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順治皇帝 | 上頁 下頁 |
五三 |
|
「你——!」多爾袞臉色有些不悅,目光嚴厲地看著胞兄。阿濟格胡亂放了一遍,自知理虧,低下頭不吭聲了。 為了鞏固自己身為攝政的地位,多爾袞此次率著阿濟格和多鐸兩兄弟以及眾多親信寵臣統兵入關,而議政六王中的其他兩王濟爾哈朗、代善卻與幼帝福臨被撇在了盛京,至於肅王豪格則已被貶為庶人,正在軍中吃苦呢,多爾袞此舉用意很明顯,如今他三兄弟已經統兵入關,立下特大功勳,地位自是其他親王所不能相比的。只恨阿濟格和多鋒都是鼠目寸光,只能在戰場上大顯身手的一介武夫,沒有深謀遠慮,難以成就大事! 「我清兵雖已入關,但這只是天下統一的開始。無論是南明的殘軍勢力還是大順軍和大西軍,都將是我大清統一道路上的障礙。沒有遠慮必有近憂,現在還不是我們享受的時候,等到四海平安,天下歸一之時,我們就可以普天同慶,盡情享樂了。本王以為,當務之急,是要儘快實現先皇『底定中原,建都燕京』的遺願。對了,後宮各宮殿的修繕情況如何?」 「回稟攝政王,此事由降臣專門負責,據下官所知,未竣工的宮殿正在加緊築造;原宮裡的侍女太監,已分派往各官承值,宮中所需用之器具物件,也都派專人四處採辦,照這情形,不出兩個月就可完工。」 「嗯,時間正好。據迎鑾大臣飭人回報,兩宮已准奏,擇於九月內啟鑾。從京城至山海關宜沿路蓋造行宮,鋪設官道以迎駕順治皇帝。本王現派輔國公屯濟克、和托,周山額真何洛會等攜妻章即日起程前往盛京迎接兩宮進京。我大清皇帝要坐中國之主人,而不是安於一隅的霸王。」 「睿王爺的遠見卓識,令臣等佩服之至!有了攝政王的輔弼,順治帝便可以高枕無憂了。」眾廷臣隨聲附和起來。 多爾袞決定遷都北京的確是目光遠大。北京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形勝甲天下。北京又是一座悠久的歷史名城,金元都以此為首都,它的位置極為重要,沃野千里,山川形勝,足以挖四夷、制天下,成為帝王萬世之都也。明朝自永樂四年(1406)開始營建北京宮殿城池,到永樂十八年宮闕告成,都城由應天府城(今南京)正式遷都到北京。清以水為偏旁,而明字含火義,以清代明,猶如以水滅火,正符合古代五行相克的傳統說法,因此,明已滅,遷都北京也就是自然的了。 當時的北京城包括外羅城、內城(即皇城)、宮城(紫禁城)三大部分。外羅城目的是為了防禦京師,修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全長近三十裡,城高兩丈,三面共有七個門:南正門,又稱永定門,其東為左安門,西為右安門;東門也稱廣渠門(即元朝的大通門),東北角有東便門;西門就是廣安門(即元朝的和義門),西北角有西便門。後來又陸續增修了各門的甕城——圍繞城門修築的小城,又挖了環繞外羅城的護城河——北京城真可謂固若金湯了。 內城即皇城,城周長四十裡,四周城牆全部用磚包砌,高三丈五尺五寸,四面共有九門。南面三門:正門稱正陽門,其東為崇文門,西為宣武門;北面二門:由東往西為安定門,德勝門;東面二門:由北往南為東直門、朝陽門;西面二門:由北往南有西直門、阜城門。明代正統元年(1436)開始修建九門的城樓,各門通什麼車輛都有規定,如正陽門大多走皇轎宮車;崇文門多走酒車;朝陽門走糧車,因南方大米多由北運河運到通州,然後順大道進朝陽門,所以朝陽門裡倉庫最多;東直門走木材車;安定門走糞車,因靠地壇,東、南、北三個方向有許多糞場,曬乾後賣給農民;德勝門走兵車,當兵打仗,走此門吉利;西直門走水車;阜城門走煤車;宣武門走囚車,等等。 清鼎定北京後,將三院六部設在皇城闕前,即正陽門和皇宮正門午門之間,這裡官署林立,府部對列,朱紗衣帽,肩摩轂擊。清帝便坐鎮正中的紫禁城的太和殿裡,通過這些機構來駕禦全國。 紫禁城(即宮城):位於北京城的正中心。城牆高十米,城外有護城河,一律用條石砌岸,俗稱筒子河。城正南面為午門——又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北門為玄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城牆四周建有角樓,俗稱為九梁十八柱的建築物,結構奇麗美觀。