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七五


  毫無疑問,「平西藩下」的都統、副都統及其所屬武官,都是他的親信,是他的軍隊中最重要的將領。其中還有他的親屬,如吳應期是他的侄兒、夏國相是他的女婿。有一部分早在遼西時已成為心腹將領,如楊珅、吳國貴等都是,這些人,跟三桂有著密不可分的特殊關係。三桂就是通過他們,掌握著一支強大的正規部隊,牢牢地控制著對雲貴的一切權力。

  不僅如此,三桂還選拔文職人員,出任雲南從省到地方的各級官職。他們是:

  湖廣(湖北、湖南的合稱)上湖南道副使胡允為雲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金滄道;

  刑部郎中李煊為雲南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洱海道;

  四川重慶府知府何毓秀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管參事,分守臨元道;

  湖廣辰州府知府蘇弘謨,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清軍驛傳道;

  安陸府知府馬逢皋,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臨安兵備道;

  永州府知府同知吉允,為雲南按察使司僉事,分巡水利道;

  四川保寧府同知紀堯典,為雲南按察使司僉事,分巡金騰兵備道。

  另外,調補四川川西道副使田萃禎,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洱海道;陝西關西道副使藺一元,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曲靖道。【《清聖祖實錄》,卷143,7~8頁。】

  以上新提升的九名官員,均系文職官員,兼管地方監察與軍事。這些官員,都是從湖南、四川、北京、山東、江蘇、安徽等省調來的。也是經吳三桂提名後,由朝廷提升任命的。他們跟三桂有無隸屬關係,是否是三桂的親信,尚缺乏史料證明。這裡面,有兩種可能,其一,確有部分人早與三桂有隸屬關係,三桂提拔他們為己所用,便從外省羅致到自己門下;其二,雖無隸屬關係,可通過他的部下的介紹和引薦,或三桂以個人所見,以為值得信賴的人,都招來雲南,厚殖個人勢力。

  實際上,三桂已操縱了雲南軍政官員的任免權。這與中央集權制是相抵觸的,朝廷卻允許他自主其事,給予毫無保留的支持。然而,朝廷中部分大臣已看出三桂自主任免官吏,有違國家體制。就拿三桂提升胡允等九人的事來說吧。四川道禦使楊素蘊首先提出異議,他上奏說:「臣閱邸報(即內部情況通報),見平西王恭請升補一疏,以副使胡允等十員,俱擬升雲南各道,並奉差部曹,亦在其內」,他表示「不勝駭異」!並指出,「用人」是「國家之大權,惟朝廷得主之」,這一法規,從古至今,也不曾改變過。他舉出在此之前任經略的洪承疇,雖「奉有吏兵二部不得掣肘之旨」,但在選用人時,也僅以軍前效力顯著,或經略五省中「人地相宜」,資歷與俸祿相當的,酌量題奏。可是卻從未聽說從其他省中提取完全不相干涉的人,以及現任京官的到雲南任職。三桂竟「公然坐缺定銜」!

  三桂在疏請提升胡允等人的奏文中,曾寫道:用人「求於滇省,既苦索駿之無良;求于遠方,又恐此馭之不速」……三桂的意思是說,在雲南選人,苦於選不出更優秀的人物;求諸遠方,又擔心不能儘快前來,恐有誤地方事。對此,楊素蘊予以駁斥,他說,就按他的意見論,如湖南、四川等離雲南近些,猶可「計日受事」,而山東、京師、江南等處,「距滇南萬里」,如果這還不算「遠」,不知何地為「遠」?

  楊素蘊指出,三桂「用人」權,是皇上臨時給予「便宜」行事權,不過就近調補官員,不致誤地方事。如果全國官員,不分內外,不論遠近,都可隨便擇取,那麼用人權怎能統歸於吏部,名正言順?雲貴新經開闢,治理乏人,其部屬才品為三桂所知,亦可先行具題,奉皇上聖旨後,令吏部照缺補授,猶不失「權宜之中計」。但三桂自行擬定人選提升,無異於吏部,這不是輕視國家制度而褻瀆國體嗎?

