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四


  到臨行這一天,聖祖接見他,溫言細語,授以方略,談了很久,然後重加賞賜。御座前有蟠龍豹尾槍一對,聖祖指著這條槍說:「此槍是先帝留給朕的。朕每次外出,必把此槍列于馬前,為的是不忘先帝。你是先帝之臣,朕是先帝之子。他物不足珍貴,唯把此槍賜給你。你持此槍往鎮平涼,見此槍就如見到朕,朕想到留給你的這支槍就如見到你一樣。」輔臣感動得拜伏於地,痛哭流涕,久久不起,說:「聖恩深重,臣即肝腦塗地,不能稍報萬一,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效涓埃!」他接受了聖祖賞給的這條槍,流著眼淚拜辭聖祖,帶著朝廷的「天恩」厚誼,踏上新的征程……【《廣陽雜記》,卷4,185~186頁。】

  輔臣重念朝廷厚恩,相形之下,三桂的一點恩情就顯得黯然失色了。在聖祖與三桂之間,意味著正義與叛逆,他只能選擇前者,毫不留情地拋棄了後者。還在一個多月前,即康熙十二年十二月,聖祖剛得到了三桂起兵的消息,馬上就給陝西總督哈占、提督張勇、王輔臣等發去了特急指示:「逆賊吳三桂,儻有偽劄、偽書,潛行煽惑,當曉諭官兵百姓,令其舉首,向朝廷報告。」他特別強調,他們都是他親自提拔的「股肱之臣」,捍衛邊境,綏輯軍民,惟他們是賴。聖祖讓他們把他的希望和命令傳達下去,使陝西軍民都知曉。【《清聖祖實錄》,卷44,19~20頁。】聖祖預先告誡的話語,猶在耳畔迴響,鼓勵著他忠於朝廷,絕不背叛。因此,他在三桂的誘惑面前,一刀切斷他與三桂的個人感情的聯繫,沒有猶豫,立即命令拿下汪士榮,連同信劄,派他的兒子王繼貞押解,星夜馳往北京。

  康熙十三年二月初,王繼貞押解汪士榮到了北京,面見聖祖,奏報事情經過,把三桂的信劄一併呈上。聖祖大喜,誇讚了他們父子一番,將汪士榮處死。聖祖對兵部指示說:

  陝西提督王輔臣,久曆戍行,勞績素著,近舉首反賊吳三桂所送偽劄,遣子奏聞,堅守臣節,益見忠貞,朕心深為嘉悅,前已有旨,事平之日,從優議敘。今應即行加恩,以彰激勸。

  當即授給輔臣三等精奇尼哈番世職,授其子王繼貞為大理寺少卿。【《清聖祖實錄》,卷46,3頁。】

  王輔臣舉首三桂逆書、父子晉級的事,卻激起張勇不勝憤怒:「我二人事同一體,你既想作忠臣,也應事先告訴我,以便共同商量後,派人進京報告。不想卻背著我,單獨獻忠於朝廷,這是叫朝廷懷疑我,豈不是出賣我嗎?我看你忠臣能做到什麼時候!」自此,兩人結下了矛盾,不能和衷共事。【《廣陽雜記》,卷4,186頁。】

  其實,張勇既然沒有得到三桂的信劄(王輔臣並沒有把三桂的信劄轉給他),都被輔臣一併交上,朝廷也不會輕易懷疑他的。不過,輔臣事先不知照張勇,難免有邀功請賞之嫌,張勇生氣,也是人之常情。恰巧此時,四川已叛,總兵官吳之茂派人給張勇送去勸降信,這回該輪到他立功了。他在同年三月,把來使同「逆書」一起上交給聖祖處理。聖祖大為稱讚,「命從優議敘」。【《清聖祖實錄》,卷46,17頁。】

  輔臣父子舉發三桂「逆書」,促使聖祖對陝西方面警覺起來,十分重視這一地區的防務。他感到有必要派一得力大臣前去總攬一切事權,應付可能發生的緊急事變。他選中了刑部尚書莫洛,授以全權,經略陝西。聖祖在向吏、兵兩部解釋這項任命時說,陝西是邊陲重地,西控番、回,南通巴蜀,幅員遼闊,素稱「疆」。「逆賊」吳三桂煽亂滇、黔,四川從逆,而山西「地處鄰封」,恐有「奸徒」搖惑,以至人心不寧。雖有督撫、提鎮等官各盡職守,但軍務繁重,必須派遣一大臣,「假以便宜,相機行事,方可綏靖內外,保固邊疆」。他認為刑部尚書莫洛曾任陝西總督,深得當地軍民之心,熟悉當地情況。因此,他決定特授經略,率領滿兵駐紮西安,會同將軍、總督一起制定有效措施。他規定,巡撫、提鎮以下各將官,「悉聽節制」,兵馬糧餉也都聽他調發,「一切應行事宜,不從中制」;文武各官由他選用,吏兵二部「不得從中掣肘」;鄰省用兵,應當救援的,酌量策應。如有軍事行動,將軍、總督要領兵前去。等湖廣、四川地方平定,即命莫洛還朝。

