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六二


  以三桂守雲南,實在是朝廷的最佳選擇。一次,世祖對吏、兵二部發出指示,說出了他的想法,他說:「雲南遠徼重地,久遭寇亂」,而今剛平定,「必文武各官,同心料理,始能休養殘黎,輯寧疆圉。至統轄文武軍民,尤不可乏人」。惟三桂是最合適的人選,「今思該藩忠勤素著,練達有為,足勝此任」。表明世祖及廷臣對三桂的絕對信任。【《清世祖實錄》,卷129,9頁。】三桂追隨清朝這麼多年,未犯有大的過失,凡所到之處,總是旗開得勝,或反敗為勝。漢中「為三秦門戶,四面皆沖」,特命三桂鎮守,對付四川、陝西、湖北諸地的農民軍余部和南明的軍事威脅,阻止他們向北發展。

  他自順治五年直到十四年出征貴州,鎮守漢中近十年,穩定了局勢,強有力地阻止了反清力量的進攻,並且不斷地消滅他們。連陝西巡撫張自德也贊三桂鎮漢中,「三方安堵」。他擔心三桂「一旦移鎮于滇,秦省(陝西)雖有三標、四旗六鎮之兵,然屢經抽調,在在空虛」,而反清的殘餘部眾還在「蠢動」,他深感憂慮。【《清世祖實錄》,卷18,8頁。】看得出來,三桂鎮漢中,地方軍政官員皆以他為保障,現在他一調走,失去一威望人物,兵力大為減少,他們不能不提心吊膽。顯見三桂無論在軍隊,或是在地方,已形成很高的威望,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即使他的敵人,一聽三桂的名字,也有幾分膽寒!世祖和廷臣們完全瞭解三桂的情況,正是利用他的威望和實力來鎮禦更為難守的雲南!

  為了加強雲南的防禦力量,世祖又選擇了一批幹練將吏同三桂共守雲南,特給他們晉級升職。他們是:總兵官右都督張勇,加職為左都督;辰常總兵官、左都督楊明遇為太子太保;總兵官左都督南一魁為太子太保;剿撫四川右路總兵官、都督同知馬甯與湖廣左路總兵官、都督同知張國柱為右都督;署剿撫四川左路總兵官沈應時為署都督僉事;廣西全州總兵官劉應志為都督僉事;湖廣祁陽總兵官、益陽總兵官「馬鷂子」(王輔臣?)為署都督同知;管經略前營火器副將王永祚為團練火器總兵官。【《清世祖實錄》,卷128,9頁。】這些人後來大都成了三桂的骨幹將領。

  五六月間,世祖向三桂等出征將領頒賞,向雲貴兩省百姓撥銀賑濟。世祖在給戶兵二部的指示中說:大兵三路進征雲貴,跋涉險阻,長驅直入,經歷寒暑,朝廷深表關切,「特加恩賚,用示慰勞。」他規定,賞給三桂與多尼蟒袍、蟒褂、帽、腰帶、玲瓏刀、小刀、手巾、荷包、靴襪等各一套,另有玲瓏撒袋各一副、弓箭俱全、玲瓏鞍轡馬各一匹,各賜世祖穿用的「御用衣一領」。給他們兩人的賞格最高,以下羅托、多羅貝勒尚善、趙布泰等主要將官依次減等。其餘諸將應賞馬匹、袍服、弓、刀等物,不分品級大小,責成多尼按功勞多少「酌量給與」。【《清世祖實錄》,卷126,17~18頁。】

  雲貴兩省經此次戰亂,百姓流離,田園荒廢,糧食奇缺,加之大軍駐此,生活必需品無不短缺,引起物價騰貴,每斗米價格高達白銀三兩!【《清世祖實錄》,卷126,11~12頁。】朝廷已瞭解到,「兩省地方,生理未服,室廬殘毀,田畝荒蕪,俯養天資,衣食艱窘。」於是,採取應急措施,特發「內帑銀」三十萬兩。其中,以十五萬兩「賑濟兩省真正窮民」,另十五萬兩由經略洪承疇收貯,接濟三路大軍的餉需。世祖指令戶兵二部立即派可靠的人員將這三十萬兩白銀送到洪承疇軍前。【《明季南略》,卷15,481頁。】

  朝廷命三桂守雲南,又迅速採取上述各項措施,很快安撫了人心,局勢也日趨穩定起來。南明殘部進退失據,走投無路,絡繹不絕地前來昆明向三桂投誠歸降。

  三桂剛回到昆明,四川烏撒軍民府土知府安重聖、雲南景東土知府陶鬥、蒙化土知府左星海、麗江土知府木懿等及各土州縣降清。【《清世祖實錄》,卷126,22頁。參見《庭聞錄》,卷3。】

