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七〇


  永曆一行受到三桂的良好待遇。永曆下屬,不管大小官員、男女,都給馬乘用。給永曆進餐,都用金碗,他和母親、妻子都給鮮服鋪蓋,內宮宮女及妻妾都各給一套衣服。

  十二月十日,三桂下令離緬甸班師。【三桂班師日期,各書多載十二月九日,而《庭聞錄》,卷3、《清聖祖實錄》,卷6載,三桂報捷書記為十二月十日,今從之。】次年,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十三日,吳三桂攜永曆並大軍回到昆明。三桂把永曆安置在世恩坊原明崇信伯李本高宅內【[明]劉茞:《狩緬紀事》,20頁,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派兵嚴守,每天進餐,奉送衣物,生活用品更倍於前。

  十、晉封親王

  吳三桂擒獲永曆後,以他和愛星阿的名義,將此事的詳細經過,寫成一長篇奏疏報捷,馳送北京。康熙元年二月二十六日,聖祖接讀報捷書,高興異常,當即批示:「覽王等奏,大兵進抵緬城,偽永曆及其眷屬,全獲無遺」,「偽鞏昌王白文選逃奔茶山,大兵盡夜追及……全軍歸降」。此事「具見王等調度有方,將士同心戮力,克奏膚功,朕心深為嘉悅。在事有功官兵,著從優議敘」【《清聖祖實錄》,卷6,9~10頁。】

  聖祖還是一個才九歲的孩子,其見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可能達到如此程度,這都是索尼四輔臣的意見,不過是以皇帝的名義寫成諭旨頒發。以聖祖的名義頒發的這道諭旨,對三桂、愛星阿多方讚賞,可以說,完全反映了朝廷重臣的共同心情。

  接著,聖祖又對禮部說,擒獲永曆是一件大事,這都是「仰賴天地、祖宗眷佑,克集大勳,捷音布聞,神人胥悅」。指示禮部官員,「應行祭告典禮,爾部速行察例,擇吉具奏」【《清聖祖實錄》,卷6,10頁。】

  三月一日,聖祖又指示禮部:平定永曆是「天下之大慶」,要「昭告中外,咸使聞之」,要求禮部就此事「速議」。【《清聖祖實錄》,卷6,11頁。】

  三月十二日,「以偽永曆朱由榔就擒」,告祭世祖;同一天,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福陵(太祖)、昭陵(太宗)。【《清聖祖實錄》,卷6,14頁。】

  同一天,聖祖駕臨太和殿,王以下文武百官「上表朝賀」,又「頒昭天下」,把三桂、愛星阿進緬擒永曆之事佈告全國,最後寫道:「念永曆既獲,大勳克集,士卒免征戍之苦,兆姓省挽輸之勞,疆域從此奠定,閭閻獲寧幹止。是用昭告天下,以慰群情。」【《清聖祖實錄》,卷6,15頁。】

  永曆逃亡緬甸,白文選等僅擁有萬餘人(包括家屬),其力量已微不足道,對清朝構不成嚴重威脅。開始,它本不在意。但是,永曆的存在,至少在政治上還象徵明朝並沒有完全滅亡,那麼,清朝對全國的統治就不是完整的,不能視它為天下共主。而永曆的被擒獲,清朝就成為全國惟一合法的統治者。所以,清滅永曆殘餘勢力,在軍事上並無重要價值,但在政治上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具有深遠而廣泛的意義。通過進緬擒永曆,又使它的鄰國緬甸受到震懾,並置於清朝的勢力範圍以內,這是清統治者並沒有料及的事!清朝統治集團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對此事大加渲染,把它當作國中頭等大事,並採取各種形式,加以宣傳,目的是絕明朝故舊遺老和反清勢力複明之念,可收安定人心、鞏固統治之效。

  清朝統治集團越是重視和廣為宣傳擒永曆之事,就越是提高三桂的威望和地位;同時,也越加顯示出三桂的功勞之大,因而表現出三桂對清朝的忠誠已達到何種程度。三桂對永曆的處置更博得朝廷的一片歡心。

  吳三桂擒獲永曆和他的眷屬,一舉蕩平南明的最後一個政權,朝廷為之振奮,忙於各種慶祝活動,對三桂的讚揚不絕於耳。這些,都不在話下。

  此時,可憐的永曆和他的母親、妻子都被嚴密拘禁在遙遠的昆明。三桂給予了他們良好的待遇。永曆頭戴「馬鬃瓦楞帽」,身著「純絹大袖袍」,腰系「黃絲帶」,「舉止有度」。【《庭聞錄》,卷3。】他身材魁偉,體態豐滿,相貌堂堂,年方38歲,顯出一副英氣勃勃,加上那一身樸素而頗講究的衣著,仍不失皇帝的風度。【《小腆紀年附考》,卷20,21頁。】他被囚禁在室內,經常端坐不動,不管誰來送飯,或有人來觀看,他都無動於衷,一概不問。有一名士兵看後,不禁讚歎:「這才是真皇帝呢!」【《庭聞錄》,卷3。】

