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六六


  三桂這篇奏疏,洋洋千餘言,既形於辭色,又講求實際,尤其是「三患二難」說,更具說服力,讀來順理成章,使人強烈感到,進兵緬甸,消滅永曆,勢在必行。

  在雲南基本平定後,兵部曾密令三桂等追入緬甸,剿除永曆,「以靖根株」,特指示洪承疇「相機佈置」。承疇目擊雲南「凋敝景象」,當地土司及降卒「觀望」,人心不穩,不可操之過急。再說,大軍如窮追進緬,惟恐李定國等號召土司、降卒複叛,襲清軍之後,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他主張「先安內,乃可剿外」,今秋冬(順治十六年)暫停進兵。三桂的這道奏疏,也透露了他與承疇持同樣的意見,曾向朝廷作了解釋。朝廷議政王大臣會議,同意了他們的意見,暫停進兵。【《貳臣傳·洪承疇傳》】

  但從這道奏疏中,又明顯地看出,在此之前,即在暫停進兵之後,三桂改變主意,力主進兵緬甸,已有進兵緬甸一疏,內中引用世祖對前一疏的批示即是明證。【《逆臣傳·吳三桂傳》載此疏內稱:「前者密陳進兵緬甸事,奉敕曰:『若勢有不可,慎勿強……』」顯見在此疏之前,已有一疏,但各書均不見載。】這道奏疏,不過重申了前疏的意見,並提出了他的更為具體的用兵方略。他計劃用兵包括徵用當地土司的士兵十余萬、徵用戰馬六萬餘匹。諸凡兵士糧餉、馬匹、草料、運輸費用,共用銀兩百二三十萬餘兩。這個數字,對於財政相當困難的朝廷,仍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也就是說,在原有支出雲南軍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開支。三桂的這一長篇奏疏就是請兵請餉。費用浩繁,不能不引起世祖和廷臣們的慎重考慮。

  世祖讀過此疏,沒有馬上表態,命議政王貝勒、大臣及戶、兵兩部「速議」,拿出意見來。【《清世祖實錄》,卷134,20頁。】

  過了七天,四月三十日,議政王大臣及戶、兵兩部將會議結果上報世祖:「平西王吳三桂疏言,永曆在緬,偽王李定國藉以蠱惑人心,相應進剿,其現在雲南滿洲官兵,聽該藩與各都統商酌率往。至於兵馬錢糧,所需甚多,不惜措處維艱,亦萬難即運至滇。目前應用草料,敕該藩設法措辦,務使兵民兩利。再查戶部撥給雲南十七年八分兵餉銀三百三十萬兩,已經催解,其已解到者,聽該藩支給進徵兵丁,其未解到者,仍嚴飭各督撫星夜解往,以為接濟。」【《清世祖實錄》,卷134,22頁。】

  大臣會議的意見,明確地表示,同意進剿緬甸,但同時也指出,最大的難處是兵馬錢糧,不能滿足三桂所開列的數目。他們提出解決的辦法,首先責成三桂「設法措辦」,再是戶部已調撥本年度大部分餉銀,作為接濟,此項銀兩也由三桂負責支給進徵兵丁。

  世祖接到這份報告,沒有做出批示,卻很快命學士麻勒吉、侍郎石圖,前往雲南,同三桂「面商機宜」。

  朝廷內外,關於雲南撤兵與進剿,卻有不同意見。浙江道監察禦史季振宜認為:「雲南宜先守禦,而守禦專任平西一藩(指三桂),應分該省之滿兵駐紮湖南,相機接應。」【《清世祖實錄》,卷136,5頁。】把滿洲八旗兵撤到湖南,其意是減輕雲南的糧餉負擔,也減輕了朝廷的財政壓力。都察院上奏,說:「雲南旗兵,糧餉不足,請以一半暫駐,一半撤回,可省軍需數萬。」如果三桂兵力因此而減弱,可把靖南王耿繼茂部由廣西移到貴州駐防。【《清世祖實錄》,卷137,11頁。】還有,此前戶部也認為,雲南應撤兵,裁減部隊。議政王大臣會議,都逐一地否決了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堅持認為:「滇逆未靖」,駐守雲南的所有部隊,「不便議撤」。【《清世祖實錄》,卷137,11頁。】又說,廣西是要地,貴州地方險窄,靖南王不便移藩至貴州。【《清世祖實錄》,卷137,18頁。】

