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一九


  大軍即將出發了,建文帝猶有不忍。他對眾將士說:「昔蕭繹舉兵入京,而令其下曰:『一門之內,自極兵威,不祥之極。』今爾諸士與燕王對壘,務體此意,毋使朕有殺叔父名。」一方面要削藩,一方面又要不留下惡名,真是魚與熊掌二者要兼得。按建文帝的想法迫使朱棣就範又保全他的性命,是最妥善的辦法。建文帝的仁柔寡斷,由此可見。

  大軍浩浩蕩蕩分路並進,直指北平。僅吳傑等所率領的偏師步兵、騎兵便號稱十萬。八日已酉,耿炳文率軍三十萬到達真定,徐凱率兵十萬駐于河間,潘忠、楊松駐於鄚州,其先鋒九千已經進據雄縣。

  朱棣聽說官軍北上,率師出征迎戰。張玉帶人到耿炳文營中去偵察,回來報告說:「炳文軍無紀律,其上有敗氣,無所為。潘忠、楊松,扼吾南路,宜先擒之。」朱棣得到這一情報,很高興。他身著鎧甲,親自帶兵開赴涿州。壬子這一天正是中秋,燕王屯于婁桑,他命令軍士們秣馬蓐食,打算利用節日,出其不意地打擊官軍。下午時分,燕軍渡過了白溝河。朱棣對諸將說:「今夕中秋,彼不虞我至,必飲酒自若,乘其不備可以破之。」為了抓緊戰機,燕王催促諸軍加速前進。金烏西墜,眼見天漸漸暗下來。可是金黃的月亮很快又升起在東方,四野道路無不分明可見。他們來到雄縣正是夜半時分。一輪滿月,懸掛中天,在如水的銀光裡,田野山川一片靜安,不論是城外四郊,還是城內的街巷都悄然無聲,只是偶爾聽見一兩聲狗叫。一天的節日喜慶,人們太疲勞了。然而這大好的月色下面正醞釀著一場廝殺,將要有呐喊,將要有刀擊槍鳴,將要有殷紅的血。這不是太煞風景了嗎?不,軍人以戰鬥為職業,以殺敵為樂趣,以血灑疆場,馬革裹屍為壯美。如果敵死我傷,凱旋班師那就是幸福了。

  然而,官軍也沒有安睡,他們知道這裡離燕軍的駐地很近,隨時可能與敵人遭遇。燕軍圍城時已被他們發現。城上漸漸發出一片叫駡。在安靜的夜晚聲音分外清晰。看來燕軍奇襲的計劃不行了,只能登城攻堅了。

  黎明,燕軍攀附登城,官軍奮力抵抗。但是燕軍久鎮邊塞,又在居庸關、懷來取得新勝,正值士氣旺盛,官軍駐於南方,多年不見刀兵了,再加上這裡不過是前鋒部隊,哪裡是燕軍主力的對手。官軍漸漸不支,一些防線已被燕軍攻破,官軍敗是敗了,但絕不屈服,仍罵不絕口。燕軍怒,必盡屠戮而後已。可憐九千名官兵全部被慘殺。八千多匹戰馬成了燕軍的戰利品。朱棣對部下的這種濫殺,很不滿。他說:「嘗諭若等毋嗜殺人,若等欲乖我所為,是非求生而欲速死也。夫多殺適以堅人心,使皆畏死盡力以鬥。一夫拼命,百人莫當,終非所以取安全之道。昔曹彬下江南,未嘗妄殺,其後子孫昌盛,往往好殺者多絕滅,今雖拔一城,所得甚少,而所失甚多。」朱棣不僅懂得戰鬥,還懂得攻心。諸將自愧弗如,頓首謝罪而已。

  這一仗燕軍很輕易地便取勝了。朱棣判斷潘忠、楊松雖然近在鄚州,但不會想到雄縣這樣快就被攻破,一定會帶兵來救援。朱棣說:「吾必生致潘楊。」但諸將卻弄不清朱棣怎樣去活捉潘楊。朱棣命令譚淵領兵千餘,先過月樣橋,潛伏在水中,約定待潘忠等過了橋,聽到炮聲便將橋佔領。潘忠何時過橋,僅能大概估計,所以將士們也不知要在水中潛伏多久,朱棣讓每個士兵用一束菱草蒙在頭上以作掩蔽。這樣也可從水中露出頭來呼吸。朱棣又另外安排幾個人埋伏在路側,讓他們見到潘忠與燕王一接戰就放炮。佈置已定。朱棣登上城頭,只待敵人進入圈套了。他向遠處遙望,只見大路上黃塵滾滾,隱約聽到車馬雜踏,南軍果然來了,為首的正是潘忠。朱棣帶兵開門迎敵,潘忠沖過月樣橋直奔燕王。潘忠等剛剛過橋,只聽得炮聲轟響,呐喊頓時四起,知是中了埋伏,未經接戰,就想奪橋逃走,想不到橋已被譚淵的士兵佔領了,無路可退,而面前朱棣也帶了兵馬沖了過來。在燕軍的腹背夾擊下,官軍大敗,潘忠、楊松都被活捉,眾將士大多落水淹死。

  接連的勝利,使燕軍的士氣更加高昂,朱棣欲罷不能,想乘勢再打一仗。他問被俘的潘忠等人官軍的虛實如何。潘忠說鄚州還有戰士一萬多人,軍馬九千多匹。他還建議說:「(鄚州)聞我敗必走,急取之可也。」於是,朱棣自帶精銳騎兵百余人為先鋒,向鄚州進發。燕軍直島敵營,守營官軍悉數投降,人馬輜重盡為燕軍所得。

