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蘇軾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前面曾提到凝煉的小文《記承天寺夜遊》,蘇軾在黃州期間,還有一首《西江月》詞,其小序敘事簡潔,描寫生動,短短五十四字,即寫出地點、時間、景物以及詞人的感受,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篇寫得很優美的散文,可與《記承天寺夜遊》相媲美。 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蘇軾曾說:「未有天君不嚴而能圓通覺悟者。」 他在黃州期間,開始研究佛家和道家思想。佛道解脫始于心靈的自律,要得到精神的寧靜,必須先克服恐懼、憤怒、憂愁等情緒。蘇軾潛心於靈魂的奧秘。他還練氣功、打坐。到黃州之後,蘇軾除了勤讀佛經,還在道觀中閉關了四十九天,他的一首詩中提到他在臨皋亭煉丹的事。他給朋友王鞏、張方平等人和給蘇轍的許多書信中,都曾提到過練功修行的感受。 一封給張方平的信中,他介紹自己的修行法,內容如下: 「每夜以子後披衣起,面東若南。盤足叩齒三十六通。握固閉息,內觀五臟,肺白肝青脾黃心赤腎黑。次想心赤為火,光明洞澈,下入丹田中。待腹滿氣極,即徐出氣,帷出入均調,即以舌接唇齒,內外漱煉精液,未得咽。複前法團息內觀。納心丹田,調息漱律,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液滿口,即低頭咽下,以氣送入丹田。須用意精猛,令津與氣谷穀然有聲。徑入丹田,又依前法為之。凡九閉息三咽津而止。然後以左右手熱摩兩腳心,及臍下腰脊間,皆令熱徹。次以兩手摩熨眼面耳項,皆令極熱。仍案捉鼻樑左右五七下。梳頭百餘梳而臥,熟寢至明。」 蘇軾直到老還在尋找煉丹的方法,不過他對人長生不老的問題始終保持相當的理智。他曾說除非見到真正長生不老的人,否則各種有關仙人的傳說都只是傳說而已。他由古書上摘取了幾條生活規則來作為簡化生活的常識觀,他寫道: 1.無事以當貴 2.早寢以當富 3.安步以當車 4.晚食以當肉 夫已饑而食,蔬食有過於八珍。而既飽之餘,雖芻豢滿前,惟恐其不持棄也。若此可謂善處窮矣。然而與道則未也。安步自佚,晚食為美;安以當車與肉哉。車與肉猶薦於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在黃州,他有田要種,有風景要欣賞,有佛經要讀,有丹要煉,有酒要喝,有詩詞要作,是頗不寂寞了,不過,他做一切事情,都離不開脾氣相投、患難與共的朋友,他的詩詞文,若少去贈友的內容,也就少了許多光輝。 下面兩首贈友詞中,就充滿了友情的光輝。 滿庭芳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餘,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 凜然蒼檜,霜幹苦難雙。 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塢松窗。 寧肯過吾邦? 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 願持此邀君,一飲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夢裡相對殘釭。 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定風波 [王定國(王鞏)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餘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王鞏字定國,因受「烏台詩案」牽連,被貶賓州(今廣西賓陽縣南)監鹽酒稅,賓州當時屬嶺南地區,僻遠荒涼,生活艱苦。王鞏赴嶺南時,歌女柔奴同行。 三年後(元豐五年即1082年)王鞏北歸,到蘇軾處,柔奴出來勸酒,蘇軾作此詞。 到元豐六年(1083年)時,皇帝似乎開始後悔對反對派的責罰,李常回到京師,連王鞏也獲赦回到北方,蘇軾正要定下心來快快樂樂隱居,過「淡而有味」的生活,卻突然被調離謫居地,再度捲入政治糾紛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