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崇煥 | 上頁 下頁
二四


  §八、蒙冤而死

  身中清白人誰信?世上功名鬼不知!

  ——《獄中題壁》

  袁崇煥為什麼突然遭到逮捕呢?

  原來在甯遠、寧錦兩次大捷後,後金就感到袁崇煥是個勁敵,但是無可奈何。其後,章京範文程就獻上密計,要施行反間計,在廣渠門、左安門兩次血戰以後,皇太極又一次感到不把袁崇煥除去就不可以成就自己的事業。剛好,金兵到達北京牧馬場時,明朝管馬的楊太監等二人和其他300人一起投降。太監是接近皇上的人,皇太極就在他們身上打起了主意,想出了一條反間計。他襲用《三國演義》中所講的周瑜利用曹操的說客使曹操中了反間計的手法,利用了這兩個太監。皇太極一面在十一月二十七日退兵到南海子,一面囑咐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教他們如何進行反間。這兩人在聽到皇太極的密計以後,就故意坐在楊太監等二人睡覺附近的地方,低聲耳語,故意讓他們聽到,說是:「今天撤兵,是皇上的計劃。

  剛才看見皇上一個人騎馬走向敵陣,敵方有兩個人來見皇上,說了好長時間的話才回去。估計袁督師和我們有密約,這件事立刻就能成功。」楊太監不知是計,還假裝睡著偷聽,把他們的話默記下來。事後金兵又故意放鬆戒備,讓楊太監能夠避開監守,在三十日逃回北京(有人懷疑楊太監本身就是後金收買的間諜)。

  楊太監回京以後,就把偷聽的話一一告訴了思宗。崇禎這個猜忌多疑而又自作聰明的皇帝,在袁崇煥殺死毛文龍以後,本來就對袁崇煥有些懷疑,這次聽了楊太監的話果然中計,認為確有其事,就在十二月初一日再次召見袁崇煥時,把他逮捕下獄。

  袁崇煥的被捕,除了思宗中了後金的反間計外,還有下列幾個原因:

  (一)毛文龍是閹黨,又是浙江人。在他生前,每年從朝廷領來上百萬的餉銀,大半不出都門,而由他送給有勢力的閹党官僚。自他被袁崇煥殺死以後,經常受他賄賂的閹黨殘餘失去了一筆重大的財源,當然恨袁崇煥入骨。因此,毛文龍的同鄉而又同閹黨密切勾結的禮部侍郎溫體仁以及同袁崇煥有私隙的兵部尚書梁廷棟,就夥同黨羽陰謀陷害袁崇煥。當金兵盤踞在通州的時候,溫體仁就密疏攻擊袁崇煥,說他「以五年平遼東欺騙皇上,實際是要同後金議和,現在又引誘敵兵長驅直入,目的在脅制朝廷,訂立城下之盟」。

  (二)宦官和皇親國戚們都在北京城外佔有莊、店、邸、墓等產業,金兵到來,無疑受到糟蹋,他們非常痛心。這些人既不懂軍事,又只保護自己的私利,就十分主觀地要求袁崇煥趕快將金兵擊退。當不能達到目的時,就遷怒袁崇煥,在思宗面前說他「逗留城下,不肯盡力」;甚至散佈流言蜚語,誣陷他是叛逆。

  (三)大同總兵滿桂,起初和袁崇煥一同守寧遠。天啟六年努爾哈赤攻甯遠時,滿桂首先主張放棄寧遠城,受到袁崇煥的斥責。後來,滿桂又因與祖大壽不和被袁崇煥調開。因此,他對袁崇煥很不滿意,甚至懷恨在心。這一次他由大同帶兵入援,為了製造群眾對袁崇煥的不滿,竟然命令部下假稱袁軍,在京郊大肆進行擄掠。後來,在德勝門一戰中,他敗入甕城,又賄賂宦官,在思宗面前搬弄是非,中傷袁崇煥。在袁崇煥被捕的這一天,更無中生有地當面「揭發」袁崇煥的「奸狀」。這些都加深了思宗對袁崇煥的懷疑。

  此外,侯世祿從宣府帶來的援兵也曾進行擄掠,當時有些人搞不清楚,把這些擄掠的「援兵」訛傳為「袁崇煥的部下」,結果也使袁崇煥代人受過,為一些人所不滿。

  袁崇煥雖然被捕下獄,但還不一定就被處死。袁崇煥的被捕使他的部將十分恐懼,與其關係密切的錦州總兵祖大壽,深恐督師被捕會連累自己,於是與何可剛帶師離開了北京,逃出山海關。袁崇煥的部隊是抵抗後金軍的主力,只有這支軍隊曾經屢次打敗過金軍,也只有袁崇煥對這支軍隊享有極高的威信。崇禎帝沒有辦法,只好叫袁崇煥在監獄裡寫了一封親筆信給祖大壽。叫祖大壽等要以忠義為重,以大局為重,聽從朝廷命令,團結一心,堅持抗金,決不可因為他個人的生死而輕舉妄動,不要危害抗金大業。因為害怕引起類似的兵變事件,崇禎帝在後金直接威脅北京、橫行關內的情況下暫時沒有對袁崇煥作出最後的判決。

  後來,當祖大壽接到袁崇煥的獄中親筆信時,全軍都痛哭起來,祖大壽的老母親已經80多歲了,當時跟兒子在一起,問明瞭大家痛哭的原因,就對大家說:「督師現在還沒有死,何不殺敵立功,再向皇上要求保住督師的命?」眾將士以為這樣做很對,當天就回師入關,奮勇殺敵。希望能用戰功來保住他們所敬愛的主帥的性命。後來,祖大壽在收復永平等四城的戰役中立下了相當的功勳。思宗認為袁崇煥和他的部下還是願意抗金的,疑心稍微消釋了些,想再啟用袁崇煥。思宗並且說過「守甯遠非袁蠻子不可」的話。當兵科給事中錢家修上疏為袁崇煥伸冤時,思宗也有「袁崇煥訊問明白,即著前去邊塞立功,另擬擢用」的批答。可見袁崇煥不但可能不死,而且還可能再次被任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