  三桂留兵不撤及進兵緬甸之議,由於得到了議政王貝勒、大臣們的一致堅決支持,終獲世祖批准,即使靡費軍餉,耗資巨大,但為江山永固,也在所不計了。後來,乾隆皇帝對三桂請兵進緬事做過這樣的評論,他說:「立意殄滅由榔(永曆),『三患二難』發自三桂;檄緬甸,李定國,降白文選,皆出自三桂之籌劃。然其籌劃豈實為我國家哉!三桂之必欲滅由榔,實猶近日之阿睦爾撒納之必欲滅達瓦齊,則彼之為宣力,皆所以自為也!」【《小腆紀年附考》,卷20,15頁。】

  順治十七年八月,在學士麻勒吉、石圖同三桂密籌,並返回報告後,世祖頒佈命令,授內大臣愛星阿為「定西將軍」,率部往征李定國,與吳三桂「相機征討」。【《清世祖實錄》,卷139,16頁。】愛星阿,姓舒穆祿氏,滿洲正黃旗人。他的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清朝開國勳臣揚古利。順治八年,世祖為追念揚古利的功勳,授予他領侍衛內大臣職。在批准吳三桂請兵入緬滅永歷時,特命他與三桂共同進征。同時,又命都統卓羅、郭爾泰、遜塔、署護軍統領畢立克圖、護軍統領費雅恩哈、前鋒統領白爾赫圖等隨征。【《清朝先正事略·愛星阿傳》,卷2,17頁。】世祖指授愛星阿等凡事要「會議而行」。如與三桂一處,「一切事務,俱用王印行,若不與王同處,即以爾印行」。以下內容,同以前的敕諭一樣,強調軍紀,執行朝廷既定政策。【《清世祖實錄》,卷139,16~17頁。】

  這一命令是頒給愛星阿的,但同時也向三桂下達了進軍的命令。三桂還沒接到這個命令,又上了一份奏報,請兵剿貴州土司。據他們的情報,貴州水西(黔西)土司安坤「久蓄異謀」,最近聽說殺牲畜祭鬼,「將為不軌」。馬乃土司酋長龍吉兆兄弟,「私受李定國偽敕」,修造武器,「逆行已彰」。烏撒土司安重聖「亦反側叵測」。他想要「先發制人」,「乘其未動,早為剿平,以清肘腋之患」。以此來「伸國威者也」。【《清世祖實錄》,卷139,22頁。】

  征伐之令出自天子,須請示朝廷批准後方可用兵。本來水西等土司已歸降,三桂卻說他們欲圖謀不軌。所列證據,還看不出有「謀反」的明顯跡象。三桂都要「先發制人」,對這三個土司大張撻伐,再次征剿。三桂的目的,不過是製造「敵情」,給世祖和廷臣們造成一個印象:雲貴的形勢又有反復,不僅雲南不安定,連貴州也岌岌可危,以此來催促朝廷准他用兵。廷臣們並沒有認真核實「敵情」,僅聽他之言,即建議從其所請,令其「悉心籌劃,相機殲剿」。世祖也馬上批准了。【《清世祖實錄》,卷141,3頁。】三桂又取得了用兵權,在貴州、雲南邊境一帶再一次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過了不久,順治十八年三月,吳三桂送來了戰報:「擒獲龍吉兆,克平馬乃土司。」【《清聖祖實錄》,卷2,4頁。】此次戰役,曆七十餘日才破其寨,將龍吉兆、龍吉佐兄弟一併擒獲。三桂對兄弟倆進行了審問:「為什麼要謀反?」兄弟兩人說:「我受(明)國恩三百年,仗義守死,何名為謀反?」三桂厲聲斥問:「難道不怕死嗎?」兄弟倆倔強地說:「我兩人盡忠而死,難道不賢於你不忠不孝而生嗎?」兩人同聲斥駡不止。三桂大怒,命割去舌頭,然後斬首處死。【《小腆紀傳·龍吉兆傳》,卷35,351頁。】

  吳三桂鎮壓了馬乃土司,朝廷把它改名為普安縣,設知縣一員,分設土司巡檢,准令世襲。【《清聖祖實錄》,卷2,4頁。】這次軍事活動剛剛結束,三桂全力準備進緬。

  九、計擒永曆

  順治十八年(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世祖於養心殿病逝,年僅24歲。這個年齡,剛步入人生風華正茂、精力旺盛之期,卻不幸早逝,是人們所不曾料到的事。他6歲即位,在位18年,親政尚不及10年。他的生命的確過於短促。然而,這位青少年天子頗有作為。前期,有其叔父多爾袞輔政;後期,獨立主政,在很短的時間基本完成了對全國大陸的統一,革舊立新,制度初備,為清朝的長治久安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他與多爾袞開創一統局面,在清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