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九九


  (三)聖祖視荊州為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前已派碩岱率精銳防守,猶感不足,再派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為「甯南靖寇大將軍」,總統一大批滿洲八旗和部分漢將開赴荊州。聖祖特給兵士頒賞,原定凡出征兵士每人白銀十兩外,此次再增加十兩;委署章京的護軍校、驍騎校以下,護軍、撥什庫、甲兵、弓匠以上,各賞銀二十兩,鐵匠等夫役人員也各給銀十兩。【《清聖祖實錄》,卷44,16頁。】聖祖用重賞來鼓勵他們勇赴前線。

  (四)以山東兗州地近江南(江蘇、安徽)、江西、湖廣;山西太原地近陝西、四川,均屬東西孔道,為適中之地,分別集結部隊,「秣馬以待」,隨時調遣或應援各鄰近地區。這一新的部署,縮短和節省軍隊從北京南下的時間,將士免受長途奔波,鞍馬勞頓之苦。聖祖特命副都統馬哈達領兵駐兗州、擴爾坤領兵駐太原。【《清聖祖實錄》,卷44,17頁。】

  (五)為適應平叛的需要,命直隸各省巡撫仍管兵務,各設左右兩營,歸巡撫直接統轄。【《清聖祖實錄》,卷44,17~18頁。】

  在採取軍事措施、佈置兵力的同時,聖祖又連續採取如下政治措施:

  (一)下令停撤平南王、靖南王兩藩。聖祖各給兩王一道手詔,給靖南王的手詔內雲:「朕聞雲南作亂,靖南王相應固守地方,不必搬家。平南王亦如之。」立即召還前往廣東、福建辦理撤藩的欽差大臣梁清標、陳一炳回京。【《清聖祖實錄》,卷44,14頁;參見《爝火錄》附記1卷,965頁。】

  (二)原三桂屬下文武官員,以及現仍在直隸各省,無論是在職的、閑住的,雖有父子兄弟現在雲南的,「概不株連治罪,自今以後,各宜安心守職。無懷疑慮」。【《清聖祖實錄》,卷44,16頁。】

  (三)為防止內外溝通,聖祖聽信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意見,將三桂子吳應熊「暫行拘禁」,待「事平」再作處置。【《清聖祖實錄》,卷44,17頁。】廷臣們懷疑應熊及屬下官員對三桂謀反可能知情。所以採取防範措施,也是必要的。

  (四)向各重要軍鎮通報吳三桂反叛,指授方略,多方安撫和鼓勵他們守禦地方。聖祖非常重視陝西省情,因為該省距京師甚近,又控馭西北邊疆,它的存在對京師的安全至關重要。因此聖祖特給陝西總督哈占、提督張勇、王輔臣發去緊急諭旨:要他們注意發現三桂散佈的「偽劄、偽書」,曉諭官兵、百姓,檢舉揭發,向上報告。他稱讚他們是朝廷攫任的「股肱之臣」,捍禦邊疆,綏輯軍民,惟他們是賴。聖祖此舉,實為思想政治動員之一策,極力籠絡他們實心任事,為朝廷效力。【《清聖祖實錄》,卷44,19頁。】聖祖的這一對策,在以後的平叛中日益顯示出重大作用。

  (五)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項政治措施,是在十二月二十六日採取的,即正式下詔削除吳三桂的王爵,向雲貴文武官員、軍民人等發佈通告。全文如下:

  逆賊吳三桂,窮蹙來歸,我世祖章皇帝(順治)念其輸款投誠,授之軍旅,賜封王爵,盟勒山河,其所屬將弁崇階世職,恩賚有加,開閫雲南,傾心倚任。迨及朕躬,特隆異數,晉爵親王,重寄於城,實托心膂,殊恩優禮,振古所無。詎意吳三桂,性類窮奇,中懷狙詐,憲極生驕,陰圖不軌,于本年七月內,自請搬移。朕以吳三桂出於誠心,且念其年齒衰邁,師徒遠戍已久,遂允所請,令其休息,乃敕所司安插周至,務使得所。又特遣大臣前往,宣諭朕懷。朕之待吳三桂,可謂禮隆情至,蔑以加矣。

