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屈子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四


  屈原不高興地反問道:「何謂隨和?如何隨和?」

  漁夫微微一笑說:「既然這個世界上盡是污泥濁水,大夫何不到爛泥裡去打個滾推波助瀾呢?既然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大夫何不去奉陪幾杯,喝他個痛快淋漓呢?為什麼遇事深思而又超脫,以至於落得個被放逐的結局呢?」

  屈原生氣了,他大聲說道:「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自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要抖淨衣服上的塵土,怎麼能讓乾乾淨淨的身體去沾染污濁的外物呢?)」

  漁夫亦振振有詞地說:「有道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做生意的要會看行情,船到江心只能隨波浮沉,這做人嘛——」

  漁夫的話未說完,被屈原打斷了:「休要多言!吾不能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助紂為虐,鳳凰豈能與烏鴉同群為伍!

  ……」

  漁夫並不生氣,他不慌不忙地說:「人各有志,不能強求,大夫可堅持自己的看法,只是凡事需想開一些,不可固執己見,不要那麼清高,到頭來受罪的還是您自己。您不如學我這樣,撒網捕魚,自得其樂。奉勸大夫不要再自尋煩惱,自己折磨自己了!……」

  屈原意志堅定,出言落地有聲,他說:「余系楚之宗臣,對社稷存亡,生靈塗炭,豈能袖手旁觀!甯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我寧願投入那湘江水中,葬身魚腹,怎麼能讓潔白純淨的東西,蒙受那世俗塵埃的沾汙!)」

  漁夫知道自己說服不了屈原,就打個圓場說:「好了,我們不要再爭了。我原想勸您同我一起去打漁,過那快活舒心的日子,既然您不願意,我也就不再勉強,『道不同則不相與謀』嘛!不過,您也是土埋半截的人了,凡事不可過於爭勝鬥強,要多保重才是啊!」說罷莞爾一笑,向屈原拱手告別,返身上船,鼓動槳楫,悠悠而去,留下了一串歌謠:

  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①

  ①這首《滄浪歌》是楚地流傳的古歌謠,意思是比喻人的行為要適應客觀實際。漁夫唱這首歌,有勸屈原退隱自全的意思。

  漁夫遠去了,屈原悵然若失。他佇立于江堤之上,遙望著煙霧迷濛的江面,石雕鐵鑄的一般。太陽出山了,將他的身影印在碧綠的草地上,是那麼高大,那麼修長。起風了,愈刮愈大,愈刮愈猛,狂風撕扯著他的寬袍博帶,他麻木似的毫無反應;狂風將他那銀絲白髮抓亂,猶似經霜的枯草。不知過了多久,直至小媭來找他回家吃早飯,他才若癡似呆般地返回家去,長籲短歎,水米不進。這真讓小媭擔憂,她急忙將四鄰八舍喚來。鄉親們苦苦勸解,毫無用處,女兒整日陪著父親流淚。

  屈原和漁夫在渡船亭邊的談話,早被候船的鄉親們聽到,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齊聲讚頌三閭大夫氣節堅貞,品德高尚,改渡船亭為「獨醒亭」,表彰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高尚情操。清乾隆年間,屈子祠移到了玉笥山後,獨醒亭也搬到了山上屈子祠的右面。1980年重修時,著名作家茅盾和趙朴初分別寫了匾額,前來瞻仰拜謁的人群淌淌如水,絡繹不絕。這些自然都是後話。

  日思夜憂,勞精費神,傷肝害脾,屈原病倒了,一連數日,神昏志迷,高燒不退。時值盛夏,酷暑蒸人,炎熱難當,屈原所居之茅舍四周沒有一棵樹木,無遮無掩,上午當東曬,下午西山照,屋內的土牆、家具熱得燙人。屈原臉色慘白,一天到晚淌虛汗,剛醒過來又昏過去。嘴唇裂得象龜蓋,昏迷中還在斷斷續續地喊「熱呀,燒死我了……」

  小媭一直守候在父親的身邊,手裡的大蒲扇搖個不停,給父親扇風。聞訊趕來看望的可真不少,農民、漁夫、官吏,四鄉紳士和耆老,于澤厚曾多次帶縣城裡最高明的郎中來診治,針砭,服藥,終不見有多少效驗。那些樸實的老農和漁翁,見了三閭大夫這苦受熬煎的情形,或歎息,或揮淚,或捶胸頓足,或罵天地不公,好人沒好報。一天,小媭對一位前來看望的漁翁說:「大伯,能找一個陰涼的地方,送我爹去養病就好了……」

