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陶淵明 | 上頁 下頁
一四


  陶淵明居田園時不堪清貧、寂寞,出仕又苦於奔波、思念田園,陶淵明的這種矛盾心理,不能簡單謂之「圍城心態」。圍城心態有時僅是對擁有的不珍惜,視得不到的為可貴,但有時則是找不到位置或尚未找到歸宿。無論城裡城外,都是暫寄之所,所以思出思入,總不安寧。這是很多人註定難免的折騰。不到日暮途窮,不會有大徹大悟。陶淵明的心態是偏向于田園的,時世、心性等種種主客觀原因決定了這點。但倘若不在另一條道上走到頭,直至完全厭棄,他是不會決然歸去的,歸去也不會有徹底的安寧,不會有找到歸宿找到精神家園後的輕鬆與欣喜。年齡也對人的心態起作用。青年、壯年都不會甘於寂寞,總想再折騰一番,而年紀大了,心也就淡了。

  此時,四十歲的陶淵明尚未完全知曉和認同天命,所以他還要繼續求索奔波。離開劉裕後,他沒有回家,而是「跳槽」到了建威將軍劉敬宣帳下任參軍。劉敬宣就駐軍在他的家鄉潯陽,離柴桑很近。陶淵明既知劉裕帳下不可久留,又不甘心這麼快就帶著空空的行囊返回家園,只好暫寄劉敬宣帳下。劉敬宣軍府離陶淵明的家鄉不遠,陶淵明可以不必「心憚遠役」,而且進退自如,聊持觀望態度。這時陶淵明已經四十一歲了。

  這年三月,晉安帝複位,劉敬宣自表解職,陶淵明奉命使都,經錢溪時,作了一首詩《乙已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我不踐斯境,歲月好已積。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微雨洗高林,清飆矯雲翮;眷彼品物存,義風都來隔。伊余何為者,勉勵以茲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終還在歸舟,諒哉宜霜柏!」

  詩人由依然如昔的山川,認識到風雲變幻、歲月遷移中也有不變的風景、有不變的人生哲理,再次對自己的忙忙碌碌、勉強從事這種苦差表示懷疑,欣羡大自然中萬物各得其宜。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句重複《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中「真想在初襟,誰謂形跡拘」的意思而又有所轉折,一個「似」字表明他的心從來就不曾為形跡所拘,素志不可移的決心已日漸不可動搖。他越來越懷念田園,想著要乘船歸田去,像嚴霜中的松柏那樣堅定不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