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
八七 |
|
康熙五年二月,朝廷又進一步採取組織措施,再次削弱三桂的「忠勇」、「義勇」的軍事實力。以增設雲南開化鎮總兵官為名,裁去「忠勇」中營總兵官缺,所屬官兵,歸併到開化鎮統轄,其總兵官由原「忠勇」左營總兵官高啟隆出任,並調「忠勇」中營總兵官馬寶任曲尋、武霑總兵官。【《清聖祖實錄》,卷18,7~8頁。】 幾經朝廷調動,三桂所建的「忠勇」與「義勇」兩營已屬有名無實。 在朝廷採取某些組織措施時,特別是傅弘烈等人直書三桂有「異志」時,已引起三桂的嚴重不安。 三桂手下有個浙江人,叫呂黍子,他獻策說:「親王權尊勢重,致使傅(弘烈)、李(棠)敢於參劾。何不營造園亭,多買歌童舞女,日夜歡娛,使朝廷勿疑。」【《平吳錄》,4頁。】 呂黍子用的是古人的韜晦之計。就拿劉備來說吧,當年他寄籬曹操之下,惟恐志向被曹操識破,便裝得整天無所事事,以蒔弄園田自娛。呂黍子讓三桂追歡逐樂,既符合他的願望,又避去朝廷的懷疑,何樂而不為!三桂感到此策甚好,欣然接受。 三桂明白,光是追歡逐樂還不足以釋去朝廷之疑,還必須採取實際步驟,拿出行動來。至關重要的莫過於軍隊,朝廷對此疑心最大,已屢次討論要裁減他的部隊。於是,他適時地提出裁減軍隊,力圖變被動為主動。至康熙四年五月,在平定水西、烏蒙之後,三桂立即請求朝廷,將雲南省的額兵進行裁汰。他計劃裁去額兵7200名,其中將1800名兵士調到廣羅、蒙景兩鎮和雲州、馬龍兩營,實裁兵士5400名。應裁將官,除總兵官以下將領另行改任外,實裁將領副將1員、參將1員、遊擊1員、千總2員、把總4員。三桂還要求,把他的「忠勇」等五營全部裁去。他要求裁軍,正符合朝廷的本意。兵部討論了他的奏疏,立即表示同意,聖祖批復照準。【《清聖祖實錄》,卷15,12~13頁。】 三桂自請裁去了5 000余名士兵,不過是做出了一個姿態,對他的實力還構不成根本損害。 正當朝廷不時以疑慮的目光注視雲南時,又發生了有人給吳三桂「上血書」的事件。上書的人,名叫查如龍,他原是南明弘光政權某部的官員,後流落江湖,以反清複明為己志,到處活動。至康熙初年,他偽造全國各省總督、巡撫、提督的書信,其官封、印信、花押、圖章,非常逼真,令人很難識破。他偽造的信中,都有「聯絡聲氣,共圖舉事,恢復中原」的內容。他把這些偽信匯為一冊,攜帶身上,前往雲南。他宿于離昆明不遠的一座寺廟中,咬破食指,給三桂寫了一封血書,大意是: 天下督撫提鎮及朝中大臣,皆有同心,待王為盟津之會(武王伐紂,會八百諸侯于河南孟津渡口)。大王,您是華人,當年之事(指吳降清),出於不得已。今天下之機杼把握在王的手裡,王如果出兵以臨中原,天下響應,此千古一大時機啊! 查如龍寫好血書,託付一個侍童送到三桂王府。他企圖讓人們都知道這封信,給三桂施加壓力,造成迫使他不得不從之勢。侍童到了昆明,卻沒有辦法進王府,他徘徊了一陣。返回到寺廟,把信退給了查如龍。投書不成,他到了曲靖府,不慎犯了事,被知府李率祖拿獲,所有偽造的信劄和寫給三桂的血書等都被查出。李率祖與三桂不和,得此物證甚是高興。但見其書劄稿中牽連各省官員,無一遺漏,就都給燒掉了,只留下血書,申報督撫,上達朝廷。李率祖不能不報告三桂,並把查如龍交給他處置。三桂命千總董三綱把查如龍押解進京。臨行,查如龍大叫:「我死,你滅九族之日也不遠了!」至京,朝廷以叛逆十惡不赦之罪判淩遲處死。【劉獻延:《廣陽雜記》,卷4,178~179頁。】查如龍寫血書,與三桂本無關係,但他使朝廷感到三桂的存在,總是一個禍根,因此疑忌更深。 