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一


  在尚可喜的支持下,廣東的局勢還維持著穩定。可是,為時不久,就傳來了發生叛亂的消息:廣東潮州(今潮安)總兵官劉進忠於康熙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公開舉兵叛亂。劉進忠是遼陽(遼寧遼陽市)人,原是明總兵官馬得功部下,順治二年隨得功在蕪湖迎降清軍。後隨軍征福建,升為靖南王下左路鎮標副將。到康熙三年,升任福建中路總兵官。八年,又調到廣東潮州任職。他跟耿藩早已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一聽說耿藩有變,便躍躍欲試。他先派心腹楊希震赴福州,與精忠聯絡,以獻潮州土地為條件,給他將軍的名號。精忠大喜,滿口同意。於是,劉進忠就在潮州城內密謀發動叛亂。此事被駐在城內的續順公沈端偵知,就與遊擊李成功、張善繼密商對付劉進忠。四月二十日,雙方爆發了武裝衝突,在城內展開了巷戰。沈端兵敗被俘,李成功等被殺。精忠已派漳浦總兵官劉炎統兵應援,二十三日,劉進忠把福建軍迎送了潮州城,兵勢大振。劉進忠把沈端和他的家口、兵丁都移到了福建。【《八旗通志·沈志祥傳》(初集),卷176,4264~4265頁。】精忠授劉進忠為「甯粵將軍」。【《逆臣傳·劉進忠傳》,卷2,43~44頁。】

  劉進忠叛亂,是發生在尚可喜所轄的廣東境內,他及時向朝廷作了報告。

  聖祖對可喜的忠誠,真是感動至極!他指示兵部:「平南王尚可喜,累朝勳舊,久鎮疆,勞績茂著。自吳逆叛後,尤能篤守忠貞,殫心籌劃,屢抒謀略,保固疆圉。事平之日,從優議敘。」他許諾可喜將士都將得到從優獎賞。他讓兵部盡速轉達他的恩典。【《清聖祖實錄》,卷47,24頁。】

  劉進忠把耿藩的閩軍引進廣東,直接危及到廣東的安全。可喜派次子都統尚之孝統兵討劉進忠,屢挫叛軍。康熙十三年七月,次第收復了程鄉、鄰近福建的鎮平(蕉嶺)和鄰近江西的平遠(今平遠附近)等縣。【《清聖祖實錄》,卷48,19頁、26頁。】可喜子副都統尚之節自程鄉間道入福建,沿途恢復了大埔縣(廣東大埔北),抵達三河壩,【《清聖祖實錄》,卷49,17頁。】迅速逼近潮州。十月,可喜屬下總兵官王國棟在潮州城下同劉進忠部與鄭氏軍的聯軍激戰,三戰三捷。【《清聖祖實錄》,卷50,10頁。】十一月,之節進兵潮州府,攻下東津筆架山、洗馬橋等地方。巡撫劉秉權、王國棟等攻破潮州城南鳳凰州木城兩座、擊斃都督金河臣等,殲滅叛軍五千餘人。副將何九衢恢復潮州府澄海縣(今仍名)。【《清聖祖實錄》,卷50,18頁。】

  在尚可喜的總指揮下,他的兩個兒子和諸將連戰連捷,劉進忠、耿精忠及臺灣鄭氏軍屢屢受挫。可喜同耿藩斷絕親戚關係,向他發起了進攻,可謂大義滅親,贏得了聖祖的進一步信任。這年十月,聖祖命令廣東文武將吏都聽平南王尚可喜節制。他對議政王諸臣說:自三桂叛逆以來,可喜為國抒忠,功績茂著。當此廣州軍興之際,凡總督、巡撫、提督以下各將吏都要聽從可喜調遣,此後補授文武官員也皆由可喜選補奏報。至於一切調遣兵馬及招撫事宜亦聽可喜酌行。【《平定三逆方略》,卷10,5~6頁。】聖祖把廣東全權交給了可喜,掌管一切軍政事務。可喜因撤藩而失掉的特權在這緊急時刻又被恢復!對比之下,三桂由榮寵地位跌落到地下,而原先居三桂之下的可喜,其地位直線上升。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又一件特殊的榮寵降臨到他的身上:聖祖為表彰和獎勵尚可喜對朝廷忠誠不貳,特命晉爵親王!他指示吏部、禮部說:

