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王陽明 | 上頁 下頁
三四


   §第六章 王陽明在中外歷史上的影響

  王陽明作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學家,仕途上的良民,既能在事功中像諸葛亮一樣神機妙算,屢建戰功,又能面對眾多弟子,將精闢思想娓娓道來,值得後人的敬佩。他的為人處世,思想學說對後人的影響是非常久遠的,從明朝中後期到清代,甚至近現代。深受影響的國家也是遍佈大洋內外,從我們的祖國到我們的近鄰日本、朝鮮、東南亞,甚至已飄洋過海到了美國和歐洲。王陽明的學說為什麼能經久不衰呢?在各國又是如何發揮它的作用呢?這一定是讀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那麼下面,我們就看看王陽明學說在中國、日本等國是怎樣古為今用的。

   §第一節 陽明學說對中國的影響

  王陽明就像一個力量碩大的「劈山神」,一斧子下去,一直束縛人們心靈的封建僵化的倫理觀念就開始動搖了。在程朱理學中,人從一生下來起就有明顯的等級限制,每個貧苦的老百姓就該逆來順受,讓達官貴人當牛當馬來使喚,而且不能有絲毫的怨言,否則你來生來世還要受苦受難。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受著極其嚴重的壓迫,在精神上也已麻木不仁,不知反抗。可王陽明卻不管那一套,標新立異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人皆可以為堯舜!「,「個個心中有仲尼」,「滿街人都是聖人」(注:堯舜是古代部落的首領,傳說是我們的祖先。仲尼,也多代指才華橫溢,道德修養高的人,王陽明的這幾句話,實際指出人人平等,根本沒有地位的差別)。這就猶如炎夏裡一股清涼的風,讓老百姓松了一口氣,也認識到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根本沒有必要總是受統治者的壓迫。

  於是,這股清涼之風首先吹拂了明代中後期的政治、學術領域。

  在政治上,針對當時官場腐敗,道德倫喪的現狀,有王陽明思想的許多人敢於大膽進言,指責世道的不公。關心政治,建議變革的人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洪流,就是連皇帝也不得不畏懼他們三分。尤其是王陽明教導弟子,不去逃避現實,要「知行合一」,在事功之中去拯救國家,拯救百姓。所以陽明學派的許多弟子都直接參與政治管理,其中地位最顯赫的弟子徐階竟然當了宰相,他們運用王陽明的思想參與朝政,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弟子祝世祿,在保甯縣任知縣時,就曾創建了一個很大的書院——環古書院。經常請思想進步的東林黨人(東林黨人是明朝後期反對朝廷腐朽勢力的一支強大力量,他們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早已成為名言警句,激勵人們關心國事)來講學,並且公開聲明:對於「朝廷得失」和「官府長短」都可以議論評判。這在腐朽的明朝中後期,無疑為社會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讓貧苦百姓少受塗炭之苦。

  然而,到了明朝後期,社會已經腐敗到無藥可醫的地步,王陽明學派也失去了早年的務實、踏實、知行合一的精神,置國家人民於不顧,而空談天道,空發議論,而遭到士林人士的不恥甚至嚴厲抨擊。這正應驗了一句古話:「過猶不及。」

  在學術方面,王陽明的思想更是開一代新學風,跳出了幾千年來的條條框框,追求個性的體現,描寫最真實的現狀。其中有寫《牡丹亭》而出名的湯顯祖,他在性格上就是狂蕩不羈,鄙視功名利祿,而追求個性自由,又頗具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江湖義氣;還有大家都熟悉的「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因寫怪異荒誕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而有名的馮夢龍都深受王陽明的影響,往往沉醉于王陽明的著作中百看不厭。他們的作品從過去那種只寫倫理道德、社會地位、功名利祿來維護統治者的統治,從現實生活「大氣不敢喘一下」的風格轉向描寫現實,揭露現實的作品。在他們的作品中,主人翁有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英雄豪傑,忠臣節婦,孝子賢孫;那些過去不值一提的手工工場主,形形色色的商販,市井遊民,歹徒無賴也都粉墨登場了。現在看來,我們能讀到明朝中後期活潑生動,精彩絕倫的文學作品還要多虧了王陽明在思想上對文人志士的影響。