  閏三月十八日,南明延長伯朱養恩、總兵龍海陽、副將吳宗秀原受李定國之命,守四川,而今南明大勢已去,他們帶領三千人,從四川嘉定,出建昌,千里迢迢來雲南歸降。【《清世祖實錄》,卷125,30頁。】

  白文選部將王安等從建昌來降,獻出白文選的「蕩平大將軍」金印。

  據三桂給朝廷的報告,清軍攻克昆明後,南明慶陽王馮雙禮與德安侯狄三品等逃到四川建昌衛。三桂再三招撫,雙禮拒絕,而狄三品暗中接受,並按他的密計,將雙禮逮住,連同他的「慶陽王」金印、「大將軍」金印、金冊、敕書一張、一併獻給三桂。【《清世祖實錄》,卷125,30頁。】隨同狄三品投降的,還有將軍艾承業、張明志、丁有才、總兵馮萬保等人及所率兩千人馬。朝廷得報,少不了大加誇讚三桂「籌劃周詳」,還表彰狄三品投誠「可嘉」;同時,赦免雙禮死罪,解京另行安置。不久,朝廷以擒馮雙禮之功,賜封狄三品為「抒誠侯」,原總兵馮萬保為都督同知。【《清世祖實錄》,卷127,9頁。馮萬保,如《庭聞錄》寫「馮」為「陳」。】

  四月十一日,原明副將孫崇雅、遊擊陳報國、郭之芳、張玉、葉世先、張應虎等,攜部隊兩千餘人,自南甸來降。

  五月十六日,原明敘國公馬惟興、淮國公馬寶與將軍塔新策、李貴、焦宏曹、賀天雲、曹福德、單泰征等人攜眾4337人、馬1471匹,從瀾滄江以外前來投降。已故漢陽王馬進忠之子馬自德也降了三桂。

  二十八日,原明公安伯李如碧、宜川伯高啟龍,總兵劉鎮國、都督僉事王朝欽,各率2000余人、馬3000匹,從麗江邊外來降。繼他們之後,懷仁侯吳子聖、孟津伯魏勇襲、永昌侯張應井、岐山侯王會、總兵楊成、趙武、鄧望功、萬致元、王敬、韓天福、王朝興、曠世宰、胡九鼎等率眾4115人降。

  還有,南明永曆政權東閣大學士張佐宸、戶部尚書龔彝、兵部尚書孫順、侍郎萬年策、大理少卿劉泌、兵科都給事胡顯降清。【以上參見《庭聞錄》,卷3。】

  在四川南部,尚殘存部分南明軍事力量。清兵乘雲貴之勝,進取川南。據三桂奏報:總兵杜子香及屬下一批官員等都繳印紮投降,敘州、馬湖二府平定。【《庭聞錄》,卷3;參見《清世祖實錄》,卷132,2頁。】

  八月初,將軍都督楊國明率眾千餘人降。下旬,揚武伯廖魚率兵600、馬150匹降。

  九月末,將軍楊武、劉啟明率官吏90人、兵3 896人、馬2 200匹、象4頭從騰越邊外來降。還有陳建、郝承裔等也來投降。

  南明永曆政權維持了14年,終於垮臺了,在永曆與部分臣屬逃亡緬甸後,它留在雲貴或四川的余部如水之歸海,紛紛投向清政權,表明永曆這個小朝廷已經土崩瓦解,極少有再生之可能。

  「滇黔雖入版圖,而伏莽未靖,徵調猶繁。」【《清世祖實錄》,卷131,13頁。】李定國等還留境內,繼續從事抗清活動,他的影響還在,仍有極少數人忠於南明,堅持不降,甚至降而複叛亦有之。這給三桂帶來點小麻煩。不久,便發生了沅江叛清事件。

  沅江土司那嵩、那燾父子接受李定國的指令【《清世祖實錄》,卷130,11頁,將那嵩寫作「那松」。】,暗中聯絡已降清的高應鳳、朱養恩和石屏總兵許名臣、土司官龍讚揚,及其以東的各土司,他們「歃血鑽刀」準備起事。據三桂得到的情報:李定國已將妻子送往沅江府作人質,將金銀財物抬送沅江,並令沅江、普洱諸土官由臨安(雲南建水)出兵,等清兵出邊進剿永歷時,乘其空虛,就來「搶雲南」。那嵩等認為,雲南糧食到九月就吃盡,清兵「馬匹糧草俱無」,是支持不下去的,便決定九月起事。三桂得此情報急速上奏朝廷。世祖下令:由三桂與都督卓羅等必於九月內「行兵進剿」。【《明清史料》丙編第2本,93頁,「戶部題本」。】果然,順治十六年九月,高應鳳、許名臣殺了石屏知州官,奔元州,那嵩便趁機舉兵反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