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王陽明 | 上頁 下頁


  無奈鬼徒子坐在那裡紋絲不動,穩如泰山。龐涓終於絞盡腦汁,懈氣了。現在輪到孫子了,只聽孫子畢恭畢敬地說:「弟子淺薄,學業不深,未能想出妙計來。但是如果讓師傅從屋外走到屋內,弟子倒有個辦法。」鬼徒子心中暗自思忖:這個徒弟平時沉默寡言,但是頗有心計,不知他有什麼妙計讓我從屋外走到屋內,反正怎麼走都一樣,不如看看他的計策到底是什麼?」於是,鬼徒子走到了屋外。就在他兩隻腳都邁出門坎時,恍然大悟,在無意之間自己中了徒弟的計策已經從屋內走到屋外來了。每當王陽明講到這裡,就流露出一種讚歎敬佩之情,他太佩服孫子的足智多謀了,要是自己也能這樣,那該多好啊!

  陽明十一二歲時又隨父親住在京師。京師既是人材會聚的地方,又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全國各地的大事都要向京師彙報,住在京師便可以知道天下大事。這使陽明大開眼界,從小滿腦子就塞滿了關係著國家命運,人民生存的大事,而且立下大志,要做一個像孔子一樣的聖人,建立利國利民的豐功偉業。同時,京師又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雲集著許許多多安邦治國,事功顯赫的文臣武將。

  陽明非常欽佩他們的才能,常常纏著父親帶他一起去拜訪。有一次,他聽說陳泰的父親屢屢用奇計而立戰功,心中佩服得五體投地,又趕上他的父親外出而不能帶他去拜訪,他就不顧身份低微,毛遂自薦自己去,聽完陳泰父親事蹟後,還嫌不詳細,又一個人去拜訪陳泰父親的故居直到全部弄明白為止。可見,少年時的陽明求學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當然,陽明少年時的才思敏捷,學識淵博也離不開祖父、父親、塾師的教導。陽明的先祖王性常,曾任兵部郎中。從他的二世祖開始,二世祖王彥達,三世祖王輿□,曾祖父王桀本來都有機會推薦升遷,可他們卻不願為官,都放棄了,甘願過貧寒、儉樸的知識分子生活,除了幹點兒體力活維持必要的生計外,他們主要的時間都用來讀書,教導子孫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

  在陽明的家庭,讀書也很有特色,他們並不崇拜當時的權威著作《四書》,也不像一般人家為了中科舉或高官,而死學《四書》,把它捧上天。他們往往偏愛那些把道理寓於具體事情中,以理服人的書,像《禮記》、《春秋》、《左傳》,這都與他們不願被功名利祿所牽擾,不願被陳規陋俗所束縛,而寧願保持像蓮一樣清白純潔,剛正不阿的個性有關。他們也都不信鬼神,要眼見為實。

  陽明的父親對陽明的影響最大。有一次,陽明的父親想為家中蓋一座小樓,辛辛苦苦努力幹活,眼看著就要竣工,忽然不知何故突然一場火災使小樓化為灰燼,著火時,親友來救,都怪陽明的父親,責備他沒有供奉神靈,所以遭到神靈的報應,神靈開始懲罰他,從此之後王家就該大禍臨頭。王陽明家裡人聽過後,惶惶不可終日,坐臥不安,茶飯不思,陽明也在牆角處偷偷看著父親,不知如何是好。只見陽明的父親神情自若,很鎮定地同親友談笑。一方面安頓家人,另一方面又買木料重新蓋樓。一年後,一棟嶄新漂亮的小樓又拔地而起,並沒有遭受到什麼因果報應,陽明暗暗佩服父親的膽量,也在無形之中慢慢培養了自己的個性,以後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能夠審時度勢,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人云亦云。

  陽明周圍的人對陽明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像陽明的塾師上虞人許璋,他非常精通兵法,常常教給陽明一些諸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兵貴勝,不貴久」等孫子的兵家思想,還有三國武侯諸葛亮出奇制勝,標新立異的陣法。

  陽明跟著師傅如饑似渴地學習,慢慢有不少頓悟。

  塾師許璋又是一個道家色彩極濃的人,他經常教導陽明要「上善若水」,就是說做人平時要像水一樣善良,柔弱,遇到困難要堅強而不是一擊就倒,像水一樣決不輕易停止。其他一些人,如南濠子,吳輿弼的學生婁涼,陳百沙的學生湛甘泉也經常同陽明交談,陽明從中更是受益匪淺。

  陽明不僅受到周圍人的教導,更是用他那渴望知識的眼睛環顧周圍錯綜複雜的大社會,並且在幼小的心靈裡不斷地問著一個個為什麼?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