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陶淵明 | 上頁 下頁 |
一六 |
|
《歸去來兮辭》是積半生之體會而發自深心的呼喚。「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蕩,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歸來吧,田園都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去?那才是自己的安身之所啊!既然已經認識到心靈成了形體的奴隸,何必還耽留不返、惆悵獨悲。詩人悟到十三年間五番入仕實在是誤入歧途,今天的歸返田園才是正確的選擇。 沒有那樣的經歷也不會有此時的認識,現在返歸還不算晚,歸舟輕快,歸心似箭。詩人的心已經累了,只想趕快回到安寧的家園。 歸心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共同體驗,尤其那些浪跡天涯的遊子,以及那些奔走江湖、上下求索的文人志士。 人之一生從掙脫母腹、掙開母親懷抱起,就在不斷遠離生之本源,去探尋、求索許多若隱若現、美麗迷離的東西,從孤獨走向孤獨,不論其間有多少歡樂、繁華,都將被時間流水洗去,只剩下心靈的孤獨與歸返家園、葉落歸根的一念。陶淵明此時已經四十一歲,跋涉得夠久了。他需要真正的徹底的安寧,而不再是那些奇麗而虛幻的信念與夢想。他的歸田,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歸隱。那種不食周粟,不仕新朝,不與濁世同流合污以及避禍患於亂世的歸隱,而更是人到中年後的歸根,是踏遍萬水千山、飽覽滄桑之後的歸返精神家園。歸隱之士總還懷有再出的念頭,尤其如唐朝終南山之隱士,以隱博名,以隱求仕。歸根卻是回到母腹回到母懷,靜待重歸於塵土。 正因如此,詩人才卸去了所有負荷,心靈完全放鬆,神思飛向了家園。他暢想初歸的情景:「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侯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以盤桓。」 稚子歡天喜地相迎,將要荒蕪的家園因主人的歸來而頓顯生機。詩人自斟自飲,打量著久別的庭院,無限開心。住室雖窄,也可安居,只要知足,就能常樂。沒有交遊,每天獨自在園中走走,自有趣在其中。拄著拐杖走走停停,悠閒自在,有時抬頭看天,雲朵無憂無慮地從山巒間飄起,鳥兒疲倦後飛回家園。詩人也倦了,如今終得安寧,像閑雲一樣自然舒卷,真是鬆快無比。 賦之第三節繼續暢想今後的田園生活:「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複駕言兮焉求?」 詩人的心性與世俗格格不入,但這裡詩人更認為是世道違背他的願望。歸因雖然不同,但息交官場的一切交遊,重駕牛車下田耕作的決心同樣是下定了。「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在與親友的閒談中感到溫情的寬慰,在調琴觀書中忘卻心中的憂愁。除此以外還有農事、出遊以為寄託:「農民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中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或忙於農事、或忘情山水,好一派逍遙自適的隱者情懷。「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樹木逢春欣欣向榮,泉水涓涓長流不息,萬物得時生機蓬勃,詩人卻將老死,他無限感慨,而尤為珍惜這眼前的風物、這有限的人生,並從中悟到永恆的哲理,將主體精神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達到忘我的境界。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二句,得陶淵明賦中這四句的真意,既為自己身同沉舟病樹、垂垂將老而悲,更為自然萬物的永遠欣欣向榮而喜,只有融我于自然,精神才能超脫肉體的約束,擺脫物質的羈縛,而在天地間獲得永生。到了這番境界,「吾生將休」又何足道哉? 詩人的心境在體驗田園山水,感悟自然物理的過程中得以昇華,棄絕塵世的意志也擺脫了最後一絲疑慮而進入了審美的境界:「已矣乎,寓形宇內複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臣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成敗與生死是困擾人類心靈的兩大難題,尤其生死之憂一般人難以化解。陶淵明退隱歸來,已經不計成敗,如今忘情自然,又不在乎生死,所以才能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或趁良辰獨游,或於農時勞作,或登高崗縱情呼嘯,或臨清流慢聲吟詩。樂天知命,詩人不再有一絲疑慮,順其自然,就這樣走向生命的盡頭。 陶淵明的忘成敗、忘生死是基於對生命本質和人生真諦的感悟,並非是屢遭挫折後的消極沮喪、悲觀厭世。他是在認同天命,也就是人生的某種必然的前提下,不再有幻想,不再有大喜大悲大驚大憂,而從平凡的田園生活中,從農事、琴書、出遊中一點點體驗人生的樂趣。他是現實而有寄託的,不是在幻想失落之後倍覺空虛。平平淡淡,從從容容,但絕不是萬念俱灰、心神已滅。看透一切,而後找到自己的位置,求得心與物的和諧,在豐富的體驗中融我於物,做到物我兩忘,這才是真正的隱者。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處境中應當有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作為。強求和普遍推行陶淵明的這種樂天知命的隱者心態,實在是對詩人的誤解。 《歸去來兮辭》既是陶淵明終生不仕的宣言,也是他創作的又一高峰。這篇賦融敘事、摹景、抒情、悟理於一體,給人多層次的美的享受。他筆下的景物,菊花、孤松、無心出岫的雲、倦飛知還的鳥,無不賦予了個人的品格與情操,成為富有靈氣和人格的生動形象。該賦文字流暢優美、句式變換自然、音節和諧、感情真摯,是歷代賦中不可多得的佳篇。北宋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此譽當不為過。 人生逢極大轉折,易生深思動至情,悟妙理出奇文。《歸去來兮辭》產生于陶淵明兩種人生的交接點,是詩人前半生全部情感體驗和思想認識在內心激烈交鋒而終於悟徹、風平浪靜之際的產物。它標誌著詩人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