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蘇軾 | 上頁 下頁
一七


  有些樂趣只有詩人居士才能享受。陶淵明辭官歸隱,曾寫了一首《歸去來兮》賦,蘇軾每天在田裡耕作時,重組其中的字句,配上民歌。他教家人唱,自己也一起唱,還用竹枝敲擊著牛角打拍子。

  蘇軾在哲學中也能找到安慰。他在雪堂的牆壁和門板上寫了三十二個字,日夜觀賞。內容是四道警告:

  出輿入輦——蹶痿之機
  洞房清宮——寒熱之媒
  皓齒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濃——腐腸之藥

  失去塵間美好享受的人有福了!就是這種幽默感使蘇東坡能隨處得到快樂與滿足。後來他被逐海外,沒有藥品也沒有醫生,他對朋友說:「我想到京師每年有多少人死在大夫手中,覺得自己真幸運。」

  現在蘇軾自食其力,心滿意足。他有很慈悲的信仰,這一點,使人們覺得他親切。黃州因為貧窮,當地窮人養不起孩子,就有些人在孩子出生後即將其溺死,溺嬰的惡俗使蘇軾深受震撼。他給武昌太守寫了一封信說及此事,內容十分感人。

  上鄂州太守朱康叔(壽昌)

  軾啟:

  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見過。偶說一事,聞之辛酸,為食不下。念非吾康叔之賢,莫足告語,故專遣此人。俗人區區,了眼前事,救過不暇,豈有餘力及此度外事乎。

  天麟言岳鄂間田野小人,例只養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尤諱養女,以故民間少女多鰥夫。初生輒以冷水浸殺,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閉目背向,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嚶良久乃死。有神山鄉百姓名石揆者,連殺兩子。去歲夏中,其妻一產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斃。報應如此,而愚人不知創艾。天麟每聞其側近者有此,輒往救之,量與衣服飲食,全活者非一。

  既旬日,有無子息人俗乞其子者,輒亦不肯。以此知其父子之愛,天性故在,特牽於習俗耳。

  聞鄂人有秦光亨者,今已及第,為安州司法。方其在母也,其舅陳遵夢一小兒挽其衣,若有所訴。比兩夕輒見之,其狀甚急。遵獨念其姊有娠將產,而意不樂多子,豈其應是乎。馳往省之,則兒已在水盆中矣,救之輒免。鄂人多知之。

  准律故殺子孫,徒二年,此長吏所得按舉。願公明以告諸邑令佐,使召諸保正,告以法律,諭以禍福。

  約以必行,使歸轉以相語。仍錄條粉壁曉示,且立賞召人告官賞錢,以犯人及鄰保家財充。若客戶則及其地主。婦人懷孕,經涉歲月,鄰保地主無不知者,其後殺之,其勢足相舉覺,容而不告,使出賞固宜。若依法律行遣數人,此風便革。

  公更使佐各以致意,誘諭地主豪戶。若實貧甚不能舉子者,薄有以周之。人非木石,亦必樂從。但得初生數日不殺,後雖勸之使殺,亦不肯矣,自今以往,緣公而得活者,豈可勝計哉。佛言殺生之罪,以殺胎卵為重。六畜猶爾,而況於人。俗謂小兒病為無辜,此真可謂無辜矣。掉耄殺人猶不死,況無罪而殺之乎。

  公能生之于萬死中。其陰德十倍於雪活壯夫也軾向在密州遇饑年,民多棄子。因盤量勸誘米,得出剩數百石別儲之,專以收養棄兒。月給六鬥。比期年,養者與兒,皆有父母之愛,遂不失守。所活者亦數十人。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恃深契故不自外,不罪不罪,此外惟民自重。不宣。軾再拜。

  他自己還成立救兒組織,請附近誠實博愛的人擔任會長。該會向富人捐得不少錢財,請他們一年各出十緡錢以上,用來買米、買布、買棉被。他們去鄉村調查即將生產的婦女,只要他們肯養小孩,就送給她們錢、米、布。蘇軾說:一年若能救下一百個嬰兒,也就功德無量了。他自己雖然很窮,也每年捐錢十緡,救助嬰兒。

  應該說蘇軾現在過著快活的日子。黃州雖是貧瘠的小鎮,但是萬縷閒情,美妙的風光,詩人敏感的想像力,再加上月光美酒,這一切混合成強大的魅力,使蘇軾活得很詩意。農田墾好,他衣食無憂。他有一大群朋友,大家都和他一樣自由,一樣口袋空空卻悠閒無比。

  這是夢幻般的生活,蘇軾說歐陽修這一首詩形容得最好: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