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王陽明 | 上頁 下頁 |
三〇 |
|
嘉靖四年十月間,在王艮等弟子的努力下,陽明書院在越城建成了。從學院遭人反對到書院的建成,這是向前走了多麼大的一步啊!陽明書院更為廣居博學之士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成為陽明學派傳道授業的重要場所,經常舉辦一些講會活動。為此,王陽明還專門制定了講會的條約,要求主講人學術地位平等,爭論自由民主,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言,講完後別人也可以站起來反駁,這無疑為每一個人提供了暢所欲言的機會。 在授知識的過程中,他經常教導弟子要注重知識與實踐的統一,即知行合一的問題。並且明確地指責當時的政治風氣和學術風氣一團糟的現實。 這一點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弟子。弟子王畿,錢德洪等也是非常憎恨腐朽的科舉制度,怨恨它讓一批真正有才華的人名落孫山,而榜上有名的多是只會背八股條文的迂士。於是,他們就決定不參加科舉考試,不去做官,還特意在山坡上修了一個別致的小亭,取名為「遠俗亭」,意思要與那些假學者徹底決裂,決不同流合污。 王陽明知道後,並沒有讚揚他們的做法,而是教導他們說:「吾非以一第為子榮也。顧吾之學,疑俗者半,子雲京師,可以發明耳。」我的學說,懷疑相信的人各一半,你們去了京師,還可以到處講授啊! 其實,這只是王陽明讓他們去考學的藉口,在王陽明心中有更大的人生哲學,這就是要以學術和教育來救國的願望,「僕誠賴天之靈,偶有見於良知之學,以為必有此而後天下可得而治」,他叫弟子去參加科舉考試,只有考上了才能當官,才有權力去救國救民,否則一介書生,又哪有本事讓天下人信你、聽你呢? 至於科舉的腐敗,光說也不行啊,只有當上大官才有能力去改良它啊!這才叫忍辱負重,取回正果呢!當弟子明白了王陽明的意圖,更是對恩師敬佩不已。 王陽明對弟子的悉心教導就是這樣一年又一年地繼續著。「花開花落,春去春回」,王陽明毫不保留地將自身的所悟所感點點滴滴傳授給弟子。直到嘉靖六年九月,廣西少數民族叛亂,王陽明才不得不停止教學,以苟延殘喘之軀去報效朝廷,再一次充當拯救明王朝危機的「救國手」,誰知這次,王陽明鞠躬盡瘁,為國效忠,他的弟子再也沒有機會聽恩師的諄諄教導。 從正德十六年九月到嘉靖六年九月,王陽明專門從事教育整整六年。在這六年的時間裡,他嘔心瀝血,盡職盡責,培養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才學的弟子。其中浙中的錢德洪,王畿,陸澄,黃宗明;江右的鄒守益,歐陽德,陳九川,何廷仁;北方的大吉;南中的黃省曾;楚中的林信;泰州的王艮等後來都成為陽明學派支系的開創人物,對於陽明學說的傳播和發展作了重要的貢獻。 不僅如此,王陽明還寫了許多篇著作流傳於世,《傳習錄》由原三卷增至五卷,《文錄》四篇亦刊行於世,多篇理論著作如《稽山書院尊經閣經》、《親民堂記》等也廣傳於世。使我們更容易、更全面地理解王陽明的思想體系,讓我們今天更方便地找出可取之處,古為今用,少走彎路。看來,我們還真要感謝王陽明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