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三八 |
|
吳三桂即帝位後,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希望與信心。軍事形勢無可挽回的惡化,政治上的動盪,人心漸變,使他失望的情緒與日俱增。起兵初期,曾一度展現在他面前的光輝燦爛的前程,此時已變得黯淡無光,希望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遙遠、更渺茫了。因為他已看到各路清軍正呐喊著向他逼近,在衡州的北面、東面、南面,遠則數百里,近則百餘裡,已佈滿了清軍,他感到他的皇帝寶座正在激烈地震盪,搖搖欲墜!他試圖掙扎,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同命運抗爭,來挽救自己的厄運。然而,他的一切努力,都證明徒勞無益。他已經心力交瘁,夜不能安眠,經常處於惶惶然狀態。他所擁有的美衣美食美女,已無法引起他絲毫的歡顏,愁苦、悲哀,就像魔影一樣時刻伴隨著他。 儘管如此,他不願向厄運屈服,他還要頑強地活著,要戰鬥下去。就在他去世的前兩個月,即康熙十七年六月初,他在衡州親自點將馬寶,並授計率數萬人馬南下,攻擊有戰略意義的兵家必爭之地永興,兩戰兩勝,大創清軍,一戰擊斃都統宜裡布、護軍統領哈克三,奪據清兵河外營地(永興依耒水而立,此水上接衡州,下通郴州,由旱路接宜章);一戰大敗前鋒統領碩岱、副都統托岱、宜思孝所率援軍,營壘被衝垮,河南岸失陷,清軍被迫退回郴州。這次軍事打擊,給清軍直至聖祖以很大的震動。聖祖說:「近來行兵,致有大臣陣亡,聞之不勝傷悼。」【《清聖祖實錄》,卷75,4頁。】 馬寶並全力繼續攻永興,直接危及郴州,頓時打亂了清軍的部署,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搞得聖祖與前線的將帥穆占、簡親王喇布等手忙腳亂,急忙重新調整兵力,加強對茶陵、攸縣、安仁各處的防守,擔心遭到襲擊。如失去這已得的十餘個縣,就會前功盡棄,江西就會有得而復失的危險,形勢可能將出現大反復,後果不堪設想。清兵總算暫時頂住了馬寶的進攻。馬寶強悍無比,必欲攻下永興。眼看就要攻下,三桂卻死了,馬寶被迫放棄進攻,悄悄回軍,此是後話。 三桂死前,還親自部署了對廣東、廣西的大規模進攻。他派出胡國柱、夏國相率數萬人馬,突入兩廣,幾度得手,尤其是在廣西取得了更大的進展,除了梧州,幾乎都被吳軍奪回!功業未竟之時,三桂死了,遂使這一進攻停頓下來。 三桂在南線取得進展,而北部嶽州岌岌可危。嶽州是湖南的屏障,倘屏障一倒,湖南門戶洞開,清兵渡江,局面將不可收拾。因此,三桂一時南喜北憂,而最關鍵的是嶽州的得失。他已開闢了兩廣戰場,又南下永興,已感無力北上援嶽。他只好聽天由命,一切由他的侄兒吳應期主持了。他時時注視著嶽州,心中隱憂不散,南面戰場的勝利,使他稍得一點安慰,但高興不起來。很快,吳軍在廣東的進攻又被頂了回來;在永興,久攻不下,他所得到的一點安慰於瞬息間消失了! 更糟的是,人心、軍心正在變化,他的部屬一批又一批地背叛了他,投向了他的敵人的陣營。當初,他的人馬雄壯、所到之處,誰不舉手以迎王師!而眼前,他的人卻悄悄地離他而去;過去,錢糧盈庫,他揮金如土養士,如今,師老糧匱,府庫空虛,度日維艱。種種煩惱困擾著他,這時才真正感到「力實難支」,每每自言自語,哀歎:「何苦!何苦!」【《平滇始末》,6頁。】 在兵敗力竭之際,他的這番自歎,或許透露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後悔了吧?他總結自己的一生,南征北戰,在人生名利場上不停地追逐,落得這個結局,他怎能不自悟,略示自己的懺悔呢!為時太晚了,時間對他來說,已經不多了。大江東去,一去而不可複返,一切都無可挽回了。耿精忠、孫延齡、王輔臣一批首要人物,都相繼倒下了,剩他這一棵孤樹,也獨立難支。他正受到數十萬清軍日益逼近的大包圍。在地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投降,要麼死去。他明白,處在他這個地位,絕不能投降,即使投降,朝廷也絕不會饒恕他。只有一條路,等待死亡! 六月,吳三桂又受到一次精神打擊:他的妻子、皇后張氏病死了。【《明清史料》丁編第10本,932頁。