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一三〇


  莽依圖於四月二十四日自江西贛南統兵赴粵。二十九日,抵達江西與廣東交界的南安(江西大餘),叛將嚴自明獻城降。清軍進入廣東,取南雄(今仍名),直抵韶州(廣東韶關),假降孫延齡的傅弘烈「迎降」。【《清聖祖實錄》,卷67,4頁。】尚之信即於五月四日率省城文武官員及兵民「歸正」,特派他的弟弟尚之瑛代表他到韶州「迎接王師」。聖祖便把尚可喜親王爵給他承襲【《清聖祖實錄》,卷67,9頁。】,賜金冊,其文曰:

  ……後粵東煽亂,平南王尚可喜自聞兵變,憂鬱成疾,始終未改臣節,逐致殞逝。子之信感戴國恩,克成父志,屢次密奏,約會大兵進粵,率在省文武官吏及士紳軍民傾心歸正,市肆不驚,恢復粵省,綏定疆,忠貞可嘉,勞績茂懋著。特命爾之信襲平南親王,錫以冊寶。

  爾其承茲寵命,益茂勳庸,欽哉。【《尚氏宗譜》,卷2,「大房」。】

  順便指出,這份冊文《清聖祖實錄》失載,迄今仍保存在《尚氏宗譜》裡。清官方修史有意刪除,顯然是出於政治原因。尚之信後來被定為「三逆」之一,而冊文的內容是對其定逆案的否定。幸好《尚氏宗譜》保存了冊文,這對我們揭示尚之信「逆案」的真相大有益處。

  由於尚之信採取主動行動,率先歸正,廣東文武大吏紛紛投誠。原任兩廣總督、與之信一起「從叛」的金光祖,密約心腹,殺死叛將雷孚言;逮捕三桂任命的總督董重民,「決意歸正」。【《清聖祖實錄》,卷67,9頁。】被三桂任命為廣東巡撫的馮甦,早與之信「協謀歸正」,受到朝廷嘉賞,重新任命為刑部侍郎。接著,原任高、雷總兵官祖澤清也率所屬官兵投誠……【《清聖祖實錄》,卷67,12~13頁。】

  尚之信和地方大吏主動投誠,廣東省內已叛的將官不再抵抗,馬上準備投降。所以,清軍在廣東幾乎沒遇到任何抵抗,就消除了叛亂,聖祖對此深表滿意,說:尚之信「素懷忠藎,思報效國家,朕已知之,舉廣東全省歸誠,民免湯火之患,深為可嘉」【《清聖祖實錄》,卷67,14頁。】。之信「歸正」是真誠的,有一件事很說明問題。原潮州總兵劉進忠於六月降後,故態復萌,暗中與吳三桂勾結,把康親王傑書招撫的檄文送交三桂,「召兵自救」。此事被尚之信發現,密報朝廷,引起聖祖警覺,指示兵部:「劉進忠心懷詭譎,非實意歸誠,可檄康親王密為之備。」【《清聖祖實錄》,卷67,10頁、18頁。】後來的事實,完全證實之信提供的情況是可靠的。僅此一事,已表現出之信是忠於朝廷的。聖祖對之信亦完全信任,指示他如廣西也能「反正」,可率兵分三路進剿吳三桂。隨後,聖祖作了進一步部署,命簡親王喇布取衡州、莽依圖取湖南、尚之信等取廣西。【《清聖祖實錄》,卷67,19頁。】

  清軍進粵,尚之信歸清,深深地震動了三桂,他感到後路有被切斷的危險,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為鞏固後方,他派出七員大將,統率三萬人馬進至湖南與廣東交界的宜章(今仍名),企圖分兵進攻樂昌(廣東樂昌)、南安(江西大餘),奪占兩城,進而奪韶州(韶關),控制交通線。韶州居五嶺之脊,是江西與廣東的咽喉之區,為兵家必爭之地。三桂大將馬寶、胡國柱等率領勁兵數萬,於七月五日向韶州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攻勢猛烈,志在必得。清軍統帥「安南將軍」舒恕急遣副都統赫勒布率滿漢官兵赴援。聖祖聞報,指示命令到日,尚之信與「鎮南將軍」莽依圖等速率兵赴韶州,舒恕亦相應應援,必保韶州,不得丟失。【《清聖祖實錄》,卷68,5頁。】

  莽依圖等接到命令,不敢怠慢,自廣州率清軍翻越大庾嶺,疾趨韶州,兩廣總督金光祖也遣標下兵二千增援。莽依圖抵韶州後,觀察地形,以城北為衝要,築土牆,每夜從城上悄悄縋卒出城,浚壕通水,並遣一軍據守白土村,以護衛廣州餉道。從七月至九月,吳軍日夜攻城,均未得逞。胡國柱等擔心清援兵四集,於九月二十四日夜率部萬余渡江,至江西岸,斷清軍水運,列營蓮花山,居高臨下,向城內發炮轟擊,城牆盡壞,清軍退保土城固守。正在危機時,江甯將軍額楚率援兵趕到,與蓮花山叛軍對壘。額楚率援軍向吳軍發起進攻,莽依圖趁機從城內殺出,內外夾擊,橫沖吳軍營寨,連破四營。九月二十八日,馬寶等棄帽峰山,大敗而逃。江西岸吳軍也被迫棄營潛逃。清軍乘勝追擊,至樂昌的風門澳,三路攻擊,把吳軍殺得大敗,恢復仁化縣,而馬寶等逃奔衡州去了。韶州一戰,驅除了三桂的勢力,廣東全省的形勢得到了進一步穩定。【以上參見《清聖祖實錄》,卷69,22頁、27頁;《聖武記》,卷2,77頁,《庭聞錄》,卷5。】於是,額楚等奉命據守韶州,莽依圖以部屬八千人馬,同新任命的廣西巡撫傅弘烈平定廣西,令尚之信出藩兵三千助戰。