  王陽明以及陽明學派的這股清涼之風不僅在明代風靡一時,流傳百年,而且越刮越濃,席捲了清朝,乃至我們當代。

  清朝初期,因為王陽明的學說多與統治者的統治格格不入,便被統治者給冷凍起來,不准流傳,而把僵化的程朱理學又加了些修飾,搬上了政治的舞臺。

  到了清朝末年,朝綱不振,國勢微弱,再加上帝國主義列強瞪著血紅、貪婪的眼睛用鐵蹄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從此走上了幾十年災難深重的征程。無數愛國人士從物質文明上失敗於西方,進而認識到精神文明也落後於西方,他們拋棄早已過時的程朱理學,又拿起王陽明學說這個強有力的武器。

  維新運動的代表人物康有為看到王陽明學說不僅切合當時社會的情況,而且一些思想與西方先進的政治民主精神、提倡重視自然科學的學風不謀而合。於是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時,研究王陽明的思想,信奉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甚至用王陽明學說中的「不忍」二字作為獨辦刊物的名字。康有為的弟子梁啟超也是精通王陽明學說,早年在湖南時務學堂講學時就是講解王陽明的修養論,後又寫了《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一書,以發揚王陽明的哲學思想。雖然維新變法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他們對革命的探索卻是大有成效的,沒有前人一步步的腳印,又哪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維新變法之後,資產階級革命派又從王陽明身上尋找革命理論的精神食糧。像為革命四處奔波,受國人愛戴的孫中山先生,在接受歐美政治思想的同時,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也給予了重新的認識與檢討,他在「知行合一」的修身論基礎上,總結出了「知難行易」論。面對當時救中國的條條荊棘之路,孫中山先生大聲疾呼:先要知,要找到一條最適合中國人走的路,再去行。他的「知難行易」論在精神上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融會貫通,以鼓勵革命者不斷前進。

  只可惜,由於孫中山先生採取政策的妥協性,推翻清王朝的勝利果實被大軍閥袁世凱所篡奪,後來又有老謀深算的蔣介石,重新把人民推入災難沉重的深淵中。

  堅毅剛強的中國人並沒有停止對真理的探索,對敵人的反抗。前面的同志英勇地倒下了,後來的又大義凜然地跟上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多少仁人志士在這首詩的鼓舞下,義無返顧地奔向革命的戰場。有思想的中國人也在努力探索,博古通今,在尋找:中國人到底要走一條什麼樣的救國之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在少年時期通讀過《王陽明全集》,《傳習錄》等記載王陽明思想、言論的著作,並且逐條地加以批註。從王陽明的思想中,毛澤東領悟到了「變」的奧秘,「發展」的重要性,並且修改了王陽明過分強調「心主宰一切」的片面性。正是在這博古通今,批判借鑒的基礎上,毛主席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信心十足,當機立斷,將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伴隨著天安門上那震徹山谷的聲音,「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們迎來了祖國的朝陽,迎來了中華民族的麗日晴天。不可否認,王陽明的學說對於革命思想的指導起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就算是在物質生活豐富,人們都在追求高檔次精神生活的今天,王陽明的思想仍然可找到英雄用武之地。因材施教的兒童教育,知行合一的學習態度,對待困難的堅強意志,他們都像是航程中閃閃發亮的燈塔,指引著我們走向更高、更遠的明天!親愛的讀者朋友,現在你該明白,為什麼古人說,一個良將能抵得上十萬軍隊,一本好書能豐富人的智慧。一本好書的作用可大著呢!不信,你試著看一本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