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莽 | 上頁 下頁 |
七 |
|
有一次,武帝劉徹又有病了,按照他晚年的習慣,只要一有病,准得往政治方面去找原因,看看又是什麼人在暗中做手腳。於是,那一幫慣于看皇帝眼色行事,善於拍天下第一馬屁的東西又有機會展示才華了,他們調查來調查去,沒有發現什麼駭人聽聞的新動向,就又打起了在押犯的主意,向武帝報告說,長安監獄裡面有天子氣,而這就是您老人家的病根兒所在。 武帝也是老糊塗了,就派遣了不少使者,分頭到長安城各所監獄裡去,凡是在押犯,不論罪名輕重,一概殺頭,以斷絕那股「天子氣」。奉命到郡邸獄行動的是內謁者令郭攘,這傢伙懷揣聖旨、腰掛寶劍,一心一意想出色完成任務,半夜三更加班工作,誰知夜色中的郡邸獄大門卻對他緊閉著,丙吉硬是不讓他進去。隔著監獄的大鐵門,丙吉還振振有詞:「你不就是沖著皇曾孫來的麼?皇曾孫,沒錯,倒是在我這兒關著呢。可你要想殺他,那就沒門兒了。我告訴你,就是普通的平頭百姓,沒有罪名也別想殺他,更何況是皇帝的嫡親骨肉重孫子!」 整整相持了一個晚上,郭禳到了兒也沒能進得去郡邸獄的門。這個被人割去了男人根本,因而心理變態的內謁者令,氣得渾身發抖,用他那女人般尖細的嗓子,擱下幾句硬話:「好你個老不死的丙吉,你敢抗旨不遵,當心你的腦袋!」 這可不是幾句找面子的場面話,郭攘當真到武帝面前,惡狠狠地告了丙吉一個刁狀。 他原本以為武帝一定會大發雷霆,給丙吉一個嚴厲的處分,說不定真會要了丙吉的腦袋,給他這條忠實走狗出一口惡氣。 沒想到武帝沉吟片刻,點了點那顆畢竟充滿著一代英主的睿智的龍頭:「丙吉的話有道理,朕險些又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這是老天爺的意思呀!」 這位英主,終於做出了一個英明的決定:大赦天下。 劉詢的性命,就這樣又一次被丙吉保住了。丙吉親自把遇赦的劉詢用車送到劉詢的奶奶史良娣的家裡,由已故史良娣的家人們撫養。到後來,武帝又命人把劉詢接到皇后居住的掖庭。掖庭令(宮中官名)張賀也是個好心人,曾經服侍過劉詢的爺爺戾太子劉據,如今一見故主遺孤,自然盡心奉養,用自己的傣祿,資助劉詢念書。 正是在掖庭期間,劉詢娶了他的第一個妻子。 張賀本來打算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劉詢的,跟兄弟有將軍張安世一商量,正在輔佐年輕的新皇帝昭帝劉弗陵的張安世大不贊成:「大哥您傻不傻?都說人往高處走,水才往低處流呢!那小子是戾太子的後人,這輩子能以一個老百姓的身份穿衣吃飯,就算不錯了,您幹嘛要把孫女許配給他?真不知道您是怎麼想的!」 張賀想想也對,這事兒就此作罷。可是看著劉詢一天天長大,就沖著故主戾太子的面子,也該給他張羅一門婚事才是呀?自己的孫女不行,乾脆尋覓別人家的女孩子吧!找來找去,找到自己的下屬許廣漢,把這門親事照顧他吧。 許廣漢和張賀一樣,也是個宦者,也就是後來人們說的「太監」。也許您要問,太監不是都沒那話兒嗎?怎麼還有孫女、女兒許給劉詢呢?這裡面有一個小小的原由,且聽我慢慢道來: 西漢時候宦者的地位很低,大部分是由犯了死罪的人充當。根據當時的刑律,那些死罪的犯人,如果自願,可以用宮刑來代替死刑。所謂宮刑,就是閹割男子的生殖器,這是一種極不人道的殘酷刑罰,受刑者在被處官刑之後,因創口極易感染中風,為苟全性命,必須呆在像養蠶用的那種保溫條件較好的小黑屋裡,不見風光蹲上百日,創口才能癒合。所以,古書上有時又把宮刑叫做「蠶室」,受宮刑叫做「下蠶室」。 至於官刑究竟怎樣實施,是只割去男子的睾丸,還是只割去他們的陰莖,或者兩者無一倖免,這就不見幹正史記載了,只能從零星的文獻中窺見點滴。據分析,應該是全部割掉,因為歷代常有一些太監閹割不淨而夤緣入宮,像明代的魏忠賢,就是因為自己施行閹割術,方法不對,割得不徹底,結果成了孽根尚存的假太監,入宮後才會時有性衝動和不完全的勃起,鬧出了和朱由校的奶媽客氏發生曖昧關係、穢亂宮鬧的醜事。不過在清代也有不採取閹割方法而淨身的,這一般是以幼年男童為對象。據已故京劇大師齊如山先生介紹,男童出生不久,抱入宮中,由閹官用拇指搓磨童子睾丸,起初力量不大,漸漸指力加重,一直到童子痛楚啼哭為止。如此每日三次,經年不輟,睾九隨之萎縮,長年如此,即使人已長大,睾丸卻已被消化吸收,性能力自然也就喪失了,或者說根本就不曾有過更為貼切。