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但是朱元璋等人的這種見解,是一種陳舊的觀念,拋開自然地理的形勢不談,他們未把宋遼金以來,特別是元朝建立後近百年以來全國政治地理形勢發生的重大變化估計進去。這變化簡言之就是政治中心向東北方轉移。如將關內外東北西北連為一體來看,唯北平最為重要。這點我們在下文中還將會談到。這種事實是不以朱元璋等人的觀念為轉移的,在明初二十餘年明與北元的鬥爭中,北平的地位再次顯露出來。這不僅因為前述政治中心的轉移,而且還因為元勢力退出塞外,先後以上都、應昌為中心,這些地方都迫近北平,而他們南下奪取的最終目標仍是他們昔日的統治中心北平,這些都使得北平處於首當其衝的地位。

  另外,大都——北平作為統治中心,元朝在這裡留下的影響要甚於其他地方,因而加強對北平的統治又成為割斷元朝遺民的故國之思,從而鞏固明政權的有效手段。同時,牢固地控制北平這個前首都,也比控制其他地方對塞外的蒙元勢力有更大的威懾力量,對於那些企圖歸降明朝的人也有更大的吸引力。如此種種,使得北平的地位,從而使以北平為封國的燕王的地位大大突出出來。而當歷史和現實在發出呼喚的時候,燕王朱棣以他的智勇能不負眾望地承擔這一重任,則保證了他自身地位的穩步上升。我們所指的主要是實力地位,在名分上,他是無法超越秦晉二王的。秦王為什麼沒參加這次北征,是否因為他擔任了宗人令而不能出征呢?不得而知。

  隨著諸王的登上軍事舞臺並顯示出實力,朱元璋感到皇室的地位更加鞏固,加速了他削除權臣、集中皇權的步伐。就在晉王、燕王北征告捷的兩個月之後,朱元璋就發動了一個大獄。朱元璋藉口胡惟庸這一陳年舊案,將太師韓國公李善長置於死地。李善長是朱元璋的同鄉(安徽定遠人),朱元璋起事不久便得到他的輔佐,預機畫、主饋餉、定立制度,在文臣中功勞最大,因而被授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頒給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當時封公者還有徐達、常遇春子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共六人,而李善長居諸公之首,位崇秩尊,朱元璋將其比于漢之蕭何,並將臨安公主嫁給他的兒子。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罪被殺後,李善長的地位很久都沒受到影響,然而到了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北征至捕魚兒海,據說是獲得了胡惟庸謀反的證據:私通北元。至此,由於禦史的劾奏,李善長竟被打入胡黨,罪名是「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正好這時又有人說星象異常,「其占當移大臣」。於是便將李善長及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併處死。同時以胡黨被處死的還有吉安侯陸仲甯、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等,已故的營陽侯楊璟、濟甯侯顧時等也受到追論。李善長死的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上疏對李善長之獄提出懷疑,他說:

  善長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勳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拜官,人臣之分極矣。籍令欲自圖不軌,尚未可知,而自謂其欲佐胡惟庸者,則大謬不然……使善長佐惟庸成,不邊勳臣第一而已矣,大師國公封王而已矣,尚主納妃而己矣,寧複有加於今日?……若謂天象告變,大臣當災,殺之以應天象,則尤不可。臣恐天下聞之,謂功如善長且如此,四方因之解體也。今善長已死,言之無益,所願陛下所戒將來耳。

  朱元璋見到奏疏,竟然不加之罪,其實他心裡很清楚這是一個冤案。

  親王的成長促成朱元璋剷除權臣,權臣的剷除又促使親王進一步掌握權力。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涼國公藍玉被指為謀反,族誅,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吏部尚書詹微、戶部侍郎傅友文、開國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普定侯陳桓、宜甯侯曹泰、會甯侯張溫、懷遠侯曹興、西涼侯濮瑪、支平侯韓勳、全甯侯孫恪、瀋陽侯察罕、徽先伯桑敬等等均以藍黨坐死。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穎國公傅友德賜死,竟無罪名。

  與此同步:

  洪武二十四年二月,齊王率護衛騎兵在開平近地圍獵,遇有戰鬥則自為隊參戰。五月,漢、衛、谷、慶、甯、岷諸王練兵臨清。分別設置護衛軍:漢王甘州中護衛、衛王廣甯中護衛、谷王興州中護衛、慶王寧夏中護衛、甯王營州中護衛,岷王西河中護衛。二十五年正月,晉、燕、楚、湘諸王入朝,朱元璋命令他們「歲訓將練兵,周視封疆,作軍器必精良,以固邊圉」。二十六年二月,命晉王總宋國公馮勝等所統河南、山西軍士出塞,勝及潁國公傅友德、開國公常升、定選侯王弼、全甯侯孫恪等馳驛還京,其餘將校悉聽晉王節制。三月,代王率護衛兵出塞,受晉王節制。三月丙辰,令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住北平等處備邊,其山西屬衛將校悉聽晉王節制。北平屬衛將校悉聽燕王節制。「凡軍中應有機務,一奏朝廷,一啟王知,永著為令。」庚申,複遣使諭晉王、燕王:「各統所轄都司軍馬,凡軍中賞罰大者以聞,小者宜從處分。」辛酉、庚午、甲戌,並西安右衛于西安中護衛;改華山衛為西安左護衛;改秦州衛為西安右護衛。

  二十八年四月甲申,又詔置遼(衛)、甯、谷、慶、肅(漢)五王護衛指揮使司。二十八年,肅王(原封漢王)就藩甘州,理陝西行都司甘州五省軍務。三十年令督軍屯糧,遇征伐,以長興侯耿炳文從。二十六年,遼王植就藩廣甯,甯王權就藩大寧。洪武三十年,朱元璋要求他們「自東勝以西至寧夏、河西、察罕腦兒,東勝以東至大同、宣府開平,又東南至大寧,又東至遼東,抵鴨綠江,北至大漠,又自雁門關外,西抵黃河,渡河至察罕腦兒,又東至紫荊關,又東至居庸關及古北口,又東至山海衛,凡軍民種地,毋縱畜牧。其荒曠地及山場,聽諸王駙馬牧馬樵采,東西往來營駐。因以時練兵防寇。違者論之。史稱甯王「帶甲八萬,舉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皆驍勇善戰,」「以善謀稱」;慶王栴就藩寧夏,詔理慶陽、寧夏、延安、綬德諸衛軍務,朱元璋對諸王的行動隨時給以指示。如二十六年三月乙卯派人對燕王說:「爾護衛士卒,每遇出獵必選數千騎被堅執銳以訓練之,使之常習勞苦,則臨陣不怯。」三月甲戌,他聽說晉王督兵在下水築城,便派人加以責備,批評他「無深謀遠慮」,並要求他「自今軍中調遣,必計出萬全,毋徒勞軍士」。

  除練兵防邊外,朱元璋給各都司衛所下達築城、屯田及從征的任務,也通過所在諸藩王去執行。如二十八年正月辛亥朱元璋遣使命令周王橚,發河南都指揮使司屬衛馬步官軍三萬四千人往塞北築城、屯田;甲寅,遣人敕諭晉王發山西都指揮使司屬衛馬步官軍二萬六千六百人往塞北築城、屯田;甲子,命令燕王發北平二都指揮使司並遼東都指揮使司屬衛精騎兵七千、步兵一萬,命都指揮使周興為總兵官,同右軍都督僉事宋晟、劉真、往三萬衛等處捕野人,其屬衛指揮莊德、景保安、張玉、盧震等悉令從征。

  洪武三十年正月乙丑,朱元璋命令肅王楧曰:「古者兵出於農,人無寒餒,有寇則操戈以戰,無事則荷耒以耕。此良法也。今春氣方和,宜及時督軍屯種,遇有征伐,爾其率精兵與長興侯耿炳文等進討。」這時,在漢中府沔縣發生了一場有千餘人參加的造反,「陝蜀番民」也因而起事,朱元璋慌忙派長興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發陝西四川兵討之。並對剛嗣秦王位不久的朱尚炳說:「爾宜練士卒,繕甲兵,時巡邏以備無虞,況爾年幼,當夙夜警惕無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