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永樂大帝朱棣 | 上頁 下頁 |
六 |
|
此後七年中,朱元璋斂兵自守,不再輕易北征,而元朝勢力卻屢有南侵,元主愛猷識理達臘任國政以擴廓帖木兒,圖謀恢復,數為邊患。洪武六年寇武、朔州(今句注山北)及寧夏河州(今甘肅臨夏)等地。七年寇白登(今大同東)、蘭州;八年寇蘭東;九年以後,連年騷擾陝北,又西連吐番為邊地之患。十一年,愛猷識理達臘死,其子脫古斯帖木兒繼位,為患仍然不已。面對這種局勢,明朝加緊練兵,嚴守邊關,並送還洪武六年在應昌被李文忠所俘獲的愛猷識理達臘之子買的裡八臘,始北元降人以官爵衛士賞賜,加以攏絡。這時明與北元之間差不多是相持的態勢,北元雖南下為患,但無法造成對明的重大威脅,明師雖偶有出擊,但也難於給北元造成致命的打擊。 這就是朱棣就國時的北方邊境的形勢。 大概是朱元璋認為朱棣不夠成熟吧,並沒有讓他立刻參加直接的軍事行動。就在他就藩的這一年和第二年,朱元璋又發動了兩次北征。第一次洪武十三年二月,朱元璋得知北元國公脫火赤、樞密知院愛足率眾萬余屯兵和林,恐為邊患,便派西平侯沐英前往征討,沐英至靈州(今寧夏靈武),偵知脫火赤等已進兵亦集乃,便率兵渡黃河,經賀蘭山,穿過沙漠,西進亦集乃,明軍兵分四路合圍脫火赤營帳,盡俘其部曲以歸。沐英又練兵西涼、進襲元柳城王,俘獲柳城王及人口一千三百餘,馬匹三千餘。十四年正月,元平章乃兒不花入寇永平(河北盧龍),朱元璋再命徐達及左右副將湯和、傅友德北征,同時命沐英出古北口以為應援。明軍出塞,襲灰山,明軍再北上,元軍北遁,傅友德追擊,俘獲平章別裡不花、太史文通等,沐英出古北口,略公主山長塞,盡獲全寧四部而還。從這以後,明軍每年春出冬歸,對北元採取了以攻為守的策略。 其後,洪武二十年正月,朱元璋命宋國公馮勝為大將軍,潁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為左右副將軍率師二十萬征北元納哈出。納哈出據有遼河流域,擁有部眾十余萬,是北元最後的重要軍事力量之一。在明軍的強大壓力下,納哈出被迫投降。北元失去了遼東,與朝鮮的聯繫也被割斷,力量更加衰弱。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以永昌侯藍玉為大將軍,延平侯唐勝宗、武定侯郭英為左右副將軍,率兵十五萬「肅清沙漠」。明軍至捕魚兒海,襲元主脫古思帖木兒大營,殺其太尉蠻子,降其眾,脫古斯帖木兒等僅以數十騎遁走。明軍獲其子地保奴等六十四人,故太子必裡禿妃等五十九人,吳王朵兒只等兩千九百九十四人。車士男女七萬七千三十七口,得寶璽圖書金印及駝馬牛羊車輛無數。明軍大勝而還。次年,脫古斯帖木兒被也速帖木兒所殺,坤帖木兒被立為元主,從此元室「部屬奔散,元裔日微」,不能複振。 朱棣正式登上軍事舞臺一顯身手,是在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為肅清沙漠,準備再次進行北征。為此他做了充分的準備。 洪武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他命令河南都指揮使司和直隸各衛所加緊訓練軍士,以待征討之令,並賞給每個軍士鈔三錠。十二月初十,又命令定遠侯王弼往山西、雄武侯周武往河南、全甯侯孫恪往陝西,分別訓練兵馬,隨時聽征漠北;遣使命遼東都指揮使胡旻、朱勝訓練精銳馬步官軍各一萬人隨時聽候調遣。二十二日,他又派儀禮司丞古裡哥、舍人火兒忽答孫等到塞外尋訪他要打擊的主要對象——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等人的蹤跡。為了保證遠征有充足的馬匹,在二十三年正月又下令製作一批文綺衣衾往漠北交換馬匹。 在一切準備就緒後,朱元璋就下達了北征的命令。 這次北征的統帥是燕王朱棣和晉王朱。他們分別統帥北平和山西的兵馬。潁國公傅友德被任命為征虜前將軍,南雄侯趙庸被任命為左副將軍,懷遠侯曹興被任命為右副將軍,定遠侯王弼為左參將,全甯侯孫恪為右參將,諸將軍除王弼已在山西,聽晉王節制外,其餘均處北平訓練軍馬聽燕王節制。