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燕王從一開始便顯示出他的軍事才能。他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決定先派兵偵察敵軍動靜,他對諸將說:「吾與諸將軍受命提兵沙漠,掃清胡虜。今虜無城廓居止,其地空曠,千里行師必有耳目,不得其所,難以成功。」諸將自然贊同他的意見。明軍派出的騎哨很快便弄清了敵情,他們報告說乃兒不花等正在迤都(後改禽胡山)安營紮寨。朱棣命大軍向迤都進發。出塞之後,雖地勢漸高但漸漸平曠,青天大漠,更顯得蒼涼悲壯。壩上的天氣從來難測,行軍中,突然彤雲密佈,轉眼間漫天大雪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正是胡天三日仍飛雪了。雪越下越大,將領們想要停止前進。燕王卻認為大雪天正是進軍的好機會。他說:「天大雪,虜不虞我至,宜乘雪速進。」用兵無常,唯出奇可以制勝。燕王的決定表明他是深諳此道的。果然,明軍到達迤都,與敵營只有一磧之隔,敵人竟然未覺察明軍已迫在身邊。

  燕王部下有位指揮名叫觀童,是歸降的敵人將領,與乃兒不花有舊交。燕王企圖利用這一關係,便派觀童前往敵營。乃兒不花一見是舊友觀童,也沒問他為什麼會到這裡來便相抱而哭,國亡主奔,流離沙漠,滄海桑田,風霜雨雪,說不盡的苦辣辛酸。倉猝之間明軍已經包圍了乃兒不花的營帳,慌忙之間,乃兒不花與眾將打算上馬出逃,觀童溫詞勸阻,對他說,這次出征是燕王帥師,不必這樣驚恐。乃兒不花也早就聽說過燕王鎮守北平,驍勇過人,而且喜歡延攬豪傑之士,又聽老友觀童相勸,想必不錯。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只好跟隨觀童去見燕王。燕王見觀童引來乃兒不花,自然十分高興,不免演出了一幕「降階相迎」、設宴款待的老戲。醉飽之後,乃兒不花的精神防線已盡行瓦解了。乃兒不花的部下聽說主將受到燕王的優待,大喜過望,也都不再想走了。

  燕王又對乃兒不花慰諭了一番,便派人送他還營,還沒走到營帳,又被燕王召回,再行勸慰,如此往返三次,不僅乃兒不花的敵意已經完全消失,甚至已經有些不耐煩了,迫不及待地要向燕王表示歸降的誠心。於是乃兒不花的全部部將和馬駝牛羊一律都歸屬了燕王。這一仗,燕王不費一兵一矢,而是以武力為後盾,以計謀取勝,這便是兵法上說的攻心為上吧?自燕王出師北平,至獲乃兒不花全部以歸,整整二十九天,這是一次很漂亮的軍事行動。閏四月初一,燕王的捷報傳到京師,朱元璋大喜,對群臣說:「肅清沙漠者,燕王也!朕無北顧之憂矣。」

  其實,仔細閱讀這段歷史,不免發覺史臣的有意渲染,而有的細節卻避而不談。《國榷》的作者談遷說:「史歸功燕王,予意傅穎公等從征,此必諸將之力,或後人過飾也。」絕非臆測之言。你看,能征慣戰久於沙場的征虜前將軍傅友德等人在這次軍事行動中竟是無所建白,幾同於泥塑木偶,不是很奇怪嗎?另外,明軍每次出師報捷,斬殺擒獲都有具體數字。而這次奏凱數字竟然失載,僅說「悉收其部落及馬駝牛羊」,閃爍其辭,必有隱衷。要之,所獲甚微,不足為人道也。

  但是,自此以後,凡元軍先後內附到北平的,皆聽燕王調用,從此燕王勢力日益強大。另外,這次與燕王同時出塞的晉王卻沒有見到敵人的蹤影。儘管,對遊牧不定的蒙古,這是常事,不能說晉王作戰不力,但畢竟是無功而還,無形中襯托得燕王似乎是武功煊赫,智勇冠于諸王了。