  近覽川湖總督蔡毓榮等疏稱,吳三桂徑行反叛,背累朝豢養之恩,逞一旦鴟張之勢,橫行兇逆,塗炭生靈,理法難容,神人共憤。今削其爵,特遣甯南靖寇大將軍統領勁旅,前往撲滅,兵威所至,刻期蕩平。但念地方官民人等,身在賊境,或心存忠義,不能自拔;或被賊驅迫,懷疑畏罪,大兵一到,玉石莫分,朕心甚為不忍。爰頒敕旨,通行曉諭,爾等各宜安分自保,無聽誘脅,即或誤從賊黨,但能悔罪歸誠,悉赦已往,不復究治。至爾等父子兄弟親族人等,見在直隸各省,出仕居住者,已有諭旨,俱令各安職業,並不株連。爾等毋懷疑慮,其有能擒斬吳三桂頭,獻軍前者,即以其爵爵之;有能誅縛其下渠魁,及兵馬城池,歸命自效者,論功從優敘錄。朕不食言,爾等皆朕之赤子,忠孝天性,人孰無之!從逆從順,吉凶判然,各宜審度,勿貽後悔。地方官即廣為宣佈遵行。【《清聖祖實錄》,卷44,18~19頁。】

  聖祖的討吳諭旨,核心內容,闡明了朝廷同吳三桂毫不妥協的原則立場和準備實行的各項政策。諭旨一反以往對三桂的無限讚揚,大張撻伐和聲討。例如,過去一向稱讚他開關迎降為「歸誠向化」,實為明智之舉,而今則說他「窮蹙來歸」、「性類窮奇」,心懷「狡詐」云云。通篇諭旨,一筆勾銷三桂為清朝奪取全國政權所建立的不世之功;相反,不厭其煩地說明自順治以來兩朝給予他的隆禮厚恩,斥責他背恩反叛。公平地說,清朝沒有虧待他,給予的酬報無以復加。但對於撤藩一事,以聖祖為首的清朝統治集團沒有說實話。聲稱是三桂自請撤藩,朝廷為照顧他年邁齒衰,不忍心讓他久駐遐荒,故允其所請。這都是冠冕堂皇的話,骨子裡卻對三桂日益猜忌,不予信任,時刻想撤他的職,削他的權。一旦撤藩成功,三桂接受朝廷的安排,下一步將如何處置無兵無權的三桂?事情遠沒有發展到這一步,我們還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三桂撤藩後能安分守己,尚能過得去,倘有差錯,後果可想而知。

  吳三桂在他討清的檄文中,大談他當年委曲求全借兵復仇的壯舉,反復申明當時跟多爾袞訂有立明太子的協議,譴責清朝違背諾言,陰謀奪取了全國政權。對此重大問題,聖祖討吳的諭旨不曾道及一字,乾脆加以回避。這就叫「王顧左右而言他」!

  聖祖所持的立場,必欲將三桂置於死地,懸賞要三桂和他的核心成員的頭顱。可以看出,聖祖和他的心腹大臣對三桂痛恨的程度!由此,我們便推斷出,在撤藩前朝廷對三桂已經是又怕又恨。所以,三桂一叛變,聖祖毫無招安、勸諭之意,卻持異常強硬的態度,企圖趁機把他徹底消滅。「刻期蕩平」,頗有滅此朝食之慨,恰恰反映了聖祖急欲消滅吳三桂的基本思想。

  聖祖與吳三桂互討的諭旨、檄文,各持一端,遇有於己不利之事,則避開辯論,而以自己有利之處攻擊對方的短處。這才是:一旦翻了臉,歷史事實也隨之而翻!這也恰恰是歷代封建統治者政治鬥爭的伎倆,是沒有多少信義可言的。所謂原則、真理,只有符合其自身的利益時才是有效的!我們不會為雙方的振振有詞所困惑,而是依據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總能分清他們各自的是非的。

  聖祖討吳檄文,與上述軍事、政治各項措施及其政策,都是在聖祖接到黨務禮、蔡毓榮的報告後,僅僅六天(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七日)之內做出的,而且都是由聖祖親自裁定,其中不少是他自己提出來的。政策性的規定和措施,一經確定,聖祖立即付諸實施。大膽、果斷、迅速、沉著,體現了年輕的皇帝聖祖的思想風格。這大概是三桂始料不及的吧!事實表明,他把聖祖估計得過低了。他認為,只要他一起兵,就會使朝廷、聖祖驚慌失措,手忙腳亂。他想錯了。聖祖臨事不慌,在緊急狀態下,卻能有條不紊地進行部署,當機立斷,異常迅速地採取果斷措施,足以應付眼前突然發生的事變。

  從軍事上說,聖祖所採取的政策,反映了他的戰略思想:以荊州為重點,加強其防禦,抵擋叛軍的正面北進;以四川、陝西為側翼,派八旗兵進入四川,其目的是預防叛軍經四川進入陝西,威脅北京;以兗州、太原為南北東西的中繼站,集結兵力,隨時聽調出擊。廣西方面,授孫延齡以兵權,固守防地,以牽制叛軍的北進。這些措施,初步構成了聖祖的戰略防禦體系,基本符合此時的形勢需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