  楊素蘊寫到這裡,進一步強調,三桂擅自用權將帶來嚴重後果,說:「夫古來人臣忠邪之分,其初莫不起於一念之敬肆。在該藩(指三桂)曆有年,應知大體,即從封疆起見,未必別有深心,然防微杜漸,當慎於機先。」他請求皇上以「天語」申飭,令該藩嗣後惟力圖進取,加意綏輯,一切威福大權,俱宜稟命朝廷,則君恩臣誼兩得之矣。【楊素蘊的奏言,詳見《清世祖實錄》,卷142,18~20頁。】

  楊素蘊的奏疏,不幸而言中,為後來的事變所證實,可謂有先見之明!可惜,他的警言並沒有引起世祖與朝廷大臣的重視。此時三桂受到朝廷的寵倖,正依賴他保守南疆,對他並無明顯疑心,楊素蘊的奏言豈能打動朝廷的心?僅將他的奏疏交有關部門存檔而已。結果,三桂所擬用的胡允九人,都如數批准。楊素蘊奏疏中,提到三桂擬用胡允十人,而世祖批准的卻是九人,顯見刪去一人,可能漏載。

  三桂得知楊素蘊彈劾他,深為惱火,立即上疏反駁,摘錄其中「防微杜漸」等詞語,「請旨詰問」楊素蘊,作出解釋。楊素蘊遵旨回奏:「臣官禦使時,見平西王吳三桂題補方面官,不論內外遠近,一例坐缺定銜,有礙國體,是以具疏駁正,至於防微杜漸等語,原屬概論古今通義,未嘗專指該藩。臣與該藩素不識面,有何嫌隙?不過據理而陳,非別有意見。」【《清聖祖實錄》,卷5,12頁,參見《逆臣傳·吳三桂傳》,卷1,11頁。】雖然說得有理,朝廷不敢開罪吳三桂,就處罰楊素蘊,藉口回奏「含糊巧飾」,欲給以降職,另調他用的處分。楊一氣之下,擲官回了陝西的宜君故鄉,「閉門不出」有十餘年,直到三桂叛清後,才重新被起用。【《清朝先正事略》,卷5,「郝雪海中丞事略·附楊素蘊傳」。按:清官方實錄在記載此事時,刪去了把楊打發回家的史實,惟恐在這個問題上有失世祖的面子。】

  正處在上升階段的吳三桂,連朝廷對他也得謙讓三分,一般大臣豈能動他一根毫毛!

  一方面,三桂將自己意中人從外省調來充實力量;一方面,又把自己的親信派往其他各省任職。他直接給吏兵兩部批文,令某為某地官,授某為某參將、遊擊,如吏兵兩部選用雲南、貴州文武官員,與三桂意見不合,必須撤回,只能任命他選用的人,包括選送到外省去,名曰「西選」,即平西王選用的官員。康熙五年十月,兵部不得不向聖祖提出,把選用雲貴武職官員的權力交給三桂掌握。兵部抱怨說:當兵部推選出新任命的雲貴武官,還未到任,而三桂另已推出人選,以致兵部推選的新官員只好中途返回,造成往返苦累。兵部明知管不了雲貴的武職官員的事,乾脆不管,便請求「照吏部例」,將此兩省武職員缺,「悉聽該藩題補」,如無可補之人,由三桂題明,然後兵部給予確認。執掌朝政的四輔臣表示同意,年幼的聖祖皇帝自無疑議。這樣,兵部仿效吏部,把它對雲南的用人權統統交給了三桂,他可以隨心所欲地把自己的人安插到全國各地,所謂「西選之官幾滿天下」,大概並非是誇張之語。它足以反映三桂權勢之大!

  三桂還通過壟斷地方科舉權,把他的藩屬子弟選入為官。僅舉一例:康熙五年,雲南鄉試,他的屬下中舉的達163名。三桂深感滿意,不禁自誇:「藩下子弟彬彬多文學之才。」主持考試的官員和地方大吏,皆迎合三桂之意,連那些乳臭未乾的少年孩童,「未入棘院」,也把他們的名字列榜署名。【《庭聞錄》,卷4。】這些藩屬子弟,在三桂的庇蔭下,得以飛黃騰達,無不感恩于三桂,抱以感激之情。在他叛清時,他們都成了他的積極追隨者。

  出任雲貴的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一切指令出自朝廷,三桂本不敢過於專擅。但這些大員們都懾于三桂位高權重,無不「改容加禮,惟恐得罪藩府」【《四王合傳·吳三桂傳》,見《荊駝逸史》】。三桂自覺受之無愧,發號施令,他們就惟命是從。他想名正言順地控制兩省的督撫大員,特請命朝廷下令督撫受他「節制」。朝廷毫不遲疑地立即應允。為便於控制,三桂分撥他們的駐地。原先分設貴州總督,駐安順,雲南總督駐曲靖,後合併為雲貴總督。康熙五年正月,三桂建議應駐貴陽。【《清聖祖實錄》,卷18,8頁。】在此之前,還提出,雲南提督移駐雲南永昌府,貴州提督移駐安順府。【《清聖祖實錄》,卷5,6頁。參見《逆臣傳·吳三桂傳》,卷1。】對這些要求,朝廷沒加考慮就同意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