  明朝制度,軍事行動完畢之後,軍回衛所,將軍上交所授佩印。朱元璋命令戶部派人運鈔一萬錠,由燕王賞給有功將士,隨後便下令晉王留山西、河南及晉府護衛兵馬,駐于天成、白登等處操練,由晉王往來提調,定遠侯王弼等一律遣還京師;命令燕王將征進騎兵留守上都或興和、興州一帶,派都督、都指揮總率屯駐,由燕王時常往來閱視,其餘公侯一律遣還京師;命令齊王帶領護衛還其封國,山東所屬衛所軍馬由都指揮藺真帶領,仍聽燕王節制。這時,朱元璋對各統兵將領日益不信任了,不願他們長期擁兵在外,一旦任務完成便召回京師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

  同時,朱元璋還對歸降的蒙元將士做了一番處置,他命令傅友德將歸降的乃兒不花部落全部遷徙入關,其將校則送往京師,並賜給戰襖襲衣。

  閏四月初七日,乃兒不花等故元降將及部屬二百余人到達京師朝見朱元璋,他們獻上元朝頒發的太尉等銀印四顆、金牌三面、銀牌八百、鐵牌五面和元室給予的宣命二十八道。朱元璋命令乃兒不花為留守中衛指揮同知,阿魯帖木兒為燕山中護衛指揮同知,咬住為副都禦史,忽歌(又作客)赤為工部右侍郎,各賜以鈔、帽、金帶、鈔錠,不久又將乃兒不花、阿魯帖木兒升為指揮使。乙亥,賜給乃兒不花等七十一人以鞍馬。丁亥又賜給乃兒不花等及其部屬將校二百余人白金一萬三千六百兩,鈔一萬兩千六百錠,文繡帛各一千零八十疋,羅衣五百五十襲。六月初十,北平都司送故元降將紐兒該速夾桑赤、阿魯灰等乃兒不花部下將士及家屬七百零七戶赴京,詔給還乃兒不花家屬,賜夏衣人一襲。

  朱元璋還命令工部郎中楊冀運送夏衣一萬八千四百七十三領,到北平賜給乃兒不花的部下將校軍士和家屬四千七百八十六人。在這次征討乃兒不花的作戰中,百戶晃兒忽做嚮導有功,因而被升為燕山中護衛世襲指揮僉事,按職領取俸祿但並不實際任職。但朱元璋對像乃兒不花這樣的降將,並不是完全放心。他在二十六年三月乙卯讓魏國公徐輝祖帶給燕王的敕諭中說:「阿魯帖木兒、乃兒不花俱存異志,雖撫之以誠,難保其往。人言『夷狄畏威不懷德』,果然。可遣人防送至京。胡人反側背恩,不可無備,歸降胡兵,非出征不可輕縱,恐盜馬潛遁,陰泄事機,所系甚重,若欲用以禦敵,常使參錯為伍,庶幾無慮。」

  這次北征的大捷震動了全國上下,由於是藩王首次出征便大獲全勝,更使人們刮目相看。閏四月辛巳,各王府及天下文武百司向皇帝進「賀平虜表」,以讚頌皇明的威德和武功。

  燕王是這次軍事行動的主角,自己面上十分光彩,北平都司及從征的燕府軍隊也得到了豐厚的賞賜。閏四月甲申,賞給北平都司及燕山諸護衛軍士兩萬四千六百餘人鈔七十二萬六百七十五錠。而燕王府的地位從此驟然上升,它的實力和燕王勇略也從此開始漸被人們接受。朱元璋對蒙元成功的文武兩策略,使大批的官員將校接踵前來歸附。為了應付這種局面,朱元璋在閏四月乙亥命令戶部運白金十萬兩、文綺五千疋往北平;白金五萬兩、文綺二千疋往山西。分別由燕王府和晉王府收貯,以備賞賚。

  自這次北征之後,燕王的地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如前所述,原先,燕王不過是諸王中的普通一員。至少,其位在秦王、晉王之下。秦王所封之西安,晉王所封之太原,燕王所封之北平,在當時人看來,其重要性是依次而降的。朱元璋建國,行南北兩京之制,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但一直想遷都西安。禦史鬍子祺曾上書說天下形勝,其可都者首推西安,理由是「據百二河山之勝,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莫若關中」,其餘有河東、有汴梁,有洛陽,而北平竟不與其列。後來朱元璋也說過「天下山川惟秦地號為險固」,在朱元璋和時人看來,北平不過是胡人乘運而興之地。因此,秦晉燕三王中,朱元璋實以秦王為首,晉王封於太原,其地迫于西安,當次之,第三才是燕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