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王陽明 | 上頁 下頁 |
一二 |
|
王陽明在最不利的條件下,悟出好與壞這個對立面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官可以有機會見皇帝,有機會關心百姓疾苦,替民伸張正義,可自身卻沒有自由,更會受人排擠;身在夷邦,只要心情豁達,潛心鑽研,終有一日,還會報效國家,這正與「塞翁失馬,焉知禍福」不謀而合。此時的王陽明算真正明白了什麼叫「禍兮,福之所伏;福兮,禍之所依」。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陽明他思想的轉變與他通曉《周易》密不可分。那麼,什麼是《周易》呢?(由於本書篇幅有限,只能對其做簡短介紹。)《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其中的《易經》部分,原是周人問凶吉的蔔筮之書,我們今天算卦的道士,手中常拿《易經》作為依據,雖然《易經》中有迷信騙人的部分,但其中也包含著某些原始而可貴的思想,值得我們借鑒。《易傳》則記錄了後人對卦辭的各種解釋和論述。那麼,到底是什麼內容使陽明如癡如迷呢?原來《易經》中有64卦,是由8卦重疊演化而來的,而八卦是由陰,陽兩面排列組合而成。 「陽」代表積極、進取、剛強、運動等特性;「陰」代表消極、退守、柔弱、靜止等特性。世界萬物,往往具有雙重特性,就像一個人,他往往集剛強,柔弱於一身,時而剛強無比,有氣吞萬里河山之勢;時而柔弱萬分,不堪一擊。這「陰」「陽」無疑揭示了事物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自然界和社會人事的變化往往蘊藏於兩種勢力力量的對比,《易經》還用八卦將力量對比精確化,就是生在現代,有高科技的我們也不禁要佩服祖先的神機妙算。在《易經》中,還反映出事物不是固定不變,而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變化的思想。比如說,當人們踩著地上的嚴霜時,就有預感,結冰的寒冬快要來臨了。還談到具有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巨龍,在由潛到飛的過程中,也不是直沖雲霄,而是有進有退,有得有失,有順利也有不如意,但它最終是吉祥的象徵。 當王陽明第一次在茅草棚「玩易窩」中悟到《周易》的精華,禁不住高興地手舞足蹈,一個人在「玩易窩」中唱起歌來。隨後,飛奔出去,把所有的僕人和從中原流放來的罪臣聚集在一起。他們都正為生計愁得不成,拼命在田間揮舞鋤頭,見王陽明滿臉從未有過的高興,大聲地喊著:我找到了,找到了。這個表情可把眾人嚇了一跳,還以為他像吳敬梓筆下的範進——中邪了,急忙湊近看個究竟。只聽王陽明興高采烈地說:「《周易》中的八卦講求一個『變』字,即『福兮,禍之所依;伏兮,禍之所伏。』苦與樂都是相對的,關鍵看吾心怎樣理解。如果我們能看到龍場能培養我們的意志,苦中找樂,苦也就不苦了。」 眾人都被王陽明的言語所感染,只覺前途光明了許多,幹起活來勁頭十足,有說有笑。 看來,陽明正是在「玩易窩」中運用《周易》清楚地分析了自己的遭遇。他有一首《讀易》詩,詩中寫道: 囚居亦何事, 省愆懼安飽, 瞑坐玩曦《易》, 洗心見微奧。 乃知先天翁, 畫畫有至教。 包蒙成為寇, 童事宜牿早, 蹇蹇匪為書, 吾心未違道, 遁四獲我心, 蠱上庸自保。 俯仰天地間, 觸目俱浩浩。 簞瓢有餘樂, 此意良匪矯。 幽哉陽明麓, 可以忘吾老。 從《周易》的八卦中,陽明領悟到,既然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就不能以硬碰硬,以從前自己死板固執的脾氣,傲視一切,當然要被「硬」碰得頭破血流,有時可以以柔克剛,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處事也要善於包容外物,不要一味進取,有時退一步海闊天空,就像巨龍的騰飛,有進有退,暫時的失誤是在所難免的。同時,萬事萬物要用「變」的眼光去看待,既要變物又要變人,才能讓自己在大風大浪面前立於不敗之地。 陽明正是在簡陋的環境裡,安於讀書,靜心思過,才領悟了許多道理。難怪國外一位哲人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我國著名的現代作家柳青也曾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陽明遭人暗害,流放龍場並不是他的錯,可以把它看作前所未有的災難,也可以看作是磨練意志難得的一次機會。陽明正是穩健地走好了人生的這關鍵幾步,領悟了一生受用的道。《年譜》中有記載,「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從者皆驚。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乃以默記五經之言,證之真不吻合。因著《五經臆說》。」 原來,陽明是在夜晚睡夢中,仿佛有仙人指路,而突然悟出的「道」。那麼,陽明悟出的到底是什麼道呢?格物致知又是何道理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