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五八


  世祖還指出,如果馬匹疲弱,暫停進軍,要等待安遠靖寇大將軍信郡王多尼到達後,再開始三路進攻。原來,世祖為增強進攻雲南的兵力,已派多尼為將,自北京率部赴貴州,與三桂的四川兵、趙布泰的廣西兵「會期取雲南」【《貳臣傳·洪承疇傳》甲中。】,並指令他為三路大軍的統帥。在他到達貴州前,吳三桂與其他兩路軍可以得到充分休整。與此同時,他調整部分將領,命令駐守貴陽的甯南靖寇大將軍羅托在信郡王多尼抵達貴州、向雲南展開進攻時,可立即返回荊州,以加強這一要地的防守。

  三路大軍統帥接到世祖諭旨,就地待命、休養,等信郡王多尼到來再作進兵的籌劃。

  清兵雲集貴陽,糧食嚴重不足。洪承疇報告說:到貴陽後,各府州縣都是空城,只有貴陽存米七千余石,稻穀四千余石,只夠一月食用。他決定採取分散駐兵,就地取糧。他的部隊駐於鎮遠、偏橋、興隆、清平、平越等處,「各自買米,並尋野菜和米充饑」。三桂兵除駐遵義,還分駐烏江、息烽等有遺糧的地方;廣西趙布泰兵駐獨山州,就近購糧。另外,又動員當地軍民、土司、苗人預納本年秋糧的一半,接濟清兵。【《貳臣傳·洪承疇傳》甲中。】

  順治十五年九月,多尼率軍自荊州進至貴州平越。召吳三桂、洪承疇等馳赴平越府(貴州福泉)附近的楊老堡(平越州東南的楊老驛),舉行軍事會議。吳三桂聞命,自遵義南馳六百里,及時趕到這裡。信郡王多尼、征南將軍趙布泰、經略洪承疇、貝勒尚書杜監、固山額真宜爾德、巴沙漠、卓羅虎沙等各路統帥和主要將領差不多都同時到達。

  會議於十月五日舉行。由多尼主持,經共同討論,很快就制定出進攻雲南的作戰方略:大軍仍分三路進攻,以吳三桂為北路,自遵義出兵,取道水西(黔西),攻取七星關,至昆明,計行軍一千五百餘裡;以趙布泰為南路,自都勻(貴州都勻市)出師,沿廣西,貴州邊界,經平浪、永順(廣面板嶺東),出安隆所(貴州安龍),直趨黃草壩、羅平州,至昆明,計行程一千八百餘裡;多尼自為中路,由貴陽出兵,經關嶺(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鐵索橋,進入雲南,至昆明,計行程一千餘裡。三路大軍約定:十二月會師昆明。會議還議定:貝子羅托同洪承疇留守貴陽,督理糧餉。承疇特派遣他的右標提督張勇等隨信郡王出征。【《清世祖實錄》,卷123,2~3頁,參見《小腆紀年附考》,卷19,《貳臣傳·洪承疇傳》】

  軍事會議一結束,三桂兼程趕回遵義,立即著手準備進軍雲南。

  清軍統帥在楊老堡部署軍事進攻的情報,很快被南明永歷朝廷所偵知,慌忙命晉王李定國部署迎戰。定國受永曆重托,特命大將馮雙禮扼守雞公背,距貴陽僅數十裡。雞公背以雞公河而得名,該河出廣順州(貴州長順北),流經清鎮(貴州清鎮)、修文(貴州修文)注入烏江。定國以此路軍阻擊清多尼中路軍,又以大將張先璧據守南盤江的黃草壩。盤江又叫牂牁河,分南北兩支流:北流為滇黔交界,稱北盤江;南流為滇粵(廣西)交界,稱南盤江。黃草壩(貴州興義)在南盤江北岸,正處雲貴交界附近貴州一側。定國在此設重兵,阻擊清南路(或稱東路)的趙布泰軍。李定國親自守北盤江的鐵索橋(貴州晴隆與永寧之間的盤江之上),欲以三路軍恢復貴州。同時,另遣鞏昌王白文選出西路,率部四萬人馬守七星關(貴州西部六沖河之畔,約當楊家灣附近,又名七星關河),並進至生界立營,擺出進攻遵義的態勢,實則是牽制三桂之師,以保證其他三路軍的順利阻擊。【《小腆紀年附考》,卷19,18~19頁。】

  可惜,李定國的這番部署為時已晚。本來,在清統帥多尼未到貴州前,吳三桂、趙布泰、羅托等部各駐一地,互不統屬,所謂「大眾未集,其勢可乘」【《小腆紀傳·永曆下》,卷6,71頁。】。如果李定國抓住這一時機,集中優勢兵力,攻其一處,很可能奏效。還在七月間,李定國率師至關嶺(貴州關嶺),在一座漢朝某將軍祠前,殺牲畜祭祀誓師,他倒下一杯酒,發誓說:「定國奉命出師,不以身殉社稷佐中興者,神威當截其頭!」說完,命諸將都發誓,表示誓死報國,誓畢而飲。【《爝火錄》,卷28,925頁。】