儘管三桂讓出了一部分權力,朝廷對他的防範卻日益明顯。過去,凡三桂題請,兵部、吏部直至皇帝無不應允,大約從康熙五、六年之交開始,三桂題補各官,多不批准。此時,三桂安插在京師的心腹胡心水剛剛死去,「內外不相炤應」,使三桂失去了一個耳目,與京師的關係也陷入停頓狀態。三桂的女婿、胡心水的侄兒胡國柱和重要謀臣、參贊機務的方光琛向三桂進言:「朝廷已懷疑王,王應當想個自全之計。」【《平吳錄》,4頁。】三桂以退為進,於康熙六年(1667年)五月上疏朝廷,自感「兩目昏瞀,精力日減」,請求辭去總管雲貴兩省事務。【《清史稿·吳三桂傳》,卷474,12842頁。】 聖祖毫無挽留之意,馬上批示:「王久鎮疆。總理兩省,勳勞茂著,倚毗方殷。覽奏,知兩目昏瞀,精力日銷,皆因事繁過瘁,深軫朕懷。雲貴兩省事務,應作何管理,著該部(指吏部)議奏。」【《清聖祖實錄》,卷22,10頁。】 剛親政的康熙已作出明確的決斷,原則上表示同意三桂的請求,他所要求吏部的,是三桂辭去雲貴總管後,如何管理兩省事務,要拿出具體方案。 聖祖批示十二天后,五月三十日,吏部很快議定:「應將該藩(指三桂)所管各項事務,照各省例,責令該(兩省)督、撫管理,其大小官,亦照各省例,臣部(吏部)題授。」聖祖當即批准。【《清聖祖實錄》,卷22,11頁。】 到康熙六年,三桂已滿55歲,論年齡還沒到昏昏然的程度。數年後,他起兵叛亂,精神抖擻,滿有勁頭,與此時的他判若兩人。顯見,他說「兩目昏瞀」,精力衰減不是心裡話。聖祖和廷臣就來個順水推舟,在對三桂的讚揚聲中,批准了他的請求,趁機又把他的選任大小官員權收回吏部。三桂一看朝廷一意收他的權,乾脆把選任武官的權也上繳。朝廷也不謙讓,又一併收回。 三桂辭總管雲貴事,交回用人權,所剩權力無幾,僅剩個高貴的親王名號。他失去了大權,就成了食君祿無所事事的「閑王」了。 一向熱衷權力的吳三桂,一旦失去權力,心中怏怏不樂。他的部屬卻沉不住氣了。方光琛等人著急地說:「王還不明白朝廷的意圖嗎?」久歷朝事的三桂何嘗不明白!可他能說什麼呢?他只有沉默,悶悶不語罷了。【《平吳錄》,4頁。】 到九月底,雲貴總督卞三元、雲南提督張國柱、貴州提督李本琛忽然聯合上奏,力陳三桂功勞,要求朝廷仍命三桂總管雲貴事務。【《清聖祖實錄》,卷24,8頁。】 本來,朝廷把三桂所掌管的權力歸還雲貴總督、巡撫、提督等文武將官,照理,他們應高興,可是,他們卻一反常理,居然不肯接受應得的權利,寧願給三桂。三桂對此如何想,沒有材料予以證明。但從他們跟三桂的密切關係,可以肯定,卞三元等人的舉動是得到三桂的默認和鼓勵的。朝廷既然把三桂總管權收回,怎麼可能又還給他!皇帝已做出的決定,一般來說,做臣子的是不敢再另有要求的。卞三元等人的疏言有忤皇帝意旨,按說輕則受申斥,重則要丟官!出乎意料的是,聖祖沒有動怒,特作解釋:「該藩以精力日為銷減奏請,故照所請允行。今地方已平,若令王複理事務,恐其過勞,以致精力大損。如邊疆地方,遇有軍機,王自應料理。」【《清聖祖實錄》,卷24,8頁。】 聖祖的口氣相當平和,絲毫也沒有責備之意,解釋也頗合情理,主要還是從愛護和關懷三桂出發,才批准了他的請求的。聖祖還採取靈活的變通辦法,如遇有軍事,仍由三桂「料理」,這等於授予三桂臨時用兵的權力。聖祖很明智,因為他沒有必要,至少在此刻無須激化和加劇矛盾,使三桂與朝廷離心離德,這不符合朝廷的根本利益。聖祖的一番溫言細語,卞三元等人也就無話可說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