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二一


  這場戰打得太容易了,朱棣忽然想到不如趁此去攻打大寧。諸將一怕大寧難攻,二怕在外遲留日久北平受困,都主張緩攻大寧。他們說:「大寧必道松亭關,今劉真、陳亨守之,破之,然後可入。關門險塞,猝亦難下,遲留日久,李景隆必來攻北平,恐城中驚疑不安,莫若回師破賊,徐取大寧,萬全之計也。」但是朱棣決定冒險,他打算避開松亭關的主力,由劉家口出關。既可保存力量,又可節省時間,同時,先打破大寧軍隊的老家,松亭關的守軍可不戰自潰。他說:「今取劉家口,徑趨大寧,不數日可達。大寧軍士聚松亭關,其家屬在城,老弱者居守,師至不日可拔。破城之日,撫綏將士家屬,則松亭關之眾不降則潰。北平深溝高壘、守備完固,縱有百萬之眾,未易以窺,正欲使其頓兵堅城之下,歸而擊之,勢如拉朽。爾等第從予行,毋憂也。」朱棣這樣說,雖不無道理,但主要還是鼓勵將士的必勝信心,其實他自己對北平也有點不放心。在軍隊開赴大寧前,他還是寫信給世子命其嚴加守備,敵人來後不得輕易出戰。

  大寧的戰鬥我們打算放在以後再說。現在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看北平的情況。

  李景隆聽說朱棣帶大軍開赴大寧。認為這是個機會。他下令攻打北平,軍隊直插北平城下。

  數十萬軍隊迤邐北上,刷刷的腳步,得得的馬蹄,隆隆的車輪,在凍土上響成一片。過了良鄉就是宛平,那宛平就已是北平地界了,良鄉與宛平之間相隔著一條盧溝河(今永定河),河上的盧溝橋是必經之路。這條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從東到西共有十一孔,橋兩邊欄板間的二百八十根壁柱上,雕有千姿百態的小獅子。橋長七十九丈五尺,寬二丈四尺,在壯偉中顯著靈秀。李景隆指揮大隊軍馬通過盧溝橋,宋人的「道上征車鐸聲急,霜花如錢馬鬣濕」的詩句怎麼比得上如今的景象壯觀!李景隆意氣驕盈,用馬鞭子敲打著馬氈說:「不守盧溝橋,吾知其無能為也!」不免對朱棣露出輕視之意,他眼前壁柱上的幾個小石獅子正在嬉戲耍鬧,仿佛是在預示著他的勝利。

  李景隆軍來到北平城下,朱高熾閉門堅守不出。李軍遂於九門環築堡壘圍困之。另外派兵攻打通州。通州在北平城正東六十裡。如果朱棣從大寧方面還師,一定要經過通州。李景隆便在從通州到北平之間的鄭村壩連結九營親自督軍迎擊燕軍。

  官軍在北平城下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特別是麗正門上戰鬥激烈,李景隆的軍隊有十萬人,而城內連老疾孱弱都算上也不及一萬,力量單簿幾乎不支。在王妃徐氏的帶領下,官校士民的妻室也動員起來了,她們也穿上護甲登上城牆,向攻城的敵人投擲瓦礫石塊,守軍還常常派勇士追出城外,對官軍進行騷擾。官軍的進攻被打退,不得已退後十裡紮營。都督瞿能與他的兩個兒子帶領一千多騎兵進攻張掖門,就在即將攻破的時候,後援卻跟不上,功敗垂成。原來,李景隆生怕他們奪走這破城之功,讓他們等候大軍一同前進。這時天氣已經十分寒冷,守軍又想出了新的守城辦法,他們乘夜往城牆上澆水,很快就在城外結成了厚厚的一層冰,官軍想要登城就更加困難了。李景隆刻薄寡思,他日夕圍城戒嚴,卻不知愛撫士兵,士兵們手執武器站立雪中往往有凍死者。

  朱棣得到世子的報告得知李景隆正在圍攻北平,急忙回師,這時攻打大寧的戰鬥已經結束,燕王、甯王合成了一股,他們乘河水冰凍渡過了白河,直指李景隆結營所在的鄭村壩。鄭村壩在通州西北二十裡,東距北平也是二十裡,俗稱東壩。李景隆也派出了都督陳暉帶領騎兵一萬渡河迎擊燕軍。但兩軍走的不是一條路,沒有碰上。陳暉探知燕軍已經渡過白河,便調頭向燕軍追來。朱棣率精騎還擊,乘陳暉渡河之機,大敗之,這時河上的冰忽然斷裂,官軍溺死甚眾,陳暉僅以身免。

