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夏完淳 | 上頁 下頁
一四


  他的心,充滿了矛盾與困惑。對昏君,他不再有任何迷信,而是責怪。但他對代表複國事業的南明小朝廷,還是充滿了責任感。他曾悄悄渡江到揚州,與史可法共商救國大計。

  而小他12歲的好友陳子龍則似乎更加清醒,言詞也更加犀利。他給皇帝上疏說:「中興之主莫不身先士卒,故能光復故物。今入國門已再旬矣,人情泄遝,無異升平,清歌漏舟之中,痛飲焚屋之內,臣甚為之寒心。」一時被眾人歎為名言。

  面對與自己想像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殘酷現實,一向善於思考的完淳又開始了深深的、痛苦的思索。他的思想在這個時期有了質的飛躍。對一向奉行的忠君思想,這個14歲的少年大膽地發出了疑問:「君王銜壁出轅門,落日悲風滿姑孰。。殿前匍匐三頓首,明駝快馬追風走。」「漢宮佳麗抱琵琶,皓齒紅顏塞上沙。」以及「到今羅綺古揚州,不辨秦灰十二樓。」對歷朝歷代昏庸誤國的皇帝的諷刺,對他們不顧人民死活的憤恨都傾注於筆端。

  這個富有豪情壯志的少年,平生最熱愛的詩人是屈原,但屈原把希望寄託在「明君」身上,不參加實際鬥爭,只能以死反抗的軟弱性又使身處明末清初的江南,呼吸了自由的、要求個性解放空氣的夏完淳感到不滿。他儘管敬佩,卻並不贊成在封建士大夫心中視為壯舉的以自殺報國的屈原式行為,他認為只要一息尚存,只要還有希望,就要盡一切可能去戰鬥,而不是消極逃避,更不是怨天尤人。他的爺爺夏時正是以隱居于平安之世而度過終生的,父親夏允彝現在也暫時隱退在昆山。但完淳比父親又進了一層,他非常反對隱退。在一年後弘光朝廷滅亡,父親自殺後做的《詠史雜成口號十首》中他曾這樣寫道:「遺恨殷郊大白旗,黃虞千載更無依。當時尚有頑民在,何事西山獨采薇?」對伯夷、叔齊(伯夷為商末一小國國君孤竹君的長子,孤竹君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伯夷不受。後二人聞周文王善養老而入周。周武王伐商時,二人勸諫,武王滅商後,他們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式的消極逃避表示了反對,這也是他超出一般人的地方。

  對於勞動人民那種「竿木群興」的抗暴意志,他非常欣賞,在和朋友們、親戚們的交往中,他鼓勵他們,也鼓勵自己要「結屠簫之豪客」,廣交天下豪傑,共同為恢復故國而奮鬥。

  就在夏完淳苦苦思索著人生的價值時,剛剛成立的弘光小朝廷也開始走向迅速毀滅的邊緣。閹黨攫取了政權,清除了忠良後,就大修宮殿,鋪張揚厲,奢侈浪費,全不管前方的烽火狼煙和百姓們的熱切呼聲。

  弘光帝也驕奢淫逸,「飲醇酒,選淑女」,成天尋歡作樂,完全是閹黨手中的一個提線木偶。著名戲曲《桃花扇》中李香君拒絕閹党人士的糾纏,以死明志,血濺團扇和在宮中譴責昏君的情節,就發生在這一多事之秋。

  弘光帝初即位時所發佈的減輕賦稅的方案,也被撕得粉碎,人民的負擔大大加重。為了攫取財賦,這幫人又挖空心思想出辦法,賣官鬻爵,朝廷中越發烏煙瘴氣,一團漆黑。

  時間在飛速流逝。到1644年年底,清兵已逼近蘇北,金陵已處在極其危險的情勢下,實際情況是已無退路了,但弘光帝仍在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閹黨也照樣在爭權奪利。儘管史可法仍在極艱苦的條件下聯絡四方,籌備出戰,但馬、阮等人還是決不為他籌集軍餉,毫無備戰決心,對史可法報來的緊急軍情輕描淡寫,擱置一邊,一心只想與清朝求和,效仿歷史上的東晉、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史可法痛心疾首地上疏皇帝,指明這種消極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昔日東晉君臣想的是力圖中興,打回老家,才僅僅保住了江南的地盤;南宋君臣盡力想在楚、蜀一帶立國,但也只是定都臨安(今杭州),苟延殘喘了百年;而今天的南明君臣,卻只想求和,保住江南小天地,是比東晉、南宋統治者還不如,還沒志氣,這樣只能無立錐之地。正所謂「蓋偏安者,恢復之退步;未能志在偏安,而遽能自立者也。」但這義憤填膺的奏摺在紙醉金迷的小朝廷看來,依舊只是一紙空文。

  儘管滿心悲憤,但史可法依舊率領人馬兢兢業業地守衛在江上,甚至犧牲吃飯睡覺的時間,不敢有半點馬虎。清朝統治者幾次想利用頗為「有效」的誘降方法來勸誘他投降,都被嚴辭拒絕。

  第二年,情況更加嚴重。史可法本準備北伐收復河南失地,但此時清軍使用反間計,內訌四起,儘管由於史可法的力挽狂瀾,情勢得到控制,但北伐已是暫時不可能的了。史可法依舊以堅定的態度防守在揚州,先保護住門戶,再做打算。此時甯南伯左良玉也擁大軍在武昌鎮守,二人合力保衛長江,使清軍難以南進,這是南明政權得以繼續存在的真正原因。如果這種情況能夠保持,弘光王朝還是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的。

  但馬、阮等人領導的閹党又怕左良玉與東林複社人物聯合起來削弱奪取他們的權勢,因此暗中克扣他的糧餉軍需,又對他嚴加戒備,這就使軍閥左良玉深為不滿。偏在此時,侯方域、黃澎等東林黨人為逃避閹黨的追捕又都來投靠左良玉。這侯方域就是《桃花扇》中的男主人公,是複社中的著名人士,曾參加討伐阮大鋮的「南都防亂公揭」活動,遭到嫉恨,因此才逃到了左良玉處。他的許多朋友,包括與之相愛的秦淮名妓李香君還都留在金陵,生死未蔔,他亟盼報仇的心也就更強烈,再加上他的父親侯恂是左良玉的大恩人,所以他們的勸說對擁兵觀望的左良玉有很大作用。於是,左良玉利用「偽太子案」出兵東下,以「清除君側」為名,向金陵閹黨發動進攻。

  他這次出兵表面上是「清除君側」,實際上也有出自一個老政客的、普通文人看不出的用心。在骨子裡,他還是為著可以到江南攫取更多的權力與財富。

  這時清兵已逼近江南,他不聽別人勸告,與兒子左夢庚率師東下,直逼金陵,想除掉奸党,建立新政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