  平南王尚可喜航海歸誠,勳猷懋著。太宗文皇帝嘉其勞績,特賜王封,及定鼎燕京,複能殫竭忠忱,襄大業。世祖章皇帝知其夙篤忠貞,畀以疆重任,鎮守粵東,海氛寧靜,百姓安。近因吳三桂耿精忠等叛逆,該藩益勵忠純,克抒偉略,悉心籌劃,數建膚功,朕甚嘉焉。事平優敘,屢有諭旨。前奏年老任重,請以其子尚之孝承襲王爵,已允所請。今思該藩累朝勳舊,功著封疆,宜錫殊榮,以酬懋績。平南王尚可喜著進封平南親王,即令其子尚之孝襲封。尚可喜以親王品級頂帶支俸,示朕優眷之意。廣東文武事務,著尚可喜照舊料理,其親王之寶,亦暫行掌管。尚之孝統兵在潮(州),著給予大將軍印。應行封典,爾部即遵諭行。【《清聖祖實錄》,卷52,5~6頁。】

  吳三桂親王爵被削除後,尚可喜是漢人惟一得此最高爵位的人。可喜父子同時晉爵,事後給之孝加「平南大將軍」,而且又在可喜在世之時,已指定之孝襲封,這都是破例之舉。聖祖不吝最高之賞,完全是出於政治需要,以此鼓勵尚氏父子繼續效力于朝廷,這對平定三桂之亂具有重要意義。

  尚可喜父子得到朝廷的特殊禮遇,更加拼力征剿。但他的努力,並沒有從根本上改善廣東日益嚴重的局勢,以劉進忠為首,在廣東掀起武裝叛亂,使廣東全省人心不穩,流言四布,隱藏在山中的「土寇」,乘機煽亂,其中也不乏反抗清朝及地方官吏殘暴統治的起義。廣東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之中,且大有蔓延之勢。據尚可喜閏五月疏報:饒平(廣東與福建西面臨界之處,今廣東饒平北)失守,「逆賊」朱纘率部眾屯湖寮、廖曇等屯白堠(兩地均在廣東大埔梅潭河畔),「劫掠村寨」;連州(廣東連縣,今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地區的大鑊、古樓山、小水坪、石馬坪等處,有李化龍、沈九珠等聚眾據守;甚至連省城廣州所屬的龍門(今仍名)、增城(今仍名)、從化(今仍名),以及惠州的博羅(今仍名)、河源(今仍名)、長寧(新豐)等縣,一向是「土賊」活動和隱匿之處,現在也趁機聚眾公開活動,「恣行剽掠」,進犯龍門。在碣石、白沙湖等沿海地方也有「賊眾」的武裝活動。可喜調兵遣將,剿不勝剿。

  廣東的形勢在繼續惡化。尚之孝統師圍潮州,劉進忠負城頑抗,連戰連敗,清軍如及時破城,對平復全省的形勢是有利的。不料,驚慌失措的劉進忠求救于臺灣的鄭經,鄭派大將劉國軒、趙得勝、總兵何佑率眾萬餘來救。之孝部因眾寡不敵,退至普寧(今普寧北)。接著,六月又有高州(今仍名)總兵祖澤清叛變。以上詳【見《八旗通志·尚可喜傳》(初集),卷183,4373頁。】祖澤清是原明朝著名的錦州總兵官祖大壽的第四子。大壽一家於崇德六年降清。康熙六年,澤清由參領晉升為廣東高、雷、廉總兵。【《逆臣傳·祖澤清傳》,卷2,22頁。】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父,祖澤清與三桂是姑舅表兄弟。他們有這一層親屬關係,所以澤清叛清並投靠了三桂。招引來廣西叛將馬雄、董重民、李廷棟、王洪勳、郭義等將軍,有部眾數萬,連續攻陷雷、廉、德慶、開建、電白諸郡縣,尚部官兵屢戰失利,叛軍直抵新會、潮州。鄭將劉國軒與劉進忠合軍,於春節除夕,攻破可喜的普甯大營,乘勝追至惠州的博羅。【《八旗通志·尚可喜傳》(初集),卷183,4373頁。】新會與博羅(今仍名)是廣州的外圍地區,叛軍一舉佔領,使省城廣州受到嚴重威脅。

  可喜連章告急,亟請援兵。康熙十五年正月,他在一份告急的奏疏中說:「臣病日劇,寇在門庭。臣子尚之孝又在潮(州),臣軀恐有不測,則粵省漸至危急,請遣威望大臣,星馳抵粵,以資彈壓。」

  二月一日,聖祖批示:

  今覽王奏稱年老漸衰,身嬰屙疾,請遣大臣經理廣東事務,具見王實心為國,計慮周詳。朕與王情同父子,誼同手足。覽疏未竟,朕心惻然。但王屬官兵,駐鎮日久,地方寧謐,措置鹹宜,軍民依賴,若別遣大臣前往,恐該省之事,一時未能周知,所關匪細。王可于諸子中,擇才略素優者遣赴潮州,整理軍務,大將軍平南王尚之孝回省城,侍王左右,捍衛封守,王其加意調護,期於平復,以慰朕憂慮眷念至意。【《清聖祖實錄》,卷59,16~17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