  由於尚之信遲遲沒有發兵,也沒有為莽依圖部準備船隻送到梧州,致使原定之信、莽依圖與傅弘烈會師的計劃未能實現。弘烈便獨率所部萬餘人馬展開軍事行動,先後克取了廣西重鎮梧州、潯州(桂平)等地,所向奏凱。

  三桂不能得志於廣東,便「悉其驍銳,俱向廣西」【《清聖祖實錄》,卷71,15頁。】。他於康熙十六年十一月六日來到衡州,親派馬寶取道宜章,進入廣西富川(今仍名),派其孫吳世琮等至桂林,誘殺孫延齡(時馬雄病死),佔領了桂林。三桂的意圖,在於鞏固湖南後方,此為保守湖南的戰略的一部分。

  清軍統率部認為,「平定廣西,掃蕩雲貴,關係緊要」。因此決策進兵,迎戰叛軍。【《清聖祖實錄》,卷71,3頁。】此時,傅弘烈部尚在梧州,奉命與莽依圖邦聯合取平樂(廣西,今仍名)、桂林,正面迎戰;尚之信、將軍額楚、都統勒貝等進攻宜章、郴州(湖南郴縣),從後夾擊,使吳軍首尾受敵,不能兼顧。【《清聖祖實錄》,卷70,17頁。】十二月十八日,傅弘烈從梧州出發,莽依圖於二十日率師由封川(廣東封開東側)進兵,兩路會師于賀縣(廣西賀縣東側),進取平樂。【《清聖祖實錄》,卷71,3頁。】

  三桂得知清軍取廣西,立即增調精兵,厚集兵力,全力固守廣西。清軍已感吃緊,籲請增援。聖祖即遣駐韶州的將軍額楚、勒貝等速赴廣西,令尚之信親率將士前往,接濟大軍。據之信報告,他原奉命進取宜章,郴州、永州,行至清遠,因為接到警報,遂撤回廣州,又以「海賊」突犯,他的「官兵有限,不能分應」。聖祖不允,指出:「深入廣西,事機所系甚重,且廣西早定,則湖南之寇不敢自存。」督令之信將沿海地方交賴塔防禦,親往接濟廣西大軍,「毋誤軍事」【《清聖祖實錄》,卷71,16頁。】

  康熙十七年初,莽依圖、傅弘烈等進抵平樂,將城圍困起來。吳世琮率吳軍五千,分水陸來援平樂,與清軍夾江立營寨,迅即渡桂江,先攻綠營兵。傅弘烈與都統王國棟率軍接戰,寡不敵眾,被吳軍擊敗。適值江水泛漲,莽依圖所部滿洲八旗兵不能渡江,眼看綠旗兵潰敗。吳軍又佔據河道,清軍糧餉不濟,他自感孤軍不能久留,撤至中山鎮,再退至賀縣、梧州,就餉于德慶。聖祖接到報告,再次下令尚之信發精銳萬人,多備火藥,火炮,速往廣西應援;令賴塔會同耿精忠選藩下兵千人與劉進忠部五千人,交與都統馬九玉疾馳廣西,由莽依圖、傅弘烈指揮,「並力破賊」【以上見《清聖祖實錄》,卷71,26~27頁。參見《庭聞錄》,卷5,12~13頁。】。之信提出,他如去廣西,恐叛軍再犯潯、梧兩城,而且高(州)、雷(州)、廉(州)三郡初定,人心不穩,不得不駐廣州,以應意外之變。聖祖允准,不必親往廣西,可速發萬人精銳增援,【《清聖祖實錄》,卷2,7頁。】同時再調將軍舒恕自江西贛州、額楚自肇慶兼程向廣西進兵。

  正當聖祖調兵增援廣西時,吳軍及廣西叛軍趁平樂戰勝,大舉反攻,把清軍已收復的潯州等郡邑陸續奪回,至三月,僅存梧州一府了。二十二日,已投誠的高雷總兵官祖澤清又在高州(廣東高州)複叛,廣東震動。聖祖對反復無常的祖澤清痛恨已極,命尚之信親征,授權除掉他。【《清聖祖實錄》,卷72,18~19頁。】尚之信奉命,與副都統額赫納等於四月十一日抵電白(今電白東),大敗叛軍,城被攻克。祖澤清聞訊,乘夜逃跑。十九日,恢復高州,招降雷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