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辛棄疾 | 上頁 下頁 |
三七 |
|
由於金國北部邊境的蒙古族逐漸壯大強盛,加上華北漢族人民的激烈鬥爭,金國耗費了許多氣力在抵制侵略和鎮壓起義上,以致有些應接不暇。韓侂胄1196年出使金國,對此略有所知,而在此之後每年出使金國的人也都帶來金國「兵連禍結,國勢日弱」的報告,韓侂胄最終決定趁此機會對金用兵,樹立「蓋世功名」,同時借此提高自身威望,以保持自己的地位權勢。主意拿定,1203年起他便開始聚財募卒,厲兵秣馬,打造戰船,增置襄陽(今湖北襄陽縣)騎軍和澉浦(今浙江省海鹽縣南)水軍,進行種種準備工作。 同時他又解除「偽學黨禁」,以期收攬士大夫,起用一些平素對金主戰最力的人物,以求添加振作聲勢。 1203年6月某日,一騎飛馬敲破了瓢泉靜謐的清晨,也驚醒了辛棄疾的夢。從七年前帶湖舊居被大火燒盡後,辛棄疾便攜上下老幼全部移居到了鉛山期思渡的瓢泉旁邊。 「任命辛棄疾為浙江東路安撫使」那傳旨官的聲音拖得長長的,帶著皇帝近侍特有的一種自以為是。 辛棄疾匍匐在地,亂蓬蓬的白髮弄得脖子癢癢的,他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又被起用了!被罷十年,起用兩年,然後在整整九年的閒散生涯後再次被起用! 晦庵兄所言不差呀只是這浮浮沉沉有何意義?! 正自感慨之時,辛棄疾忽然記起朱熹那日所說的話:放一顆心,還要換回一顆心,一顆效法天地健行不息的心!自己怎麼能在有機會儘量做些事,對社稷有所助益時心生懈怠呢? 「阿稹,阿稹——」 辛棄疾大聲叫時一個青年應聲從門裡跑出來:「爹,什麼事?」 「告訴你娘,給我收拾準備一下,明天我就去浙東!」 到了浙東紹興府以後,辛棄疾的認真負責比起從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現在事事都能以觸變不驚、光明淡泊的心境來對待了。韓侂胄不久派親信前往辛棄疾任所,將打算北伐恢復的計劃詳盡告訴了這位早就以力主抗戰著稱的老幹臣,辛棄疾答允共同謀劃此事。 辛棄疾的參與使許多原本疑心重重的人也對北伐充滿了信心,但辛棄疾自己並沒有被這一片震天價響的盲目樂觀衝昏頭腦,他謹慎地一次次派人深入金國進行偵察,以更確實地瞭解敵方內部虛實。 1204年正月,甯宗皇帝趙擴召見辛棄疾。這一次召見後辛棄疾就被提升為寶謨閣待制,提舉佑神觀,奉朝請。並改為鎮江知府,鎮守前線重鎮,又御賜金帶。人臣榮寵,一時盡在稼軒身上,他此次的複出真是風光之極,然而辛棄疾追古懷今,對這幻如電光霧影的榮貴只是輕歎數聲而已,他只願真能夠為蒼生百姓謀一份福,求一份利,願能奉獻自己的才智能力。北方的境況越來越混亂,這種時候上天在醞釀覆滅金國的機會,北方父老也在殷切期待,這期待有多久了?已白了多少人的頭髮,老了多少人的容顏?! 等的不正是南宋朝廷有足夠力量和北方金兵抗衡的機會嗎?但,還得等等,還得稍微等等,不能太過草率。 辛棄疾詳細勘察對比了雙方力量,認為要討伐金朝還需要長遠規劃,有充分的準備方可,但韓侂胄一班人建功心切,竟根本不願考慮辛棄疾的建議,甚至開始嫉妒辛棄疾的聲望,想把他從這次北伐中剔除出去,不但江淮之間的防禦進攻等軍事職責一點不交付給他,而且還向甯宗進言說辛棄疾年邁膽虛,恐怕已難當大任。 秋意越來越濃了。辛棄疾慢慢登上鎮江城邊的北固亭,夕陽將他的影子長長地拖在身後,像拖了六十年的滄桑風塵。一個書童跟在他身邊,捧著一個裝有筆墨紙硯的薄皮木盒。 面對無限美好的夕陽,辛棄疾眼中仿佛看到了也正是黃昏的故鄉,看到了模糊起來但絕難忘記的家園,他嘴角浮起一層淡淡的笑意,去年辭別蟄居紹興府的老詩人陸游時被贈的長詩也自然而然地從記憶裡跑了出來: 「稼軒落筆淩鮑謝,退避聲名稱學稼。 十年高臥不出門,參透南宋牧牛話。 功名固是券內事,且葺園廬了婚嫁。 千篇昌谷詩滿囊,萬卷鄴侯書插架。 忽然起冠東諸侯,黃旗皂角從天下。 聖朝仄席意未快,尺一東南煩促駕。 大材小用古所歎,管仲蕭何實流亞。 天山掛旌或少須,先挽銀河洗嵩華。 中原麟鳳爭自奮,殘虜犬羊何足此! 但令小試出緒余,青史英豪可雄跨。 古來立事戒輕發,往往讒夫出乘罅。 深仇積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