  當然,外人是不准隨便進去看永曆的,能看到他的,首先是一些衛士。吳三桂見了他一次面,受到故主的譴責,膽戰心驚,再也不敢見了。永曆曾幾次想見三桂,三桂並無意見他。永曆的戶部尚書龔彝置辦了酒肴,準備進獻永曆,守衛的士兵不允許。龔彝厲聲說:「他為吾君,我為其臣。君臣之義,南北相同,我只求見一面,為何阻我?」守衛的士兵請示三桂後,才被准許進去。龔彝把酒宴擺好,請永曆出來,向他行跪拜禮後,恭恭敬敬把酒端上,永曆本不喜歡飲酒,此時處境,一見酒,頓時痛哭不已。龔彝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再勸酒,永曆勉強飲了三爵(盛酒的容器),龔彝再拜不止。突然他從地上一躍而起,用力將頭觸地,頭破而死。永曆一下子驚呆了,稍清醒,撲到他的屍體上,悲痛欲絕,幾乎昏倒……

  永曆和他的母親,妻子已成了吳三桂的階下囚,是生,是死,他們既無法知道,更無權決定。在度日如年的日子裡,只有悲哀和眼淚伴隨著他們。然而,最後的命運很快地降臨到他們面前!

  據有些史書記載,清軍中有一甲喇章京軍官,暗中聯絡滿人,準備劫持永曆,逃往陝西,奉為君主,「以成不世之功」。處事不慎,走漏消息,三桂、愛星阿非常驚慌,迅速逮捕密謀起事的十一人,把他們以最殘酷的磔刑處死。為防止再生事變,三桂加速對永曆的處置。【《狩緬紀事》,20頁;《行在陽秋》,卷下,304頁;《庭聞錄》,卷3。】

  如何處置永曆,毫無疑問,三桂個人不敢也不能自作主張。處置永曆是一件要事,必須由朝廷來決定,他只能執行。奇怪的是,清朝官方史書對此重要問題卻沒有記載,只有個別史書僅記:「仁皇帝(聖祖)命恩免獻俘。」【《小腆紀年附考》,卷20,21頁。】照清朝以往的做法,凡俘獲或投誠的明宗室人員,一律解送北京,給予適當安置。目的是防止明朝的這些後裔留在地方為反清勢力所利用,煽惑鬧事。只有堅持明朝立場,與它為敵的,一經擒獲,無不就地正法處決。清兵進關後,收降了不少宗室人員,也處死了一大批。其中,清對明宗室至關重要的人物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清入北京後,有「朱三太子」案,出現了真偽太子,這使朝廷很不安。如果崇禎帝的太子真的還在,對它是一個潛在的危險。因此,它以假冒太子之罪名,把已被認出的太子也給殺了。至今,此事成了難解之謎。清兵下江南,破弘光政權,把立為皇帝的福王殺了。隆武政權的唐王朱聿鍵兵敗被擒,沒有解往北京,也是就地汀州(福建長汀)處死。永曆政權的皇帝朱由榔維持時間最長,在雲貴達十四年之久,頗得人心。現在已被擒獲,留此人物,已屬無益,可能還給剛剛立足的清政權造成威脅。根據它以往的政策,可知清朝統治集團不會對永曆實行特赦的。但此時形勢與擒福王、唐王時有所不同。

  在消滅了這兩個政權後,永曆已遠逃緬甸,大陸形勢趨於穩定,而一經把他擒獲,危險消除,為了籠絡人心,留下永曆一條命,也是可能的。儘管官方史書不載清朝對永曆及親屬的處置意見,並不能說它沒有做出相應的決定。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也許清朝統治集團感到屠殺手無寸鐵,又無縛雞之力的永曆母子不是什麼光彩之事,因此,在它所修的所有官方史書包括《實錄》中,有意回避,漏載此事,只記擒獲永曆及其親屬,絕筆不提朝廷的處置意見,亦不書永曆死事。【《清聖祖實錄》,卷6、(蔣氏)《東華錄》等書,在康熙元年二至四月記事條下,均失載。連私家著述的某些書,似為避諱,亦不載。】實際上,決定永曆命運的,還是吳三桂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擒獲永曆後,吳三桂跟內大臣、定西將軍愛星阿等曾討論過如何處置永曆。愛星阿提出,應獻俘北京,由朝廷處置。三桂認為不妥,他說,從昆明至北京路途遙遠,地方還不那麼安靜,萬一途中被劫,誰也負不了這個重大責任。他主張奏請朝廷,就地處決。【《庭聞錄》,卷3,《狩緬紀事》,20頁。】三桂這樣考慮,不無道理。平定雲南後,全國形勢趨於平靜,但仍有抗清的勢力存在,如李定國正在尋找永曆,在兩湖、四川交界處,抗清的武裝力量繼續活動,特別是暗中的反清勢力包括個人,也沒有完全停止活動。把永曆從昆明解往北京,很難說萬無一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