  為提高莫洛的地位,有利於統轄各個方面,號令專一,特加莫洛武英殿大學士,仍以刑部尚書管兵部尚書事,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兼任陝西經略,賜以敕印。【《平定三逆方略》,卷8,13頁。】

  陝西本來有封疆大員,聖祖卻又置一經略,位在總督之上。實際上,聖祖是把莫洛當做他個人的代表派到陝西,行使著朝廷所賦予的最大的權力。這表明,聖祖是多麼重視陝西的防務!

  儘管輔臣父子向朝廷表明態度,同三桂劃清界限,未必能贏得聖祖的完全信任。因為他知道輔臣與三桂有過密的關係,他確信這種關係不會一下子斷絕。聖祖對輔臣不那麼放心,這從他的軍事部署和具體任命可以反映出來。

  這是同年七月初的事。聖祖單獨給甘肅提督張勇發了一道指示:「秦省邊陲重地,恐奸宄竊發,爾乃封疆大臣,朕所簡任,可率所部總兵等官,固守地方,有為亂者,嚴行輯治,以副朕倚任股肱之意。」【《清聖祖實錄》,卷48,18頁。】張勇任甘肅提督,卻讓他關注陝西方面的情勢,密授以方略,嚴防逆亂髮生。尤其強調張勇是他親自選任的,以示恩於他,表明皇帝對他的特殊信任。

  對張勇如此,相反,對輔臣卻想法把他調離陝西。在對張勇發出上述密旨之前,聖祖已命令輔臣同將軍席卜臣等赴荊州增援。後因情況有變,指示輔臣不必再去荊州,或者隨將軍赫葉等進取四川保寧,或仍駐平涼,具體由莫洛酌遣。莫洛回奏,說四川「逆賊」正固守保寧,而廣元所屬百丈關諸處,有「賊眾盤踞」,前往增援的兵力不足,擬將增援的副都統吳國正和馬一寶的軍隊發往廣元(今仍名)。【《清聖祖實錄》,卷48,12頁。】

  這時,突然發生了新的情況:叛軍分三路來犯,已包圍了寧羌州(陝西甯強)。此處屬陝西,為清軍入川的後路,聖祖命令莫洛「速行救援」。【《清聖祖實錄》,卷50,6頁。】正在保甯的莫洛得到命令,即速傳令有關將領赴援。先在寧羌州城外擊敗叛軍,迫使他們撤圍而逃。考慮到甯羌地關重要,聖祖及時改變時輔臣的命令,通知莫洛,調遣副將雷繼宗與輔臣部固守甯羌諸處。【《清聖祖實錄》,卷50,8頁。】就這樣,輔臣沒有去平涼,而到寧羌州駐守下來。

  經略莫洛率師進征四川,在陝西漢中與四川保寧交界的地區受阻:四川叛軍又攻佔了七盤關與朝天關(兩關在廣元與寧羌州之間),切斷了清軍的餉道,駐廣元的清援軍已缺餉兩個月,屯聚在略陽(今仍名)嘉陵江上的糧船被叛軍奪去。糧餉不繼,清軍無法向前推進,而且已處於很危險的境地。聖祖急令:「定西大將軍」貝勒董額、經略莫洛、四川總督周有德、巡撫張德地速撤保寧清軍,回師廣元。要莫洛等人親自殿后,以利原駐廣元的清軍安全回漢中,固守陽平(寧羌西北,略陽南)等處,殲除寧羌地區的叛軍,「整頓士馬,再圖恢復」【《清聖祖實錄》,卷50,11頁。】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莫洛率部至寧羌州,駐南教場,與輔臣兵營相距二裡許。初四日,輔臣標兵突然向莫洛營發起進攻,憤怒呼喊,要糧餉,要好馬,蜂擁而來。莫洛猝不及防,他的親隨滿兵拼力抵抗,以雨點般的箭矢將亂兵射退。於是,輔臣親自督戰,再次猛衝,矢齊發。莫洛也出,揮兵反擊。一顆鳥槍流彈飛來,正命中莫洛,當即身死。莫洛所部章京、筆帖式及兵士多死于亂陣之中。【《八旗通志·莫洛傳》(初集),卷158。3975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