  誓師後,定國並沒有發動進攻,卻觀望、徘徊、喪失了戰機。等到清軍三路集結,向雲南大舉進攻時,才全力迎擊,事機已不可為!他先由中路出關嶺,張先璧路已告急,便移師黃草壩。過了一段時間,越過石關,駐營於遮炎河,而駐守雞公背的馮雙禮軍,因地處峻嶺,糧少,運輸十分困難,兵士吃不飽。白文選部駐守的生界,孤懸滇、蜀交界之處,聲援無法達到。很明顯,李定國已把他的部隊部署在孤危之地,彼此很難聯絡,如遇意外,無法救援。當時,凡懂得點軍事常識的人都深感憂慮。【《明季南略》,卷15,477頁;《小腆紀傳·永曆下》,卷6,71頁。】

  十一月初十日,吳三桂統率本藩四旗兵及援剿左路鎮總兵沈應時、右路鎮總兵馬寧等,自遵義出師。三桂自遵義出師時間,【《清世祖實錄》不載,《小腆紀年附考》、《小腆紀傳》皆載於「十二月甲子」條下;《爝火錄》與《明季南略》分載於十一月十二日或十日條下。《貳臣傳·洪承疇傳》載三桂於十月出師。考諸各書,《小腆紀年附考》與《紀傳》所載「十二月甲子」,系指三桂已師至天生橋,故出師當在十二月之前,即十一月間。《爝火錄》載十一月十二日白文選聞三桂出師,退守七星關,《南略》載十一月十日三桂出師,當為準確。】白文選得報,於十二日天剛亮,率部由生界退回七星關守險。此關四周環山,猶如石壁矗立,山下關前有一河,名叫七星關河,水勢洶湧;山上林木參天,中有一線天相連,形如橋樑,故稱為「天生橋」,其實並沒有橋。三桂早做了準備,在遵義時已物色到入雲南的嚮導,給予特別優待,早晚詢問去雲南的路程,默默地記在心裡。

  十二月二日,三桂率部經水西趨天生橋,在苗族等少數民族居住的以烈安營,絲毫不露下步的去向。第二天一大早,忽由天生橋抄襲烏撒軍民府,扼住七星關大道,截住白文選的逃路,但白文選偵知三桂從別路越過險要進兵,慌忙放棄七星關,向西南方向逃至可渡橋(位雲貴邊界可渡河)。守橋將馬賓已率部逃走。白文選即放火燒橋,逃入雲南,駐守霑蓋州(曲靖北,今仍名),無心禦敵,擔心家屬安危,打算奔回昆明。三桂便進抵烏撒軍民府。

  信郡王多尼揮軍進至安莊衛,斬殺一位劉姓明將。渡過盤江,至松嶺衛,擊敗白文選部兩萬兵馬的抵抗,迅速向昆明推進。這時,趙布泰部從貴州都勻進軍,直取安隆,攻勢甚猛。進至盤江的羅顏渡口,明兵據險防守,將船沉沒,不得前進。清軍得到泗城土司嶺繼祿(有的寫作「魯」,音同異字)為嚮導,取出沉船,乘夜渡河,攻陷安隆。總兵張騏戰死,前來援救的李定國副將張成亦戰死,參將吳子聖敗逃。李定國得報,率三萬將士前來增援,在安隆附近的羅炎河、涼水井(興義東)與清軍展開激戰。明兵發槍炮,清軍出弓矢,勝負不分。激戰將近半天,明兵不支,定國驚慌,棄營敗走,退保北盤江。各鎮將士見定國敗,也都一哄而散。【《小腆紀傳·永曆下》,卷6,71~72頁。參見《清世祖實錄》,卷123,3頁。】此次戰鬥,定國部將三十餘人都戰死,其妻子家屬被趙布泰俘獲,處死。【《滇粹·李定國傳》,56頁。】趙布泰部由普安州進入雲南。

  多尼中路軍擊敗馮雙禮於雞公背,追至北盤江,明各將爭相逃奔,定國孤軍難支,下令焚毀鐵索橋,退至昆明。白文選也間道逃回。幾次大戰,南明損失慘重,「僵屍遍野,腥血成渠」。兵民死難的不下三四十萬(?),都是過去十一年來湘桂川滇黔之精銳,百戰所養成的精華而死於一旦!【《滇粹·李定國傳》】

  清軍制作浮橋渡過盤江,直抵曲靖,明知府蓋世祿投降。十二月中旬,三路大軍在此會師。

  清軍推進至曲靖(今仍名),距離昆明不過數百里,南明永曆政權眼看面臨著滅頂之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