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蘇軾 | 上頁 下頁
二一


  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於是攜酒與魚,複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複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府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雲湧。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二道士,羽衣翩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

  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前、後赤壁賦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蘇軾的《念奴嬌》詞,則更是廣為傳誦。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清代詞論家評論東坡此詞「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在《東坡樂府》中,最具有這種英雄氣概的代表作,恐怕要首推這篇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了。這篇詞是北宋詞壇上最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這首詞從總的方面來看,氣勢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雲,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筆揮灑,卻也襯以諧婉之句,英俊將軍與妙齡美人相映生輝,昂奮豪情與感慨曠達的思緒迭相遞轉,做到了莊中含諧,直中有曲。特別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三國時代東吳名將周瑜,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產生了重大影響。

  這首詞,也是蘇軾豪放派別的代表作。南宋俞文豹的《吹劍續錄》中,有一段評婉約與豪放詞的話,便列出了「大江東去」作為例子:「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永)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過去的詞論家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個對立的流派。婉約派講求詞的婉麗,是指唐五代以來就已形成的一個派別。在蘇軾以前,歐陽修倡導的古文運動在散文和詩歌方面,都已取得了很大成就,惟獨在詞的方面,沒有多大的改變。當時少數作家的一些作品,如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寫塞外風光和羈旅鄉思;歐陽修的《浪淘沙》(把酒祝東風)感慨朋友聚散匆匆,後會難期;柳永的《滿江紅》(暮雨初收)寫遊宦行役之苦,已表現出同花間派不同的面貌。但這只是鳳毛麟角,總的說來,這個時期的詞,基本上仍然是沿襲唐五代的遺風。

  作家們都把詞當作遣興娛賓的工具,還沒有擺脫「詞為豔科」的傳統觀念;作品除了描繪恬靜閒適的享受生活,絕大多數都是寫男歡女愛,別恨相思。「倚紅偎翠」、「淺斟低唱」、「寸寸柔腸,盈盈粉淚」,就是這個時期詞作內容的形象概括。可以說,這個時期的詞,基本上仍然是以歌妓舞女為中心——詞的創作主要是供她們歌唱,詞的內容主要是反映她們的思想和生活,風格纖豔柔脆,有些作品甚至是淫穢之作。

  直到蘇軾出來,才如旱天驚雷,震撼詞壇。他一掃五代遺風,使詞的創作發生了一個偉大的變革。他把詞從繡幌舞筵、從個人的小天地引向整個社會,擴大了詞的境界,改變了詞的柔靡風格,大大增加了詞的表現力。他不僅用詞寫景抒情,還用詞發議論、談哲理,甚至還以詞代替書信。吊古,紀遊,言志,抒懷,思鄉,懷人,悼亡,留別,送別,記事,記夢,詠物,題贈,唱和,等等,幾乎所有詩的傳統題材,在他的詞中都能看到;從社會生活,到個人日常起居的思想感情,一切所見所聞所遇所感,他都可以寫入詞中。清人劉熙載說:「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事不可入,無意不可言也。」並非誇張之論。特別是他把社會生活引入詞中,為詞的內容開闢一個新的廣闊的天地,直接影響了後代無數作家,尤其具有重大意義。錢塘江潮的奇偉壯觀和弄潮兒的矯健形象,密州出獵的壯麗場面和作者殺敵報國的雄心,農村人民的生活圖景,對祖國河山、對英雄人物的熱情頌贊和壯志未酬的慨歎,這些內容,在靡靡之音仍然占統治地位的北宋詞壇,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相反,描寫男女情事的作品,在三百四十多首蘇詞中,總共只占四五十首,已退居非常次要的地位。這是詞自產生以來,從來沒有出現的情況。

  蘇軾把議論引進詞中,這是他的一個功績。比如《水調歌頭》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十分精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