甯王辭別,甯王到郊外為他餞行,突然伏兵盡起,將甯王劫持而走。這時朵顏三衛的騎兵和事先串通的戍卒也集合了起來,配合燕軍攻破城西北角。燕軍一擁而上,沖入城中,俘獲守將都指揮房寬,殺死關在獄中的卜萬,都指揮朱鑒力戰不支死在混戰之中,甯府長史石撰不降也被殺害。戰鬥很快結束了。朱棣下令安撫城內軍民,並派陳亨的家奴和城中的家屬去松亭關報告城中的情況。這時劉傑、陳亨聽說大寧之變,帶兵前來援救,但軍士們聽說城中的家屬平安無事,就都不想打了。劉傑、陳亨不得不往回返,他們走到亂塔黃崖紮營休息。

  陳亨這時起了異心,他與營州中護衛指揮徐理、右護衛指揮陳文商議,打算投降朱棣,結果一拍即合。這天夜裡二更,他們趁軍士們熟睡,帶兵攻破了劉傑的營地。在慌亂中劉傑僅以單騎逃往廣寧,後走海路奔還京師。就這樣,陳亨帶領大寧的兵馬降附了朱棣。大寧的兵馬盡為朱棣所有。朱棣高興地連說:「吾攻大寧,取邊騎助戰,大事蔑不濟矣!」朱權加入燕軍雖然像是被迫,其實是一種聯合,他們早已從朝廷的藩輔變成了朝廷的對立面。他們的聯合是出於維護相同的利益。而且不僅如此,他們互相之間都很清楚誰也不滿足於做一個藩王,他們的心目中有一個皇帝的寶座。固然寶座只有一個,但現在卻不是他們倆之間爭奪的問題。朱棣與甯王相約事成之後當中分天下,劃疆而治,各為天子,朱權擅于文墨,於是這草徼的事便落在了甯王的身上。

  朱棣能夠順利地奪取大寧,是與朱權這種半推半就的態度有關的。此外,洪武年間,朱棣曾多次帶領緣邊兵馬出塞,大寧的將領包括朵顏三衛的騎兵都與朱棣相知相習,這也是他們能很快地歸附朱棣的原因。在大寧的勝利,使朱棣在軍事上得到很多好處。他不僅在北部解決了北平的後顧之憂,而且大寧諸衛軍隊加入了靖難的隊伍,大大壯大了燕王朱棣的軍事力量。另外,朱棣還選拔朵顏三衛騎兵的精銳三千人組成了一支新軍,這支軍隊在朱棣的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正當大寧的戰事進入尾聲時,朱棣於十六日(壬子)收到世子送來的李景隆攻打北平的報告。他決定火速返救北平。朱棣先派出薛祿分兵攻奪富峪、會川、寬河,隨後,便於十八日(甲寅)與甯王一道帶領燕軍和寧府的妃妾世子和貨寶開赴北平。大寧城被席捲一空。第二天(乙卯),大隊人馬來到會州。乘半途中休息的機會,朱棣重新編排了自己的隊伍,他任命和提拔了一批新的將領,統帥諸軍,張玉將中軍,提升密雲衛指揮鄭甯、會州衛指揮何壽為都指揮僉事,任中軍的左、右副將。都指揮朱能將左軍,提升大寧前衛指揮朱榮,燕山右衛指揮李浚為都指揮僉事,任左軍左右副將。

  都指揮李彬將右軍,提升營州中護衛指揮徐理、水平衛指揮孟善為都指揮僉事,任左右副將。

  都指揮徐忠將前軍,提升營州右護衛指揮陳文、洛陽衛指揮吳達為都指揮僉事,任前軍左右副將。

  都指揮房寬將後軍,都指揮和允中為左副將,升薊州衛指揮毛整為都指揮僉事任後軍右副將。同時他安排大寧歸附的人馬也分別隸屬各軍。甯燕二藩的人馬合一後,燕王的力量空前壯大了。這就是他的基本隊伍,從此這支人馬跟隨燕王轉戰南北,百折不撓,最後終於打下南京。

  二十一日,朱棣帶領大隊人馬進入了松亭關。十一月初五便渡過白河,在鄭村壩發生了上面提到的與李景隆軍隊的激戰。

  §5.調筆弄舌

  禮曰:「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今我太祖高皇子也,君親之仇,可不報乎?恒念父皇存日,因春秋高,故每歲召諸王或一度或兩度入朝,父皇謂眾王曰:「我之所以每歲喚爾諸子或一度或兩度來見者何也?我年老,慮病有不測,弗能見爾輩也,豈不知爾等往來匐匍之勞勩!」父皇康健之日尚如此,矧既病久,焉得不來召我諸子見也!不知父皇果何病也,亦不知服何藥而不瘳以至於大故也。禮曰:「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今忝為父皇親子,分封于燕,去京三千里之遠,每歲朝覲,馬行不過七日,父皇既病久,如何不令人來報?俾得一見父皇,知何病,用何藥,盡人子之禮也。焉有父病而不令子知者?焉有為子而不知父病者?天下豈有無父子之國也邪?無父子之禮者則非人之類也!況父皇閏五月初十日未時崩,寅時即殮,不知何為如此之速也。禮曰:「三日而殮,候其複生。」今不一日而殮,禮乎?古今天下,自天子至於庶人,焉有父死而不報子知者?焉有父死而子不得奔喪者也?及踰一月,方詔親王及天下知之,如此則我親子與庶民同也。又不知父皇梓宮何以七日而葬,不知何為如此之速也?禮曰:「天子七月而葬。」今七日即葬,禮乎?今見詔內言「燕庶人父子,豈葬父皇以庶人之禮邪」可為哀痛!

  未幾即拆毀宮殿,掘地五尺,明有詔雲:「太祖高皇帝開基創業,平定天下,用心三十年,紀綱法度,布畫大寶,猶如起造巨室,與人居處,苟為官者不修政事,不守法度,如拆毀室廬,欲求安處,焉有是理?」旨哉言乎?今奸臣首將宮殿拆毀,與所言大相違背,使天下之人遵法,亦難矣!孔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歿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我父皇存日,嘗與諸王曰:「我為天子,蓋造宮殿,不過欲壯觀天下,萬邦來朝,使其觀瞻,知中國天子之尊嚴也。然此勞軍民之力,費用錢糧,豈易爾邪?蓋此宮殿,極為堅固,使後世子孫不須更造,以勞軍民。」今拆毀祖業,禮乎,非禮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