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蘇軾 | 上頁 下頁 |
一三 |
|
§第四章 黃樓烏台 就連蘇軾這樣的天才,也是「人生四十才開始」,如今蘇軾進入徐州時期,也就是「黃樓」時期。蘇軾突然找到了自己,他第一次變成實幹的人物,忙著做事、建築、參加公眾活動,從此一生建樹頗多。他擔任杭州通判無法辦大事;在密州雖任太守,但因密州偏遠貧窮,也沒有機會一展其才;後來他被迫短期退休,進入政治晦暗期;接著就出現了完美、圓整、成熟、活躍而忠貞的蘇東坡,他幽默練達,是百姓的朋友和鬥士,有著一個偉大的靈魂,不過蘇軾被捕謫居之前,徐州太守的政績已證明他是實幹的人物,也是能幹的辦事人才。 熙寧九年(1976年)年底,蘇軾奉詔離開密州,被派往山西西南端的河中府任職,次年一月他由濟南進京,他弟弟一家就住在濟南。蘇轍當時不在家,風傳政事將有大變遷,此時王安石同黨已先後垮臺,王安石複出又垮,誰也不知道下一步將有什麼變化。 蘇轍是個沉靜而果斷的人。蘇軾曾一再上表提到稅制和徵兵的改革,勸皇帝不要征所得稅;蘇轍始終保持沉默,如今卻覺得時機已到,可以力倡全面的政治改革。王安石十月已在出京途中,蘇轍沒有等哥哥,直接帶著一份全面革新的奏摺進京。 蘇轍的家人還留在濟南,他們迎接了蘇軾。蘇軾在濟南住了一個月左右,熙寧十年(1077年)二月十日,兩兄弟的眷屬到達京城附近的黃河岸邊,蘇轍出京到河岸以北三十裡的地方接他們,兩兄弟在雪中暢遊了幾日。蘇轍帶給哥哥一則消息,說蘇軾在河中府的新職已被取消,改派為徐州太守。 他們抵達京師,遇到一件十分費解的事情:門吏告訴蘇軾,不許他入京,卻又沒有合理的解釋——這也許是因為政局不穩,有些官員不希望皇帝見到蘇軾,於是借皇帝的名義發的命令。兩兄弟只好回頭,折往東城外的好友范鎮家中。 這時蘇軾的長子蘇邁已經十八歲,該娶親了。研究蘇學的人始終沒有探明女方的身份,只知道蘇邁是在此時娶的親。 兒子娶親後,蘇軾攜家眷往東,到現在江蘇省境內的徐州任職;蘇轍也攜家眷到商邱(南都)任通判。 他把家人交給好友張方平,陪哥哥到徐州,住了三個月才回到家人身邊。 徐州不但是大城,也是戰略要地,控制了山東南部的山區。過去幾個朝代,徐州附近常有戰役發生,現在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就在這兒交會:二十年後水泊梁山著名的水滸故事就發生在這附近。城市臨河,南面有兩大高山環繞,深邃的急流繞過山下的市區。 此地出產花崗細石、鐵、煤,宋朝時就曾充分開採,此地的刀劍也很著名。蘇軾喜歡這裡天然的風光,喜歡各種精美的魚蟹,他認為徐州是「暫留」的好地方。 熙寧十年(1077年)八月,蘇軾剛到徐州上任三個月,徐州發生水災。王安石曾想疏通黃河,但是花了五十萬緡毫無效果,主工程師畏罪自殺了。黃河在徐州以北五十裡處的曹村決口,氾濫到梁山泊,溢滿了南清河,水勢蔓延了幾百平方裡。大水彙聚到徐州城下,被南面的高山擋住,水位不斷高漲,九月達到二十八點九尺,如果不及時排水,徐州城就將倒坍。蘇軾捨身救城,好幾周都沒有回家,他每天住在城牆頂的小棚子裡,監督修固外牆的工作。城裡有錢的人家紛紛爭著出城避水。蘇軾說:「富戶一旦出城,城裡的百姓就都會動搖,我和誰來共同守城?只要我在徐州,就一定不會讓洪水沖毀徐州城。」 於是把那些有錢人又趕回到城裡。洪水眼看就要超過東南外牆了,蘇軾指揮把牆基加厚,城牆加高。擋水的防禦工事長九十四丈,高十丈,寬兩丈。蘇軾親自趟水到武衛營,喚來了卒長,向他尋求幫助。武衛營屬禁軍,直接歸皇帝統領,不聽命于地方官員。蘇軾對卒長說:「黃河水就要衝毀徐州城了,事態緊急,雖然你們是禁軍,也要請你們盡力幫助我。」卒長感動地說:「太守尚且不躲避大水,如我輩小人,自然更當效命。「就帶領了他的士兵幾千人,拿著畚箕和鐵鍤奔了出去,修築了東南的長堤。這時北方的工事已做好,準備把洪水引入黃河故道。在洪水圍城四十五天之後,十月十五日,黃河回歸故道,向東在海州附近入海,洪水開始退去。 城市獲得保全,人民都欣喜若狂,對蘇軾萬分感激。蘇軾對暫築堤不滿意,就上表給朝廷,明列數字,要上面撥款興建石牆,以備不時之需,可朝廷沒有回音,他只好修改奏摺,改建石牆為建木岸。皇帝下了一道公文,誇獎他的偉大功勞,次年二月蘇軾得到三萬多貫的撥款,一千八百擔米糧和七千二百個人工,他組織在城市東南建了一道木壩。蘇軾性好建築,就在這道外城牆上建了一座十丈高的樓臺,起名叫「黃樓」。後來他在徐州寫的詩集就叫《黃樓集》。 元豐元年(1078年)重九,黃樓舉辦盛大的慶祝儀式。蘇軾非常高興:百姓沒有被洪水吞噬;大家花了半年多時間建成了水壩和樓臺——黃樓屬全城百姓,是未來對抗水患的明顯象徵。全城的百姓都來參加這個典禮。東門上黃樓聳立,高達十丈,下面是五丈高的旗杆。樓臺建成寬塔的形式,大夥兒上樓觀賞四周的風光,從窗口望出去,早上的濃霧迷離,只聽到下面船隻的槳聲,恍如置身大海船中,不久,天漸漸晴朗起來,遠處的漁村和岩峰下的五六所廟宇歷歷可見。南面前端可以看見隆起的臺地,以前曾是戲馬台,如今建了一座佛寺,長長的新堤由廟宇開始,沿東城牆向北延伸,他們聽見遠處的潮聲與下面鵝鴨的鳴叫聲交織在一起,組成奇妙的樂章。最後是大宴賓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