  這位老漁翁年近古稀,但卻背不駝,腰不彎,耳不聾,眼不花。他無妻室兒女,孤身一人在江湖上漂零了四十餘載。自從三閭大夫來到這玉笥山下定居,經常伴他下河撒網捕魚。在他的心目中,三閭大夫是世上最好的人,如今見他為國為民憂成這個樣子,心裡著實難過。但為了不使小媭姑娘過於傷心,硬是把淚水往肚子裡吞。他決心找個清涼避暑之地,送三閭大夫去把病養好,就親切地對小媭說:「好孩子,你也不要太急,我一定設法去找。」說著,熱淚情不自禁地滾落下來,心思沉重地離去了。

  漁翁大伯離去以後,小媭晝看紅日挪,夜望星斗移,扳著指頭算時日,數著分秒度時光,兩天過去了,不見有任何動靜,急得她似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盼得她心慌意亂,六神無主。第三天,天剛濛濛亮,小媭苦熬了一夜,正靠著父親的床邊打瞌睡,忽聽外邊有人敲門,她揉著惺忪的睡眼,半天沒轉過向來。停了一會,敲門聲又響,她頗不情願地去開門,並在心裡隱隱約約地責怪道:「是誰這麼早來打門,不知道家裡有病人嗎?」然而,當她拉開街門看時,不由得驚喜萬分,是漁翁大伯帶著幾個鄰居,抬了一頂轎子放在門前。小媭見了,心中明白了一切,連忙問道:「大伯,您這是……」「傻閨女,這還用問嗎,自然是來抬三閭大夫前去養病。」漁翁老漢是個急性子人,不等小媭的話問出口,便搶先回答。他眯著眼,捋著鬍鬚嘿嘿地笑著,笑的是那麼自信,那麼舒心,那麼坦然。

  小媭欣喜若狂,一跳三尺高,傻丫頭似的奔上前去,忘記了平時所受的教養,應持的禮數,竟扳著漁翁的肩膀,對著漁翁的臉問:「如此說來,大伯給爹爹找到養病的好地方啦?」

  漁翁老漢又是嘿嘿一笑,答道:「找到了,找到了!快幫你爹收拾一下,我們就要抬他到那裡去呢。」

  小媭摸不著頭腦,還想問問是怎樣的好去處,具體在什麼地方。漁翁看透了她的心思,不等她開口,搶先催促道:「你趁太陽還沒有出來,趕緊走,現在莫急著問,你跟著去,到時候就知道了。」說完就攙扶屈原上了轎子,由四個漢子抬著,直向玉笥山走去,小媭默默地緊跟其後。

  那時的玉笥山,山高坡陡,怪石嶙峋,林深草密,竹修篁幽,鷙禽林間棲息,猛獸洞穴居住,莫說抬著轎子登山,便是空手而上,也要累得腰酸腿疼,熱汗百流,且隨時都有生命之憂。一行人攀山崖,穿密林,越溪澗,繞葛藤,避禽獸,彎彎轉轉,曲曲折折,上上下下,來到了一片遮天蔽日的桃樹林內。樹上果實累累,林中鴉雀無聲,好一個幽靜的所在!只可惜他們晚來了幾個月,倘使春三月來,這裡必是粉霞的海洋,芬芳的王國,百鳥爭鳴的世界。轎子在林間株隙宛轉曲折,艱難前進,走了大約有一頓飯的工夫,前邊是一個蔥籠而高大的陡坎擋住了去路,漢子們就勢落下了轎子,老漁翁連聲說道:「到了,到了,就在這裡。」

  小媭忙上前看,只見龐大的陡坎上盡是綠樹翠竹,攀援的藤蘿。藤蘿從陡坎上垂掛下來,搭在高高的桃樹枝上,形成了一個綠色的長廊。漁翁帝小媭躬身披藤進入長廊,又行幾步,坎壁上那茂密的灌木叢中隱約有一個圓洞,徑可五尺,似怪獸張著的一隻大口。漁翁導引在前,小媭緊隨其後,微躬身進入洞中。休看這洞口並不顯眼,洞內卻大若屋宇,寬似廳堂,且既不陰暗,又不潮濕,涼風習習,異香陣陣,入洞片刻,渾身熱汗頓消,好不舒服!洞內收拾得乾乾淨淨,還用竹子架好了一個臨時床鋪,並一應器具井井有條。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