接著朱元璋又命令長興侯耿炳文往陝西訓練軍馬,並派使敕令孫恪率耿炳文所操練的兵馬隨傅友德北征,又遣使命齊王朱榑率領山東都司兗州護衛及徐邳二衛精銳馬步軍士隨征,也聽燕王節制。在晉王麾下,又令河南都指揮使司、中都留守司選拔軍士六千二百人,馬四千四百七十匹從雄武侯周武北征,前往山西。 當時地處北方重鎮的親王惟秦、晉、燕三王年齡最長,從這北征的部署看,燕王無疑處於最重要的地位。不僅燕王所節制的兵馬眾多,而且從敵對雙方的地理位置上看,燕王也是首當其衝的。晉王處於側面,而年最長的秦王竟然無預其事。如果現在史籍所留給我們的這種記載不是經過史官有意刪削的話,那麼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棣充分信任和倚重。 但是軍隊並沒有馬上出發,在大軍出發前,朱元璋先派遣都禦史鐵古思帖木兒給征討對象,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送去一道敕書。書中寫道: 前歲脫古思帖木兒北行,聞至嶺北,禍生不測。和林以南,消息不知,以此嘗遣使入沙漠尋訪。近聞爾等所在,再造都禦史鐵古思帖木兒往諭汝等。元朝氣運已終,汝等領散亡之眾在草野無所歸,度日甚艱,然不敢南來者,意必謂嘗犯邊境,故心中疑惑。且如納喊(哈)出,在遼東前後殺掠守禦官軍二萬餘人,及後來降,封以侯爵,大小將校,悉加官賞。朕何嘗以為仇也!但邊境寧靜,百姓安樂,即是好事。已令和尚國公、幹因帖木兒平章曉以朕意,想知之。汝等勿疑,領眾而來,必擇善地使汝安居,各遂生息,豈不美乎?若猶豫不決,坐事失機,大軍一至,恐非汝之利也。丞相忽客赤,怯薛官人阿憐帖木兒、太尉朵劣不花、國公孛蘭奚、司徒把禿,平章卜顏帖木兒、貴力赤,知院脫歡答裡牙赤、八山葩剌八十、卜顏帖木兒、哈刺兀失貴、刀劄刺兒台、捏兀台、幹羅不不花等悉令知朕此意。 這就叫做先禮後兵吧。不過,這道敕諭是朱元璋對故元勢力懷柔攏絡措施的一部分。朱元璋在對故元勢力的鬥爭中不純用武力,總是恩威並濟、文武兼施的。而且其懷柔政策,也頗有成效。在這準備北征的同時,就有故元平章把都帖木兒、知院籠禿兒灰、納納罕等遣部將哈散赤汝祝兒灰至西涼請求歸降,朱元璋恐其道遠,跋涉艱苦,赴京不便,就令其於水草便利之地居住。在明朝的軍政隊伍中有不少韃官韃軍,除敕諭中所說的元將納哈出被封為侯爵外,許許多多韃官也都受到優待。比如也是在這同時,朱元璋賜給大寧衛指揮使沙不丁、天策衛指揮使迭裡帖木兒世襲誥命,並賜給祿米、宅第,以使其在京居住。沙不丁是元樞院知院,迭裡帖木兒是元大師哈喇章的侄子,他們都是在明朝的懷柔政策的感召下自濼(灤?)河歸降的。 在出師以前,朱元璋還是放心不下,他派人給晉燕二王一道敕諭,向他們介紹講述從降敵口中得到的情況。敕文中說: 詢及來胡,言殘胡甚少,騎者才五千人,共家屬一萬口,馬稱之,有急則七人皆一騎。趁水草長行,大軍負載且重,追襲甚勞。今降將嘗與彼共仕大官,已使在彼。而晃忽兒又能辭說,由是其眾二心,欲南向者眾,北向者少。且將糧餉運至上都,及口溫,集于各程,然後再候人來,知其所在一舉而中矣。」 朱元璋不僅從降人口中瞭解了敵人的情況,而且又將降人派回作為說客,以瓦解敵心。最後還為燕王作了先運送軍糧,等得到情報後再行出師的部署,可謂慎之又慎了。 三月初二日,燕王朱棣率領大軍從北平出發,征虜前將軍潁國公傅友德、左副將軍南雄侯趙庸、右副將軍懷遠侯曹興各率自己的部屬從征。大軍迤邐向北進發,矛戈如林、旌旗蔽日,在乾燥的黃土路上揚起滾滾塵埃。越往北地勢越高,而且漸入叢山。大軍經順義、密雲出古北口,直指塞外。古北口在北平正北偏東,是通往塞外的重要關口、歷來的用兵之地。遼太祖奪取山南,先下古北口;金滅遼,奪取燕京,也在古北口發生激戰。元泰定帝死後,大臣燕帖木兒擁主元文宗,撒敦與上都兵的爭戰同樣都從古北口出入。它地處居庸關、山海關之間,與喜峰口並峙,儼然一雄關要隘。古北口在密雲縣境內,其城在山上,週四裡三百一十步,三門,城北門外有北宋著名將領楊業祠。洪武十一年在這裡設立了守禦千戶所,駐紮了軍隊。朱棣率大軍穿行在古北口的萬山叢中,朔風煦日,古道雄關,怎能不激起他的英雄情懷。多少忠臣烈士曾在這裡抛灑熱血,多少英雄驍將曾在這裡抖擻雄姿。而今,這位年輕的親王也從這條道路踏上了他威武雄壯的征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