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王陽明 | 上頁 下頁
二五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也就是王陽明順利平定江西浰頭之寇,凱旋歸朝的那年,因為功勞大,皇帝不僅升他為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還獎賞給他大量的金銀財寶。與此同時,當時在朝廷權力很大的國舅(皇后的親戚)可有點兒急紅眼了,他憤憤不平地想:你王陽明也太不會做人了吧,那些金銀財寶哪有不上供給我一點兒的道理。他仗著是皇親國戚,竟然指使手下,向王陽明暗示:送一半金銀財寶給國舅,否則你王陽明以後可有好果子吃了。

  剛正不阿的王陽明卻偏偏不信這個邪,你國舅貪得無厭,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早已恨你恨得咬牙切齒,我怎麼還會用肉包子打狗,這不是有去無回嗎?況且河南連續兩年大旱,顆粒無收,我還打算用這些錢去救濟災民呢!雖然這些金銀財寶看起來不少,可對於千百受苦的百姓,仍是杯水車薪。對了,何不趁這次機會,好好懲治國舅,讓他搜刮的民脂民膏,取之於民,又用之於民呢!

  王陽明主意打定,他就開始用「心」去考慮計策如何實施了。他沒有像其他剛毅誠實的大臣那樣,直接上書給皇帝,稟告國舅的罪行,請皇帝裁決。王陽明知道,這無異於用雞蛋去碰石頭,皇帝一定會「胳膊肘兒向裡拐」,弄不好倒被反咬一口,不但告不倒國舅,說不定自己還得再罰到龍場去,王陽明才沒有這麼傻呢!

  只見王陽明穿戴整齊,假裝要去送禮的樣子,去國舅的府第登門拜訪。國舅一聽傳報,王陽明來了,一陣冷笑,暗中思忖:看來你王陽明再狂,再有才能,也逃不脫我國舅的手心,還不是得乖乖地送上門來。

  「有請王陽明。」國舅傲慢地坐在太師椅上,只等王陽明供奉財寶。只見王陽明進得廳堂,畢恭畢敬地向國舅行完禮,按賓客的規矩坐下來後,義正嚴辭地說,「大人托小人辦的事,怎耐小人早已有安排,不能從命,請大人諒解。」國舅一聽可火了,這不是不把我放在眼裡嗎?不僅不上供,還膽敢來我的府第,想教訓我不成。國舅臉色一變,正要一使眼色使手下把王陽明拉出去打他四十大棍,再轟出去。只聽王陽明又接著說:「臣下素聞大人剛正善良,扶善救貧,功德無量,臣下正想寫封贊書,將大人的善德公佈天下,讓百姓人人知道國太民安可多虧了大人啊」國舅被王陽明的「迷湯」灌得暈暈糊糊,怨恨之情早已跑到了九霄雲外,心中一陣竊喜:我國舅這些年錢財也得了不少,可就沒人公開稱讚我的,要是百姓都對我崇拜至極,到處供香磕頭,那多風光啊!國舅高興地連連點頭,嘴裡不停地嘟嚕「過獎,過獎。」王陽明見火候已到,又話鋒一轉:「河南這兩年大旱,人們生活困難,如若大人再能雪中送炭,撥五百兩白銀,那老百姓將更加感激不盡。」素以「鐵公雞」著稱的國舅,一聽要花自己的銀兩,就是一陣心疼,可轉念一想,「舍不了孩子打不了狼」,也只有勉強答應。

  王陽明抓住國舅的弱點,使他乖乖鑽進王陽明編的圈套,王陽明才不會輕易放過他呢,這次他可要狠狠治治無惡不做的國舅。

  王陽明用華麗的文筆,寫了一篇對國舅大加稱讚的文章。國舅看完後太高興了,他還從來沒發現自己這麼功德無量呢!只是對「500兩白銀」這幾個字有點兒刺眼,可想到受萬民愛戴,也只有簽字畫押。

  於是,王陽明向皇帝,向天下黎民百姓發佈這篇文章。

  第二天早朝,皇帝笑著問國舅:「愛卿,朕現在越來越發現你善良仁義,是不可多得的良臣,竟向百姓捐助五千兩白銀。」五千兩,國舅奇怪地丈二摸不著頭腦,500兩何時變成5000兩?無奈生米已煮成了熟飯,國舅只好吃個啞巴虧,心疼地掏了五千兩。

  這是怎麼回事,原來王陽明利用國舅的虛榮心,在500後面悄悄的多加了一個零,替老百姓好好地出了一口氣。

  看完了這個小故事,是不是讀者心中也會暗暗高興,幹得好,大快人心啊!可大家要知道這套計策可不是憑空捏造,不是誰都能把它想出來的。它要有豐富的經驗,周密的思維。王陽明為什麼能把它想得天衣無縫呢?一方面因為王陽明勤學苦讀,另一方面也與王陽明的「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的宇宙觀有關,他正是在「變」中求發展,隨機應變才能懲治壞人。

  現在,看到哲學思想多麼有用了吧。別急,更精彩的還在後面呢!

  當然,我們不僅要看到「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宇宙觀的優勢,也要仔細分析它的不足之處。王陽明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他的學說也不可能毫無可挑剔之處。就像王陽明過度誇大心的作用,他聲稱心是萬物的主宰,一切都源於「心」,可世間的一切都因心的存在而存在,因心的消失而消失嗎?那為什麼王陽明死了之後,世界並沒有跟隨他的心一同消失呢,而是社會越來越向前發展,科學越來越發達呢?由此可見,社會也有它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這正是王陽明所忽略之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