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順治皇帝 | 上頁 下頁
一三八


  「母后在你的眼中也許是個不稱職的母后,但時光不能倒流,過去的酸甜苦辣母后再怎麼說你也體會不到。現在,母后只有一個心願,要當一個稱職的皇奶奶,把幾個孫子撫養調教出來。說起來,你這個做父皇的是不是也不稱職呢?福全、玄燁他們哥倆,一見你就像老鼠見了貓似的,話都說得不利索了,他們是你的親兒子,日後大清的江山還得指望著他們這一代去繼承,你怎麼就對他們不冷不熱、不聞不問呢?」

  「兒臣……兒臣日理萬機,總是抽不出時間來。」

  「什麼日理萬機,全是藉口!東南戰事,自有五省經略洪承疇為你打理著,還有平西王他們的協助,朝中諸事,又有滿漢大學士和文武大臣日夜襄理,你呀,一門心思只知道玩樂!內院今兒個呈的摺子都批閱了嗎?」

  「兒臣退了朝,就來慈甯宮給您請安了,兒臣這就回去批本!」福臨討了個沒趣,轉身就要走,忽然又想起了什麼,提高了聲音:「母后,兒臣此來是特地向您報喜的,差一點給忘了。那孫可望投降啦!」

  「什麼?你,你再說一遍!」孝莊太后繃直了身子,讓兩個孫子一邊兒玩去,吃驚地睜大了眼睛。

  「孫可望跟李定國火並,孫可望負氣出走,離開了雲南投降了!」

  「天神,祖宗,耶穌基督阿彌陀佛,這可太好啦!」孝莊後喜不自勝,眼睛裡閃出了淚花:「皇兒,這是上天助我大清呀,你可得一鼓作氣,成就天下統一之大業,開萬世冒明之根基!」

  「兒臣正有志於此呢,皇額娘,您就等著瞧好吧!到時候幾臣陪著您去那江南水鄉看看,到大理轉轉,再去天涯海角走走,總之,兒臣要陪您游遍全中國!」

  「好,好!」孝莊太后看著神采飛揚的兒子,心裡一陣激動:「額娘也盼望能有這麼一天哪!皇兒,快坐下,給額娘仔細說說。」

  大西軍于順治三年在四川西充慘敗,領袖張獻忠戰死,大西軍由四位大將軍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統率改變了作戰方針,避入雲貴一帶保存實力,以圖東山再起。果不其然,一年之後,大西軍在雲貴已有了立足之地,部眾增至二十余萬,四將軍亦同時稱王,主帥孫可望成為「國主」,然而其內部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順治九年夏秋之交,安西將軍李定國反擊清兵,「清兵大敗,橫屍遍野」,並且創造了「兩蹶名王,天下震動」的輝煌戰績,引起了主帥孫可望的妒嫉和怨恨。

  定南王孔有德和和碩敬謹親王尼堪之死,自然也震驚了朝廷。事實表明,自清兵入關之後,滿洲八旗的戰鬥力日益下降,早已是今非昔比了,甚至連領兵出征的宗室王貝勒也不能與往日相比。奉旨出征南下的主帥和碩敬謹親王尼堪,無論是在計智還是在經驗抑或是戰功上,都遠不如當初所向無敵的定國大將軍豫親王多鋒、靖遠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以及靖遠大將軍肅親王豪格他們。說起來,尼堪在宗皇王、貝勒、貝子中,也稱是一位久經鏖戰的驍勇之將了。他是太祖長子請英貝勒的第三子,是順治帝福臨的堂兄,早年便跟隨伯叔兄長東征西討,屢建戰功,由周山見托晉封為和碩敬謹親王,位極人臣,所以南下蕩平軍寇的重任理所當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然而結局卻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誰能料到,堂堂主帥,手下有十萬大軍,居然仗恃匹夫之勇輕敵冒進而被對方用亂刀砍死,體無完膚,死無全屍?

  大西軍的強大戰鬥力令福臨震驚,他立即採取了應變措施,調集兵力加強防守。因為大軍主帥戰死,這乃是大清國自老哈王努爾哈赤起兵以來的頭一回,是震駭全軍、震驚朝野的特大噩耗,是極損大清朝廷顏面的醜事。

  順治十年春天,順治帝對內三院下諭,表明他改變用兵方略並授命洪承疇經略湖廣五省軍務之意圖。由於全國的抗清運動又出現了新的高潮,而滿朝文武卻只會長籲短歎憂惶無措。福臨以為,年逾六十的洪承疇有能力擔當這力挽狂瀾的重任,特地委任已準備告老還鄉的洪承疇為太保兼太子太師,經略湖廣、廣東(後改以江西代)、廣西、雲南、貴州五省,總督軍務,兼理糧餉,「撫鎮以下,聽其節制,兵馬糧餉,聽其調發,一應撫剿事宜,不從中制,事後報聞」。