這種破壞童子睾丸而達到淨身目的的辦法,表面上看似乎「科學」一些,也「人道」一些,但這些都是政治上的專制、道德上的野蠻和科學技術上的恥辱。 西漢時大概還沒有發明那種破壞童子睾丸的方法,而且即使發明了,對已經成年的死罪犯人也不適用,因此還是施用手術法。在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宮刑受害者,就是曾經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名言的那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司馬遷先生了。他在受宮刑之後,壯志不衰,發憤著書,才有了那一百三十篇《史記》流傳千古,也使他這「刑餘之人」流芳百世。至於其他的受刑者,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他們大多由於失去了性能力,而被送入內宮,成為一種「中性」的、供人役使的奴隸,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太監」。 嚴格說起來,「太監」一詞最初並不是閹人的代名詞。「太監」這個詞最早見於唐代。唐高宗龍朔元年,即公元661年,當時的皇帝李治曾經搞過一次宮廷辦事機構的小小的「改革」,下詔把掌管皇家車輦、服飾的殿中省政稱為中禦府,把國子、少府、軍器、將作、都水五監的一、二把手改稱為「太監」、「少監」。太監的稱謂正式宣告誕生。不過,這時的「太監」,並不一定都是由閹人充任。到了明代,才出現了宦官機構二十四衙門中的十二監,即: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禦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這十二監的長官,才是真正的「太監」,都必須是被閹割過的男子,後來,人們把那些並不擔任「太監」的宦官,也叫做「太監」,不過是一種「尊稱」而已,就好像把並不擔任「將軍」職務的軍校尊稱為「將軍」一樣。 許廣漢和張賀,都是因為犯了死罪而用宮刑代死的,在受宮之前,那話兒曾發生過作用,這樣一說,大家就會明白為什麼西漢的宦者還會有兒女了。許廣漢年輕時在昌邑王劉賀的手下當過負責侍從職務的郎官。這個「郎」,是當時年輕人躋身上流社會的一個重要階梯,一般的大官,都是從郎這一級慢慢提拔起來的。可惜許廣漢剛踏上這個階梯,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從此失去了青雲直上的機會。事情的起因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一個馬鞍子。 有一次,他跟隨漢武帝去往甘泉宮,恰好他的坐騎沒有鞍子,急中生智,就順手拿了別的郎官的馬鞍子來用。結果自然是被告發,而且被議定為「隨皇帝出行而犯盜竊罪」,按律當斬。壯志淩雲的許廣漢當然不願就此結束性命,好在還有一條以官代死的路好走,在「性」與「命」之間,他很理智地選擇了後者。咋呼一刀下去,斬斷塵緣、割去孽根,許廣漢成了「了」無牽掛的人。在蠶室熬過一百天,出來當了個掌管宦官事務的小官「宦者丞」,誰知好運不長,這位老兄再一次犯了錯誤:有一次左將軍上官桀謀反,許廣漢奉命搜查他的罪證,在上官桀府邸中一間不起眼的偏房裡,他看見了同樣不起眼的東西——幾千根繩索。這明明是一次絕好的將功折罪的機會,可惜又被他錯過了,他根本沒細想,上官桀又不是開繩麻商店的,要這麼多繩子幹什麼?就是上吊,有一根也就夠了。等到第二批搜查人員向上司彙報,說那些繩子就是上宮桀謀反的鐵證,是用來捆綁忠於皇帝的大臣的,這時候,許廣漢才跳著腳地罵自己笨蛋,那話兒沒了,難道連眼珠子也沒了麼?下過蠶室,難道聯想能力也隨著性能力一起被閹掉了麼? 於是又被論罪,被貶為在掖庭看管罪犯的小吏——「暴室嗇夫」。許廣漢也夠窩囊的了,錯誤是越來越多,官卻是越當越小,連身上的零碎也是越混越少了。 正在為自己的前途悲觀失望的時候,張賀找上門來了。 「許老弟,有一件事情想和你商量商量。」 張賀是許廣漢的頂頭上司,如今親自登門造訪,說話又這麼客氣,弄得許廣漢受寵若驚,忙不迭地讓座,敬茶,還把女兒許平君叫出來:「快,叫大爺。」 「不用不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