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唐太宗 | 上頁 下頁 |
三七 |
|
§第二十章 虔誠佛事 唐太宗晚年對佛教的態度轉向虔誠,在他駕崩之年,曾數告玄奘:「朕共師相逢晚,不得廣興佛事」,大有相見相逢晚,憾不廣佛事之慨。為什麼會發生這個變化呢?聯繫當時環境,當與玄奘東歸適逢其時有關。 玄奘,原姓陳,名禕,洛州緱氏人(緱氏,現在的河南省偃師縣緱氏鎮)。玄奘是他出家後的法號。 因為他精通印度佛學中的《經藏》、《律藏》和《論藏》,所以也有人叫他唐三藏。他的父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13歲就出家做了和尚。唐朝初年,玄奘到四川研究佛經。那時候,四川比較安定,從各地來了很多有名的高僧。玄奘向他們請教,學問大有長進。 他看遍了國內的佛經資料,有不少問題解決不了。於是,他學習梵文,決心到佛教的發源地天竺(現在的印度半島)去學佛經。 當時中國的西部地區還在突厥的控制之下,唐朝政府嚴禁百姓私自出境。官府拒絕了玄奘的申請,約好了的同伴都不去了。玄奘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公元627年秋天,他跟隨一些商人由長安出發,踏上了西行的道路。走到甘肅西部,快到玉門關(唐朝邊境的最後一道關卡)的時候,玄奘騎的馬死了,跟隨他的兩個小和尚也跑了,後面官府的差役又追了上來,玄奘躲在客店裡,不知如何是好。瓜州的州官李昌拿著追捕文書走了進來,問道:「師父就是玄奘吧?」 玄奘猶豫了一下,沒有回答。李昌說:「師父如說實話,弟子可以給您想個辦法。」玄奘見李昌態度誠懇,就說出了自己的名字。李昌讚歎道:「師父決心取經,研究佛法,真了不起,我一定盡力幫助。」說完便撕碎了追捕文書,說:「師父趕快走吧,天黑就出不了關了。」玄奘又驚又喜,趕緊離開客店,奔向玉門關。 玄奘隻身在沙漠中前進,一天中午,來到第一座烽火臺。他正在馬旁喝水,突然飛來一箭。過了一會兒,又是一箭。玄奘急忙朝著烽火臺大喊:「我是長安來的和尚,要到西天取經,請你們不要射箭。」守衛烽火臺的官兵弄清了玄奘的來歷,都很敬佩,送他過了烽火臺。到了第四座烽火臺,烽官(守衛烽火臺的將官)還留他住了一夜,給他準備了乾糧和清水,並且囑咐說:「第五烽烽官很壞,萬一被他發現,性命難保,請師父繞道走吧!」 玄奘又繼續趕路了。沙漠之中,上不見飛鳥,下不見走獸,白天熱風如火,晚上寒風似刀。有時候因為氣流的急劇變化,會看到幻影,明明望到人群馬隊,走近了卻又什麼也沒有,行人以為是妖魔鬼怪。沿途到處是人馬遺骨,斷劍折槍。玄奘走了100多裡路,口渴難忍,停下來喝水。不料,在取皮囊的時候,一失手,整個皮囊裡的水全潑到沙漠上。茫茫黃沙,一望無邊,到哪裡才能再找到水呢?玄奘忍著極度的乾渴,走了五天,最後昏倒在沙漠中。半夜以後,忽然涼風習習,玄奘清醒過來了。幸好前面不遠就是一片綠洲。清清的泉水,嫩綠的野草,使他脫離了險境。 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行程,玄奘終於走出800裡沙漠,來到了高昌國(在今新疆境內)。高昌王本是漢人,也是一個佛教徒。他很尊敬玄奘,苦苦請求玄奘留下來說法,答應給他優厚的酬勞。玄奘說:「我遠遊是為求佛,現在被大王阻留,大王只能留住我的身體,卻留不住我的精神。」高昌王還是不讓他走,他一連三天不吃不喝。到了第四天,高昌王深受感動,答應送他西行,並且送給他衣物、乾糧、挑夫和30匹馬,還給沿途各國寫信,請他們保護這位遠行的高僧。 此後,玄奘又翻山越嶺,整整走了一年,公元628年夏天才到天竺。在這裡,他看到許多高大的舵鳥;看到150尺高的石像和1000尺長的石刻臥佛像;還看到成群的巨象往來運輸。他幾次橫渡恒河,遍訪佛教史上的古跡。他訪問了伽耶城(今印度比哈爾邦加雅城),那裡有一棵五丈多高的菩提樹,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曾經在這棵樹下苦修;他到了佛經中所說的西天靈山,參觀了釋迦牟尼說法的地址。這些實地考察,使玄奘對佛經的理解更深入了。 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的那爛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學府,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常年有僧徒一萬多人。玄奘到院的那天,1000多名和尚捧著香、花迎接來自中國的客人。寺的住持(當家和尚)戒賢,是個年過百歲的佛教權威,他早已不講學了,但是為了表示對中國的友好,特地收玄奘為弟子,重開講壇,用15個月的時間,給玄奘講了最難懂的佛經。 玄奘夜以繼日地鑽研佛經,學習古代印度的語言,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那爛陀寺,能通曉20部經論的有1000人,通曉30部的有500人,通曉50部的只有10人,玄奘就是這10人中的一個。但是他並不滿足。10年中,他在天竺到處求教,終於像戒賢一樣,通曉了全部經論的奧妙。玄奘博學的聲譽傳遍整個天竺。 公元641年,玄奘路經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卡瑙季),受到戒日王的歡迎。恰好這時候有一個反對那爛陀派的人寫了一篇論文呈給戒日王,聲稱沒有人能駁倒一個字。戒日王是個狂熱的佛教徒,他決定在曲女城舉行盛大的法會,公開辯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