  李景隆軍守候在鄭村壩已經好幾天了,軍士日夜戒嚴,天氣寒冷,許多人凍壞了手腳,鬥志早已鬆懈,結果燕軍連破李景隆七營。雙方主力發生激戰。朱棣帶人馬作為奇兵左右衝擊,戰爭從午時一直打到酉時,李景隆軍漸不支,傷亡慘重,還有不少人在陣前投降了。寒冬日短,天很快就黑了,戰場的刀槍聲漸漸稀落,卻不斷從這裡那裡傳來痛苦的呻吟、呼喚。朱棣下令收軍,將士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營地,汗水血水粘在身上,北風吹來,冰冷徹骨,都指揮火真斂了些破馬鞍在朱棣面前升起了一堆火。通紅的火焰在活潑地跳躍,把一束束火舌噴上夜空。在滴水成冰的寒夜裡,火就是生命。它是戰場上那些遊魂幻化的還是從這些生存的勇士心中升騰的?此時此刻,將士們的心裡是思念著自己的妻子家人,還是蕩漾著敵死我傷的驕傲和榮耀呢?他們也想過為什麼要到這天寒地凍的荒郊野外來廝殺來流血嗎?

  天冷極了,幾個甲士見到火光紛紛走攏過去要分享一點那火的溫暖。朱棣身邊的衛士發出了嚇人的呵斥,不許他們靠近。是啊,他們不怕持刀的敵人,敢於拼將一腔熱血上前廝殺,卻懾于這些爪牙的虎威,只能屏氣後退。朱棣聽到騷動,連忙說:「此皆壯士,聽來勿止。饑寒切身,最難忍者。吾擁重裘,尚猶覺寒,吾恨不悉令其附火,而忍呵叱之乎?」這就是將兵者高明所在!別看他擁著重裘,傍著火,但他的幾句話便能打動人心,便能讓人明天上戰場上替他去衝鋒陷陣。將士們都說:「仁人之言也。」是啊,在寧靜的寒夜,將士們也許沒有停止思考,但他們的想法是那樣單純,他們只想到要忠於燕王。他是龍種,說不定就是真命天子呢!

  第二天一早,探報來說,李景隆軍夜裡拔營逃掉了,輜重卻沒來得及帶走,許多馬匹也留下了,部下有人請求追擊,朱棣決定不再追趕,而是乘勝直抵北平城下。這時包圍北平的官軍隊並不知李景隆已拔營南下,仍然堅持不退。張玉帶兵列陣而進,連破官軍四壘。這時朱棣帶兵趕到城下,城中守軍見救兵來到,也鼓噪而上,內外夾攻,官軍大潰,再加上聽說李景隆已撤,更無鬥志,便也丟棄兵甲糧草星夜南奔了。

  這一戰役,燕軍獲得了全勝。朱棣又回到了北平城。諸將都稱讚燕王的神機妙算。其實燕王也有點後怕,當初諸將請求先破李景隆再攻取大寧,朱棣把北平放在一邊去攻大寧是很冒險的,北平萬一失守,那是後悔也莫及的,因此不能總這樣冒險。朱棣說:「此適中爾,無足喜也。卿等所言皆萬全之策。我未用卿等言,以其有可乘之機,故爾。此不可為常。後毋難言。」他稱讚了大家的萬全之策,要求大家以後有什麼謀劃,還要坦率地講出來。

  李景隆軍從北平撤退南下,駐於德州。打算集合多處軍馬于明年春天再行大舉。建文帝並不以暫時的挫折便改變對李景隆的信任。如果說黃子澄等人無知人之明、誤君誤國的話,那麼建文帝的推誠任人,衷心倚信,則並非全無值得嘉與之處。這年十二月,建文帝給李景隆加太子太師銜,並賜給璽書金幣、珍醖、貂裘。建立帝惟恐李景隆權輕勢弱,威令不行。第二年正月,再派中使帶璽書,賜以黃鉞弓矢,許以得專征伐。李景隆本非草木,受到皇帝如此隆遇,能不奮發自勵,竭忠報效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