  受到重用的洪承疇當時激動得老淚縱橫,當即拍著胸脯保證要「盡心竭力,以期剿撫中機」,不負委任。其實,洪承疇勞碌一生,為明清兩朝的統治者效盡犬馬之力,卻在百姓中背上了千古駡名,這讓他惱羞成怒,心中萬分痛苦。當初洪承疇投降大清之後,崇禎帝還以為他已被清兵「碎體而亡」寧死不屈呢,認為他是個「節烈彌篤」的忠臣,親自在效外設壇建祠,痛哭遙祭。可直到拖著辮子的洪承疇騎著高頭大馬隨多爾袞入京之後,明代遺民才知到此人早已變節偷生,不禁搖頭歎息說;「蒼素變於意外,人不可料如此!」

  總之,自恃甚高又領兵有方的洪承疇在漢人的眼中成了一文不值的糞土。尤其讓洪承疇鬧心的是,當他出兵南下鎮壓了徽州(今安徽歙縣)金聲領導的抗清力量時,遭到了寧死不屈的金聲的一頓臭駡。原本,洪承疇想以現身說法打動金聲,讓他回心轉意歸順大清,卻不料金聲雙目圓睜,大聲怒斥道:「咄!你是何人,敢冒充洪亨九?金聲只知,亨九當初受先帝厚恩,官至閣部,辦鹵陣亡。先帝慟哭輟朝,禦制祝版,賜祭九壇,予溢蔭子,此是我大明忠臣。而你,卻已不再是當年的洪亨九了,你是大清的走狗,可恥的逆賊,呸!」

  在官場和疆場上一直春風得意的洪承疇被金聲罵得狗血噴頭,羞愧難當。自此,洪承疇變得謹慎起來,心中也更加憂慮了,他只有用馬不停蹄的征戰來填補內心的空虛和苦悶。正當他已經心灰意冷打算歸隱田園之際,卻又得到了少年天子的重用,這怎能不讓洪承疇喜出望外?

  「……朕承天愛民,不忍勤兵默武,困苦赤子,將以文德綏懷,歸我樂宇,必得夙望重臣,曉暢民情,練達治理者,假以便宜,相機剿撫,方可敉寧。遍察適臣,無如大學士洪承疇者,著特升太保兼太子太師、內翰林院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糧餉……功成之日,優加爵賞。俟地方稍定,善後有人,即命還朝,慰朕眷懷。……」

  少年天子如此重用一個明朝的降將漢宮為五省經略,怎能讓宗室的王、貝勒、貝子們咽得下這口氣呢?

  大清的基本國策是「首崇滿洲」,或者說是以滿洲為根本,這早在福臨即位時就鄭重申明了的。順治即位恩詔的第一條就強調諸「親王佐命開國,濟世安民,有大勳勞者,宜加殊禮,以篤親賢」。第二條即是大加封受親王郡王之子孫弟侄的封爵。而第三條和第四條仍念念不忘「滿洲根本」:「滿洲開國諸臣,或運籌帷幄,決勝廟堂,或汗馬功著,辟疆展土,俱應加封公侯伯世爵,錫之浩券、與國咸休,永世無窮」;「開國以來,滿洲將領等官,應得敘蔭。」

  當初,皇父攝政王是如此辦理的,後來世祖福臨親自臨朝之後也還是照舊。對待號稱天潢貴胃的宗室王公,世祖福臨毫不猶豫地預以加恩、封賜或晉封宗室爵位。他一方面委託滿洲開國元勳及其子弟為六部尚書、侍郎、八旗都統、副都統、護軍統領、駐防將軍和出征大將軍和將軍等,讓他們分任軍政要職,統軍治政;另一方面又擴大議政人員,讓更多的滿洲王公大臣成為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成員。

  在自清一代上百位親王、郡王中,大體分為兩類。其一為「軍功勳歸諸王」,指的即是清初開國定邦功勳卓著的宗室王公,如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鋒、肅親王豪格、承譯親王碩塞、克勒郡王嶽讬、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後來在乾隆朝又增加了睿親王多爾袞,這八王的爵位世襲罔替,不降襲,人稱「八大鐵帽王」。其二為「恩封」王公,系因是皇子皇孫而封,爵位不能原位世襲,必須依次降襲。這樣一來,愛新覺羅的宗室人丁興旺,位高權重,人才濟濟,更加尊貴顯赫了。

  到順治九年時,議政工、議政貝勒多達十六七名之多——和碩承譯親王碩塞、多羅謙郡王瓦克達、顯襄親王富壽、多羅安郡王岳樂、多羅信郡王多尼、多羅敏郡王勒都、多羅貝勒尚善、世子濟度、杜爾祐、杜蘭等。而議政大臣則更多了,總計從順治八年至十二年,福臨先後任命的議政大臣多達三十餘員,如內院大學士範文程、寧完我、希福等,戶部尚書車克、禮部尚書覺羅郎球、兵部尚書蒙古固山額真明安達禮等,兩黃旗及其它旗重臣鼇拜、蘇克薩哈、遏必隆等等。

  愛新覺羅王室大有人在,八旗王公貴胄對明朝降將洪承疇的一夜走紅甚為眼熱,感到忿忿不平。難道說,順治帝摒棄了以滿洲為根本的基本國策,開始倚重漢官而冷落自家人了?真是豈有此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