城西臨萬壽山,太液池,北倚景山(萬歲山),南對正陽門,地勢衝要,風景優美。紫禁城裡有九千多間殿宇、樓閣、廟堂,占地極廣。主要有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皇帝即位、或節日慶賀、朝會大典等場所。當然,也是皇帝臨朝議政之地,三大殿后有乾清宮、交泰殿、坤甯宮,是後妃居住的地方,陳設佈置,極盡奢侈豪華。 紫禁城正北面的萬歲山(俗稱煤山)下豢養著成群的鶴鹿,寓意長壽。所以明萬曆皇帝朱詡鈞每逢重陽則必親自攀爬到山頂,登高遠望,以求消災延壽。然而,明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朱由儉,卻自縊於「萬歲山」上的一棵老槐下!萬歲山猶在,而紫禁城卻已經換了主人,他便是沖齡幼主大清的順治帝福臨! 「轟!轟!轟!」連著九聲炮響,震耳欲聾,北京城裡的百姓爭相傳播著:「大清的皇帝來了,這回才是真龍天子!」「聽說只是個七歲的孩子!」「小皇帝真夠幸運的,外面有叔父攝政王撐著,只管在深宮大內享清福!」幾個月以來,百姓人人都知道,紫禁城的武英殿上已經坐著一個赫赫有名的攝政王,他很年輕,又英俊又有才幹,面皮白淨,雙目炯炯。一直以來,人們以為那滿洲韃子個個如狼似虎,野蠻粗暴,長相更是凶巴巴的,鷹鼻鵠眼。可沒料到這風華正茂的攝政王卻非常儒雅,玉樹臨風的樣子卻文武兼備,令人刮目相看。 攝政王多爾袞早已接到消息,知道聖駕已快到北京了,便急令文武大臣侍衛太監先在禦道上設行殿,令司設監設帷幄御座,尚衣監備好冠服,錦衣衛去監齒薄儀仗,旗手衛去陳金鼓旗幟,教坊司去備各種細樂,然後率滿漢王公大臣和一般子故明降官降將,出城九裡,恭接聖駕。 鑾駕兩旁龍旗煥采,鸞輅和鈴,金鼓儀仗,合奏著饒歌大樂,一隊的藍翎侍從和數十名穿著鮮豔黃馬褂的侍衛騎隊緊緊護衛著鑾輿,場面十分威嚴壯觀。 幼主福臨忍不住從鑾駕裡往兩邊張望,見多爾袞等王大臣已經伏倒在地上,排班跪接,臉上不由得現出笑容:哈,這比捉迷藏過家家過癮多了!福臨睜著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往外打量著一切,多日來的旅途奔波並沒有在他臉上留下任何疲倦的痕跡,他懷著十分好奇的心情睜大了眼睛打量著周圍,不知他即將駕臨的北京城是什麼樣子的?比盛京還大還美嗎? 「快看哪,小皇帝生得秀眉隆准,器宇非凡!」「他的眼睛多有神采呀,將來一定能成就大事!」「滿洲人真是了不起,連一個娃娃皇帝都這麼有氣派,也難怪大明的氣數已盡!」沿街的窗邊門縫裡,擠著看熱鬧的百姓,他們小聲地議論起來,心裡既興奮又緊張,不知道這個娃娃皇帝將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生活? 「啪!啪!啪!」忽然禦道官驍騎校尉甩起了長鞭,靜鞭山響,這是靜街。那震耳欲聾的聲音唬得沿途百姓早已奉命回避,閉門不出,再也不敢躲在窗縫裡嘰嘰喳喳議論了。 「讓他們都起來吧,真可惜了他們身上穿著的吉服!」 「嗻!皇上有旨,眾愛卿免禮平身!」 「咦,你是誰?朕怎麼沒見過呢?海公公呢?」 吳良輔嘻嘻一笑:「奴才是吳良輔,奉攝政王的命令在御前伺候萬歲爺,至於那海中天已經撥到太后身邊伺候去了。」 「我不要你!我還要海公公!滾開!」福臨氣惱地盯著眼前這個細長的小太監,他的個兒細長,眼睛細長,連手指也是又細又長的。 「皇上一路可好?臣等日思夜盼,終於盼來了!」這時攝政王多爾袞已經走了過來,他微笑著一指身後烏壓壓的百官:「皇上快人行殿吧,這些文武百官們還等著逐個給您行晉見禮呢,您正好可以認識一下他們。吳良輔,快扶幼主人行殿!」 「嗻——!萬歲爺,我吳良輔沒有別的能耐,可是鬥雞走狗逮蛐蛐射野兔什麼的卻很在行,奴才保准陪著萬歲爺玩得痛痛快快的。」 「追蛐蛐兒好玩嗎?」福臨果然來了興趣。 「好玩!那紫禁城的殿后樹下石頭縫裡,有許多蛐蛐兒,一到天黑就『瞿瞿』地叫,可熱鬧了。」 說話間,福臨升了御座,另有鴻臚寺官侍立一旁,侯王大臣依次排列,一一唱名,贊行五拜三叩首禮。禮畢,眾人退下,只攝政王多爾袞等重臣噓長問短,坐著說話。 「這一路上足有1600裡的路程,鄭王爺要護送兩宮皇眷、諸王貴族以及軟細輜重等,真是辛苦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