  第二天,朱棣率師回駐白溝河。三戰三捷,勢如破竹。下一步就要接觸官軍的主帥耿炳文了。這需要給予認真的對待。朱棣的戰略思想仍是乘勝奪襲,速戰速決。他說:「今潘忠等被擒,眾皆敗沒,耿炳文在真定,必不虞我至,不為設備。我由間道,出其不意,破之必矣。」諸將也贊同他的想法。這時,正好有耿炳文部下的一個小軍官張保前來投降,請求做先鋒以自效。朱棣將他叫到帳中,瞭解耿炳文軍中虛實。張保報告說耿炳文軍共三十萬,先到的有十萬,一半駐紮在滹沱河南,一半駐紮在滹沱河北。朱棣聞此又成一計。他厚賞張保,又給張保一匹馬,放他回到耿炳文軍中,讓他假說身敗被俘,乘守者不注意盜馬逃回,並且讓他假稱燕軍就要到來。眾諸將對朱棣這種安排弄不明白,他們問道:「今由間道,一不令彼知,掩其不備,奈何遣使,使其為備?」

  原來是朱棣根據得到的情報改變了策略。他解釋說:「不然,如不知彼虛實,故欲掩其不備。今知其眾半營河南,半營河北,是以令其知我軍且至,則南岸之眾,必移于北,並力拒我,一舉可盡敗之。兼欲賊知雄縣、鄚州之敗,以奪其氣。兵法所謂先聲後實,即此是矣。若不令其知,徑薄城下,雖能勝其北岸之軍,南岸之眾乘我戰疲,鼓行渡河,是我以勞師當彼逸力,勝負難必。且人委身歸我,當推誠任使,用何懷疑。借彼有反側,去一張保,于我何損!由是事成,亦一人之間耳。」朱棣不僅善於應時機變,活用兵法,而且善於用心理戰去打敗對手。他既能靈活地指揮自己的隊伍,又要調動敵軍使之露出腰身準備挨打。同時,在這裡他又表現了作為一個軍事統帥的優秀品質:用人不疑。這正是他使許多將校始終不渝地忠於他,為他拼死效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眾將聽完朱棣對戰略的解釋,無不佩服朱棣的膽識,深感不能望其項背,只有唯唯遵命而已。

  燕軍自白溝河西行,二十四日,到達無極縣。離真定只有幾十裡的路了。朱棣當然已有成算,但他深知敵眾我寡,想就此試一試諸將的勇怯。朱棣召集大家問軍隊應該向哪裡進發,於是出現了不同意見。有人主張先不要直接去真定,應該開赴新樂,以觀察敵軍的動靜。老將張玉不以為然。他說:「今當徑趨真定,彼雖眾,然新集未齊,我軍乘勝一鼓可破之。」朱棣聽罷大喜,他進一步分析了形勢說:「新樂僻於一隅,吾逗留於彼,銳氣已餒,賊引眾來戰,勢力不均,若等且度能勝否?直抵真定,賊眾新集,紀律未定,人心不一,乘我士氣有銳,一鼓而破之。」他進一步分析了雙方的形勢,又說:「玉言合吾意,吾倚玉一人足辦。」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計議已定,大軍繼續進發。到二十五這一天離真定城只有二十裡了。燕軍抓了一個耿炳文軍中打柴的軍士,詢知官軍只備西北,而東南無備。朱棣於是帶領三個騎兵軍士來到東門下,一下沖入官軍的運糧車中,捉了兩個人。朱棣從這兩人口中知道,官軍果然正將軍隊調往北岸,從西門起紮營一直抵達西山,尚未立穩。朱棣帶輕騎數十人,繞出城西,先擊破兩個官軍營盤。這時耿炳文正從營中出來送客,等到他發覺了燕軍,急忙退入城中,打算把橋吊起甩掉燕軍,沒想到橋索已被燕軍砍斷。燕軍緊追不放,耿炳文差一點被抓住。官軍與燕軍隔城相對,相距兩百步之遙。官軍在城上大罵燕軍,朱棣這時要試一試自己的箭術,你看他拉了弓搭箭,滿引一放,牆上一個軍士應弦而斃。燕王的軍校都一齊為他叫好。

  耿炳文出城迎戰,張玉、譚淵、朱能、馬雲等帶眾奮擊。兩軍交戰時,朱棣帶領一支人馬繞出敵後,沿城牆夾擊耿炳文軍,沖亂了官軍的陣線。耿炳文敗退。朱能與敢死軍士三十余騎,追奔滹沱河東,耿炳文尚有數萬人列陣而對,朱能奮勇大呼,沖入陣中,官軍披靡。丘福等從另一面攻入子城,內城關閉,不得而進。官軍左副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領眾接戰,燕軍騎士薛祿迎戰,將李堅刺于馬下,正要揮刀砍去,李堅大喊:「我李駙馬,勿殺我!」結果李堅被活捉。官軍中右副將軍都督甯忠、左都督顧成、都指揮劉遂全都被俘。耿炳文急奔回城,軍士爭相而入,城門很小,擁塞不前,許多人被踐踏而死,不得已砍殺後面的人,城門才勉強關上。

  這一戰官軍棄甲而降的有三千餘人,這次燕軍改變了殺俘的做法,除兩千人願意留在燕軍外,其餘盡數遣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