又《庭聞錄》,卷5記張氏死於9月,誤。】張氏雖無姿色,畢竟是結髮妻子,故位至皇后。張氏之死,給他帶來無限的哀傷,是不言而喻的。他又陷入孤獨的愁思之中。他鬱鬱寡歡,情志不舒,面容日見憔悴……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吳三桂突然得了「中風噎嗝」的病症。【(蔣氏)《東華錄》,卷11,183頁。】這是中醫學的病症名。按中醫解釋,中風是指突然昏倒,口眼歪斜,言語困難或半身不遂等症狀。即使不昏倒,也會出現上述等病症。中風還指外感風邪,也會出現口眼歪斜等症狀。「噎嗝」又是一種病,按中醫臨床解釋,它的病症是,「噎」為吞咽梗塞,水飲不下,食物難入。「嗝」指食管狹窄,食下抵拒作痛,或格拒難下。二者合稱「噎嗝」。現代醫學知識告訴我們,上了年紀的人,得了這種病是很麻煩的。在當時醫療條件下,難以治癒。得這種病,大抵與情志不舒有關。中風多由肝陰不足、肝陽偏亢、肝風內動,或暴怒傷肝,或嗜食油膩,痰熱內壅、陽盛化風,或氣血虧損、虛風內動所致。「噎嗝」多由氣血大損、津液枯涸、氣機鬱結、痰淤凝阻而成。【關於對「中風噎嗝」的病理分析和解釋,從《辭海》的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版。】顯然,這兩種病症,都是由於心情不舒,焦慮過重,心力交瘁,氣血虧空,肝火過盛,而成為誘發此病的內因。 在中國古代,早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吳三桂久居南方,經受住了酷熱與潮濕的氣候,能活到六十七歲這個年齡,也算高夀了。這還是靠了他的良好的身體素質。他從少年就習武,學軍事,身體素質原來就是極好的。以後雖然長期奔波,吃了不少辛苦,經歷了不少磨難,但也鍛煉了身體能適應各種生活環境,加之飲食一向不錯,到了雲南,又過了一段安逸舒適的生活,身體得到了很好的保養。因此,他沒有得上老年人的常見病,卻突然患「中風噎嗝」之症。這種病,在其他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得上。不過,因為年老關係,又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生活條件下,像吳三桂已屬高齡的人,恐怕得這種病更容易些吧! 吳三桂為皇帝,自然會得到當時條件所能允許的最好的治療。雖說未見大好,卻也維持下去,未見惡化。不幸的是,有一天,忽然有條狗竄到他的幾案上,安詳地端坐著。【(蔣氏)《東華錄》,卷11,183頁。】三桂先是嚇了一跳,馬上意識到狗坐幾案是不祥之兆。他很迷信,又經狗驚嚇,精神一下子垮了下來,病情迅速惡化,口不能張。說明他初得此病時,口尚能開合,而此時卻不能張口。接著,他又添了「下痢」的病症,中醫稱痢疾,泄瀉不止。請郎中百般調治,終不見效。三桂知道自己不行了,授意他的心腹大臣,速命他的孫子吳世璠(即吳應熊的兒子)來衡州,託付後事。 除此遺命,吳三桂對未來之事大概沒有留下什麼要緊的話,這在他死後諸將討論大計時,各持一說,已見三桂死前未予指示今後的出路。看來,他不想說出他不願說的話,一切聽天由命,聽憑他們主持吧。他自知是將死之人,心灰意冷,還能給他們留下什麼話呢?或許口不能張,說不了話?或許他想到孫子從雲南來衡州時一併說?反正,他沒有留下什麼遺言,是可以肯定的。 信使從衡州到雲南,再從雲南攜世璠回到衡州,路途何其遙遠!三桂的病繼續惡化,還未等到世璠來到,便於八月十八日病逝了,享年六十七歲。【參見《清聖祖實錄》,卷76,15頁;《庭聞錄》,卷5,14頁;《逆臣傳·吳三桂傳》,卷2,《平吳錄》。關於三桂死的時間,《清聖祖實錄》、《東華錄》等記為八月十七日,與各書所記差誤一天。據《明清史料》丁編第10本,932頁載:穆占於康熙十七年八月二十六日題報三桂死於八月十七日,系來之傳聞。至八月三十日,他親自審問被俘吳將,始知三桂死於十八日,而《實錄》不慎,誤將穆占前一題本報的時間寫入《實錄》】這年正是康熙十七年、週五年。三桂帶著他的遺恨離開了人世。他的轟轟烈烈的一生,在淒淒慘慘中結束了。至此,作為他個人的歷史已經完結。他沒有留給子孫和臣屬們豐厚的遺產,而是一個爛攤子,亟待收拾的殘局,並且把必不可免的滅族之禍轉嫁給了他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