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司馬懿大傳 | 上頁 下頁
三〇


  曹丕和眾人聽了都很驚訝。他停了一下又說:「七步成詩,我感覺還是慢,你能夠應聲而作一首嗎?」

  曹植說:「願馬上出題。」

  曹丕想了想,說:「你我乃同胞兄弟,就以此為題,但不許犯著『兄弟』字樣。開始吧。」

  口稱兄弟,又不讓明說兄弟,這不是太歹毒了嗎?好吧,我就讓你看看兄弟的本事,讓你的陰謀難以得逞。曹植想著,微閉雙目,倒背兩手,慢抬腿,輕落步,瀟瀟灑灑走了一步。司馬懿的額頭已沁出細密的汗珠。

  曹植忽地停步,聲音略帶嘶啞地吟道:「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司馬懿聽了,長出一口氣,懸著的心落地。

  華歆聽了,雙眉耷拉下來,象霜打了的豆秧。

  曹丕聽了,淚珠在眼眶裡轉了轉,終於滑落出來。

  懸心吊膽的卞太后在殿后聽了,埂咽著出來,抱著曹植痛哭流涕。

  曹丕見狀,忙起身離座勸慰母后,並傳旨,貶曹植為安鄉侯。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曹丕剛剛穩住大局,鎮守襄陽的曹仁就傳來惡信,說孫權見曹操已死,已點兵迸犯,揚言索要樊城、襄陽。

  二 仲達獻計魏王稱帝 曹丕失策自丟二城

  〖曹丕白失襄、樊二城,十分懊悔,司馬懿進勸:「只要大王乘天時順民意,天下遲早都是大王的。」天時:各地出現了黃龍、麒麟、鳳凰……民意:太史丞拿出了奇書,發表了高論……獻帝掩面大哭,只得草詔禪讓。 〗

  曹仁見東吳大兵壓境,十分驚慌,認為樊城、襄陽地處前沿,糧草不濟,難以抵敵東吳。請求魏王准許撤到南陽。

  曹丕聞報,忙召眾文武商議,說:「先王曾許諾東吳,殺了關羽,便還其樊城、襄陽。現東吳出兵索要,樊城、襄陽糧草不濟危急萬分,眾愛卿看如何是好?

  司馬懿道:「先王雖答應東吳殺了關羽,便還其樊城、襄陽,但這是外交的一種策略。東吳殺了關羽,已經得了荊州,應該知足了,要知道,這兩個地方對我們太重要了。它們是水陸要衝,戰略重地,千萬不能放棄。現在東吳只不過是虛張聲勢。他根本不會知道我糧草不濟,不會貿然進犯的。我們只需派援兵押運糧草前去即可。」

  曹丕心裡一直在嘀咕,自己剛即位就打仗,要是打敗了,豈不令天下人恥笑?要說打勝,倉促應戰,又談何容易?

  便下定決心,不顧司馬懿的勸說,命曹仁焚棄二城,撤向南陽。

  曹仁撤走後,不見孫權動靜。原來孫權正是虛張聲勢,恫嚇而已。想不到小魏王全沒有乃父之風,略施小計,一嚇便得逞,好不高興。

  曹丕見白自失卻二城,卻是好不懊悔。

  司馬懿見狀,勸道:「既如此,大王也不必後悔了。只要大王乘天時順民意,天下遲早是大王的。」

  曹丕忙問:「愛卿所講是何意思?」

  「當年,孫權曾勸先王順天應時稱帝。先王認為時機還不成熟,說他只願做個周文王。這意思還不清楚嗎?這是說時機成熟時,讓大王你來代漢稱帝呀!」

  曹丕聽了心中一陣竊喜,可表面上擺出一副懵懂莫辨的樣子問:「這……怎麼能行呢?」

  司馬懿說:「怎麼不行呢?臣看獻帝懦弱無能,只是個擺設,漢祚名存實亡,大王建功立業的時機到了。臣以為只需如此如此便可以促成。」

  曹丕聽了司馬懿的謀劃,大喜。當即選定吉日,親統大兵三十萬,請旨南征,以顯示手握兵權,有先王那樣的軍事才幹。他摹仿當年漢高祖劉邦衣錦還鄉,率大軍浩浩蕩蕩來到家鄉礁縣,大擺宴席,宴請六軍將士和家鄉父老,恭恭敬敬地祭饗先瑩。

  一時間,家鄉父老,揚塵遮道,奉筋進酒,搞得沸沸揚揚,盛大無比。

  聲勢傳到東吳,孫權因殺了關羽,正與劉備矛盾尖銳,時時提防劉備尋釁。近日又白白得了樊城、襄陽,就想結好曹魏。忙派使者到礁縣恭賀曹丕繼魏王,並答應魏吳和好,互不侵犯。

  曹丕擺出一副大度的樣子,接受東吳的好意。他達到了安定南方的目的,高高興興回到許都。

  一回來,一場場好戲就開演了。

  東邊來使者奏報:「礁縣出現了黃龍。」

  北邊來使者奏報:「郵郡出現了麒麟。」

  南邊來使者奏報:「饒安飛來了鳳凰。」

  還有人在石邑見到了白雉雞。

  一時間,種種祥瑞的傳聞在朝野傳播,撩撥得人心裡呼呼地竄著火苗。

  這時候,太史丞許芝晃著花白頭髮的腦袋濺著唾沫星子,煞有介事地在朝房裡對等著朝見的眾文武說:「諸位,你們聽到外面的種種傳說了嗎?無獨有偶,我近日更是得到一本奇書,叫《易運期》。你們看過嗎?」他說著從袖中取出一本發黃的書在眾人眼前晃了晃。

  司馬懿眼尖,說:「我聽說這是本極靈驗的誡緯書。只是沒見過。」

  許芝神秘地眨動著小眼睛說:「是呀。你們猜,這上邊寫了些什麼?」

  眾官問:「你不說,我們怎麼知道?」

  「你們看,這上邊說:『言居東,午在西,兩日並光上下移。其為主,反為輔,五八四十,黃氣受,真人出。』」眾:「這是說得什麼?」

  許芝:「你們仔細想想。想不出?晦,我也是攪盡腦汁揣摩了幾日才明白的。你們看,這『言,旁加:午,不是『許』嗎?兩日上下,明明是個『昌,字嘛。合起來就是許昌。」

  眾:「對,是許昌。這又怎樣?」

  「怎樣?許昌可是魏王發祥之地。再看「其為主,反為輔』,該是說魏王本應是君主,卻做了輔相,弄顛倒了。『五八四十,黃氣受,真人出』。是說漢朝在西京、東京建都加起來已享國四百年了,氣數已盡,應讓位給新的真命天子了。」

  眾驚訝,問:「這新的真命天子……」

  「還不明白?就是指魏王呀!你們看,這上說的『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鬼』與『禾女,相連,是個魏字。

  這明明說的是魏王應做天下之主嘛。」

  有人將信將疑:「這書上說得准嗎?」

  司馬懿思索著說:「我記得當年光武帝即位時,就是應了這餓緯書上的話。」

  華歆喊道:「怎麼不准?種種祥瑞的出現,都是魏當代漢之徵兆。我們還猶豫什麼?應該立刻稟明漢帝將天下讓于魏王。這是上合天意,下順民心的呀!」

  王朗、陳群、賈詡等立即附和道:「對,我們這就稟明天子,早早安排禪讓之禮。」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