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四五


  卷中 清初藩王

  一、千里西遷

  在南明的弘光政權、農民軍的大順政權相繼垮臺後,初步形成了清朝的一統局面。但是,全國的形勢還很不穩定,在已佔領的許多地區,又出現了反復,已歸順清朝的原明將吏,屢屢發生複叛事件。如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十二日,南京城內百姓與城外反清力量合謀起事,消息洩露,為首者30人被擒斬。至十八日夜,以亡明潞安王、瑞昌王為首,率兵2萬餘人,分三路進攻南京,被清軍擊敗。【《清世祖實錄》,卷24,3頁。參見蔣良騏《東華錄》,卷5,83頁,中華書局版。類似的事件,大量地反映在清官方記錄之中。參見《清世祖實錄》及《東華錄》順治二至六年間紀事】。這些意料不到的「反叛」活動,已使清政權感到惶懼不安。

  在弘光政權覆亡之後,明朝宗室又成立了隆武政權、魯王監國政權,稍後又有永曆政權,繼續與清朝相對抗。分散在各地的明朝遺忠孤臣,因為不甘心歸入清政權,也在從事反清活動,不斷地給清地方政權製造麻煩。對清威脅更大的仍然是農民起義軍。首先是張獻忠已在四川建大西政權,正在發展自己的力量。李自成雖然犧牲,他的余部還保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佔據地方,繼續從事抗清的軍事活動。清雖然攻滅了弘光政權,佔領了南京,仍有廣大的地區尚未攻取,如四川、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湖南、湖北部分地區等,不是被農民軍佔有,就是為南明所掌握。

  所有這些抗清活動,集中發生在順治二年到七年、八年之間。總的看,他們的活動還是很分散的,沒有形成集中統一的力量。然而,從他們所控制的廣大地區和掌握的強大的軍事力量來看,清統治集團已深深地感到嚴重威脅,這關係到清能否長久立足中原。形勢還是相當複雜而嚴峻的。特別是長江以南,東南沿海,以及西到四川,這一廣大地區仍然控制在南明或農民起義軍手中,直接影響到全國的形勢動盪不定。面對這一危險的局勢,攝政的多爾袞是無法樂觀的。如何穩定形勢,儘快奪取未佔領的地區,殲滅各個抗清的武裝力量,是擺在首要地位的頭等大事。多爾袞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靠軍事手段,才能最終實現一統天下的宏偉的政治目標。從順治二年下半年開始,多爾袞不斷選將命帥,派出一支支部隊,攻取未佔領的地區,並到各出事地區,掃蕩一切敢於反抗清政權的軍事與政治勢力:

  順治二年十一月,以駐西安的內大臣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會同右翼固山額真墨爾根侍衛李國翰等進軍四川,征剿張獻忠的農民軍。【《清世祖實錄》,卷21,8頁。】

  年底,以貝勒勒克德深為「平南大將軍」率師向湖廣進兵。

  三年正月,以和碩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師進川,合剿張獻忠。【《清世祖實錄》,卷23,9頁。】

  二月,任命多羅貝勒博洛為「征南大將軍」率師征福建、浙江。【《清世祖實錄》,卷24,16頁。】

  四月,多爾袞以皇帝的名義,通知兵部:命令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續順公沈志祥各統所部騎兵,於五月初一日先趕到北京,其步兵可派委官率領,也同時啟程,隨後至京。【《清世祖實錄》,卷25,14頁。】沒有說明調動意圖,但孔有德等人也明白,把兵馬調進京,必有出征之舉。

  五月,得到蒙古蘇尼特部落騰機思等王公貴族叛亂,率部叛逃喀爾喀(外蒙),即命和碩德豫親王多鐸為「揚威大將軍」,同多羅承澤郡王碩塞等,統率大軍征討。【《清世祖實錄》,卷26,2頁。】

  八月,正式下達命令委任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會同耿仲明、沈志祥等率滿蒙漢八旗兵往征湖廣(湖南)、兩廣(廣東、廣西)。【《清世祖實錄》,卷27,21頁。】數日後,又令尚可喜率部赴孔有德軍,協征湖廣等地。【《清世祖實錄》,卷27,22頁。】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原明降將江西總兵金聲桓據南昌叛清。三月,命固山額真譚泰為「征南大將軍」,統兵赴江西平叛。【《清世祖實錄》,卷37,18~19頁。】

  ……

  滿洲、蒙古、漢軍八旗將士相繼出征,投入新的戰鬥。孔、耿、尚「三順王」與續順公沈志祥已經率部進關,奉命南征。只有吳三桂尚未得到應徵的命令。不過,他從朝廷一系列的調兵特別是孔、耿、尚也被調走來判斷,他已感到自己在錦州的日子不會很長了。果如所料,順治五年初,朝廷向他下達了攜家西征的命令。他立即回報啟程赴京的日期。接著,二月十五日,他又向朝廷寫了一份奏摺,請示他走後家事如何處理。他寫道:

  本藩(吳自稱)奉命西遷,已將起行日期奏報外,但本藩生於遼,長於遼,有祖父墳園葬立中後(所),叨蒙皇恩特賜葬祭。今本藩領全家及官兵全家往西剿撫,本藩思源之念雖殷,不敢私自留人看守。中後原有本藩安設莊田拾處,今留人丁百餘,並本藩兄吳三鳳、部劄遊擊張羽高督率看守,以備祭掃。懇祈皇上、皇叔父攝政王洪慈,俯勅戶部,准給原設莊田留人看守墳園,即本藩之祖父得沾聖恩於九泉,本藩矢忠之心得圖報于萬一矣。【《明清史料》丙編第7本,658頁。】

  從這份奏摺,我們知道,不僅他死去的父母、弟弟已受到優恤,而且他的祖父也給予「特賜葬祭」。以往凡有所請,朝廷無不恩准。這次要求留下哥哥吳三鳳和一名遊擊將官督率百余人看守莊田,祭掃祖墳,朝廷不會有異議。為了免除他的後顧之憂,安心西征,主持朝政的多爾袞自然是滿口應承的。三桂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便迅速料理好家事,整治行裝,攜帶家眷,率騎兵先行進京,步兵隨後進發。

  四月二十二日,順治皇帝召見吳三桂,當面慰勞,賜宴一次。【《清世祖實錄》,卷38,8頁。】三桂在京整整滯留一個月,一方面做各種準備,一方面等待後續部隊。至閏四月二十一日,三桂即將離京西行,順治帝在他新建成的居所位育宮(此宮建成于順治三年十一月,見《清世祖實錄》,卷29,10頁),賜吳三桂宴,為他餞行。宴後,又賜他蟒袍一襲、涼帽一頂、金黃帶一圍、玲瓏撒袋一副、一套弓矢、鞍馬一匹。【《清世祖實錄》,卷38,12頁。】

  吳三桂此次不是臨時奉命征伐,而是戍守已得疆土,朝廷要求他攜帶家眷西遷。他鎮守的地方是陝西漢中,駐地南鄭,即與四川北部相毗鄰的地區。因為三桂即將赴陝西鎮守,朝廷採取一項措施,決定在陝西設「遼學教官」一員,每科中舉人兩名、歲貢兩名。同時,考慮到永平府還有一大批遼人定居,特將永平府寓學改為「遼學」,裁教官一人,留一人,每科取舉人三名,歲貢三名。【《清世祖實錄》,卷38,10頁。】這都為的是照顧三桂攜帶一大批遼人赴陝西,在那裡安家落戶,使他們主要是他們的子弟能得到就學和應試的機會,讓他們安心地在陝西待下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