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夏完淳 | 上頁 下頁 |
三二 |
|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已經拋掉了所有的記掛與虛名。 文章的最後,他慷慨激昂地寫道:「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履,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遊天地間,可以無愧矣!」氣壯山河,視死如歸,至死仍對事業充滿激情,抒發了渴望在來世再為國效忠的豪情壯志。 在《遺夫人書》裡,他對妻子秦篆的款款深情,絲絲纏綿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所謂「三月結蓮,便遭大變,而累淑女,相依外家」,完淳深情回憶當年他們剛剛結婚不到幾個月,自己便因戰事連累,不得不把妻子送回娘家時的愧疚心情。然而妻子賢淑素著,「未嘗以家門盛衰,微見顏色」,又令完淳感歎為「賢淑和孝,千古所難」。下面的話更是情感迸發:「不幸至今吾又不得不死,吾死之後,夫人又不得不生。嗚呼!言至此,肝腸寸斷,執筆心酸,對紙淚滴;欲書則一字俱無,欲言則萬般難吐。吾死矣!吾死矣!方寸已亂。平生為他人指畫了了,今日為夫人一思究竟,便如亂絲績麻。身後之事,一聽裁斷,我不能道一語也。停筆欲絕。吾累汝,吾誤汝,複何言哉!嗚呼!見此紙如見吾也。」 完淳死後,杜登春和沈羽霄含淚收殮了他的屍骨,親自動手將他葬在松江他父親的墳邊,當年「少年得朋會」的諸位同仁都來參加了葬禮,四天后儀式才正式完畢,可見夏完淳的死在當地引起的反響有多麼強烈。 此時夏、侯、錢幾家,盡成瓦礫。原來賓朋滿座,享譽江南的家園,人丁凋零,慘不忍睹。失去弟弟的夏淑吉又一次拭去熱淚,獨立撐持起撫孤養老的重擔。 錢彥林的夫人聽說了丈夫的死訊後,不願再活,投水自盡。夏完淳的妻子秦篆,同時受父死母喪夫亡的重大打擊,悲痛欲絕,身體亦非常衰弱。幾個月後她果然生下一個男孩,只是這孩子似乎在母體內感受了太多人間的苦難,很快便也夭折了。夏家終於無後。秦篆的哥哥錢默這時也終於看破紅塵,出家為僧,不知所終。 年僅十八九歲的秦篆便也削髮為尼,獨守青燈古佛,孤獨地度過了一生。 那位被完淳寄予了很多期待的侯、夏兩家的希望侯檠,雖然才華橫溢,卻也難逃悲慘命運。在幾年後他亦因病而死,死時的年齡與夏完淳殉國時的年齡一樣,也是十七歲。侯氏一門便也盡矣。 夏淑吉心如死灰,再也沒了什麼期望,便像母親、秦篆一樣出家為尼,定居龍江,改名為龍隱。夏完淳的表妹,嫡母盛氏的侄女盛蘊貞在戰亂前曾被父母許配給侯峒曾那位唯一僥倖逃脫虎口的小兒子侯智含,但沒有成親。後來侯智含逃命在外,不幸病死。盛蘊貞也做了沒有結婚的未亡人。她便也削髮為尼,拜夏淑吉為師,與夏淑吉及夏、侯家幾位寡婦一起面對孤燈古佛了此一生。 自此夏、侯、錢三家,死的死,出家的出家,凋零蕭索,荒無人煙。幾門忠烈,為國捐軀,令人感慨不已!但在當時,這只是無數被毀滅家庭中的幾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壇上卻有著不可磨滅的光輝。他的作品,以詩為首。明代詩歌處於中國詩歌史的低潮時期。以前、後七子為代表的復古派;提倡性靈的公安派、竟陵派曾稱雄一時,但共同的傾向是脫離現實,缺乏生機。直到明末社會激烈動盪之際,詩壇才出現新氣息,陳子龍、夏完淳、張煌言、顧炎武等人,就是這時應運而出的愛國詩人。 陳子龍是對夏完淳影響最大的一個老師,無論在做文還是做人上都是如此。他早年曾以繼承前後七子自任,但經世致用的主張,急劇變化的形勢,使他逐漸突破了復古派的藩籬。完淳受他和幾社諸人影響,幼年也頗好古,字作「存古」,就可表一斑。他喜歡屈原、莊子、六朝詩文,前期作品多是摹擬六朝以前的詩,有一批擬古仿古之作。但他剛剛步入其間,時代風雲就促使他迅速地轉移了方向。 14歲參加抗清鬥爭後,在血與火的鬥爭生活中,特別是在被捕以後,他寫了不少慷慨悲壯而又清新明朗、表現民族氣節的詩篇及賦、曲、雜文等。著名歷史學家,也是夏完淳研究專家白堅先生總結其主要內容為: 其一,表現抗清複國的心志。詩集中大量篇章直接間接、多方多面、借古喻今、因物寓意地表現了詩人心懷故國、志在南歸、念切中興的思想襟懷和抱負。尤其可貴的是,在艱難困苦的情境中,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樂觀主義精神。如「萬里飛騰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風塵」,「英雄生死路,卻似壯游時」等,氣勢奔放,開朗壯美。 其二,抒寫興亡之恨、山河之淚。可謂「處處山河淚,篇篇烈士心」。完淳的詩中有不少借青樓盛衰或宴遊興替以寄予興亡之恨的內容。 其三,歌頌英烈,哀悼師友。《六哀》、《六君詠》、《細林野哭》、《吳江野哭》和哭錢熙的諸篇,都屬這一類。其中頗多感人甚深的好詩。千百年後,還使人讀之震悼,聞之飲泣。 夏完淳詩作,在藝術表現上,也有特色,如用典用事,比較工切;多用比興,帶有浪漫氣息;富於想像,時見瑰麗色彩;善於以景為情,融情入景;善於選擇特徵性的事物和動作來概括情境,表現人物。 集中的愛國主題,愛國激情,熱烈的戰鬥氣息,充沛的樂觀精神,奪目的華美文詞,動人的浪漫色彩都形成完淳詩歌的悲壯激昂、清新開朗的藝術風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