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陶淵明 | 上頁 下頁


  《規林二首》是陶淵明奉命出使京都,返途中經過江西,準備順道省親而被風所阻時寫的。其一,以「行行循歸路,計日望舊居」起句,既寫出他歸心似箭,想要早點見到慈母、親友,「一欣侍溫顏,再喜見友于」的心情,也流露出他對仕宦生活的疲累和厭倦。「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歸路彎彎曲曲,太陽又早早西墜,「江山豈不險,歸子念前途」,一語雙關,寫出作者對世道艱難、前途莫測的憂慮。「凱風負我心,戢戢守窮湖」,南風違背我的心願,使我只好停船困守在這荒僻的湖上,言外之意,既是嗟歎生不逢時,在仕途無所作為,看不到前程,又是愁苦生計艱難,尋不到一方清靜樂土,進退兩難。「高莽渺無界,夏木獨森疏。誰言客舟遠?近瞻百里餘。

  延目識南嶺,空歎將焉如!」越過繁生草木,家園已經在望,卻不能夠投入她的懷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是到家也不能久留,還得懷持一線希望,去宦海浮沉掙扎。

  《規林二首》之二,著重寫行役之苦和對故鄉的懷念。「自古歎行役,我今始知之。」因公務而在外跋涉,這份辛苦作者其實是早就感受到了,只是今日歸舟為風所阻,才尤為強烈地體會出來。「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崩浪聒天響,長風無息時。」萬水千山舉步維艱,還有難以逆料的風波,經歷了這麼多的險阻,於是「久遊戀所生」,想回到生我養我的母親身邊,卻不知「如何淹在茲,」耽留在這個陌生的地方。「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當年詎有幾,縱心複何疑!」田園美好,官場不值留戀,大好年華能有幾多,不必這麼忙忙碌碌,身心交疲,還是歸還田園,過那種隨心所欲的生活吧!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作於次年即陶淵明三十七歲那年,他赴假途中經過塗口,友人臨流送別,因作詩抒懷,表明做官是違背自己心願的,準備棄官歸田,以潔身自好。「閒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詩書敦宿好,園林無世情,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詩人回顧自己出仕前的生活,遠離塵事,沒有世俗的人情纏繞,誦讀詩書,養性怡情,悠閒自得,可不知自己怎麼拋棄了這一切,跑到西荊來做官。

  「叩點新秋月,臨流別友生。涼風起將夕,夜景湛虛明。昭昭天宇闊,青青川上平。懷役不遑寐,中霄尚孤征。」月亮升起時開船出發,對著前來送行的朋友,詩人慨歎自己公務纏身,顧不上睡覺,半夜裡還要孤身遠行。涼風蕭蕭,月光冷冷,遼闊的天空和平坦的大地使詩人更覺淒清。「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詩人認識到像甯戚那樣以悲涼低沉的歌聲向桓公自薦而被舉為上卿,不是他所能和所願做的,歸田隱居,與家人並肩耕種才是他的心願。「投冠旋舊墟,不為好爵榮。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棄官還鄉,決不為高官厚祿所誘惑,在簡陋的茅屋裡修身養性,自己會覺得這就很不錯了。

  從以上三首詩看,當官已成了陶淵明的一種心理負擔,一種精神折磨。

  顯然,俯仰由人的小吏生活,扭曲了心高氣傲的詩人的靈魂,他決然要摒棄爵祿榮利的夢幻,回到安寧靜謐的精神家園了。

  這時節,農民起義軍與官軍連續作戰,五月,義軍攻下淶口,與官軍激戰于刑浦、山陰,官軍大敗,朝廷震驚。十一月,孫恩又大敗官軍于余姚,時局更加動盪。陶淵明情知仕途更加艱險,隱心日重。401年冬,生母孟氏去世,陶淵明回鄉居喪,再度從仕途解脫出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