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屈子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一


  次日淩晨,杜清泉安排妻子他鄉賣魚,他搖船送小媭上路過河,送了一程又一程。在這一段地面上,杜清泉眼皮寬,朋友多,他修書數封交小媭攜帶,這樣以來,在相當遙遠的路程內,小媭均有了撲頭,所到之外皆有人接應,而且迎來送往,既方便又安全。

  常言道,遠怕水,近怕鬼。即是說遠行在外,不熟地理,過河涉水,最易發生危險,必須謹小慎微。一天,小媭淌水過一條不算太寬的河。開始河水只有腿肚深淺,漸走漸深,不過沒膝。河床平坦,河水清澈,微波蕩漾,嘩嘩啦啦地吻著肌膚,倒也十分愜意。此刻小媭的心境象河水一樣歡愉,邊走邊在心底裡描繪著與父親相見時的情景,竟忘記了抬頭看路,「撲通」一聲,墜於深淵,尚未來得及呼救,便被旋轉著的浪濤卷走……

  待小媭從昏迷中醒來,居然躺在溫暖的被窩裡。一位古稀老人守在她的竹榻側旁,見遇險的姑娘醒來,欣喜萬分,張著沒牙大嘴喚全家人來看。這時的小媭眼睛半睜半閉,鼻翼扇動,嘴唇翕張,神情昏沉。古稀老人忙喚兒媳端來了一小碗蓮子羹,她用羹匙舀半勺,先用嘴吹吹,令其快涼,然後伸出舌尖嘗嘗,待不涼不熱後方倒進姑娘的嘴裡,姑娘竟也抿抿嘴吃了進去,似乎既香且甜。就這樣,老太太將碗中的羹全部喂完,看來姑娘真是餓得夠嗆。過了個把時辰,老太太又喂她吃了一個蒸雞蛋糕。直到第二天早飯後,姑娘的神志才漸漸清醒,且能扶起上身倚榻而坐,回憶些往事,回答些老太太的詢問。

  這是一條尋常的河流,河谷窄而深,河水湍而急,因年久失修,河壩多被沖毀,河水四處漫流,時間一長,兩岸的河灘擴展成了新的河床。當小媭趟著沒膝的河水甚覺舒心愜意的時候,那是在原河灘上前進,既至步於先前的河谷,自然要墜淵沒頂,被滾滾激流沖走。吉人天相,正當這時,有一隻漁船溯流而上,發現了水中掙扎的姑娘,急忙迎上前去搭救。這位見義勇為的漁夫姓康名濯新,當他救姑娘上船時,姑娘只有一息尚存,儘管性命即將不保,她懷裡仍緊緊地抱著那個藍花布包裹,只說了一句:「屈原,三閭大夫,你女兒小媭的命好苦呀!……」便昏迷不省人事了。康濯新雖是江上一漁夫,但三閭大夫屈原是愛國愛民的忠臣,他還是早有耳聞,這姑娘既然是他的女兒,無論如何得想辦法將其救活。他不顧江中魚群正鬧,毅然捨棄了撒網之良機,急忙搖船回家,將小媭交母親和妻子照料,自己逆風頂浪到三十裡外的紅葉坪去請郎中。

  小媭總算是轉危為安了,但身體卻異常虛弱,且高燒不退,嚴重時竟昏睡不醒,譫語連篇。康氏一家精心照料,一日三餐皆有魚蝦,請醫延巫,煎湯熬藥,比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還要親。旬日後小媭漸愈,調養三五日便可以啟程上路了,康氏一家送出茅舍草堂,送出竹林葦叢,康濯新則劃著船將姑娘送了一水又一水,過了一河又一河。

  又是一個紅日西沉,殘陽如血的黃昏,小媭趕到了洞庭湖畔。好大的洞庭湖啊,茫茫蕩蕩,橫無際涯,令人心胸開闊,志向高遠。小媭似乎並無心思欣賞這湖面寬廣的氣勢與落日輝煌,因為她正愁既無船可渡,又無處棲身。在這愁火炙心之際,湖面上漂來一隻小小的漁船,船上一位鶴髮童顏的漁翁,一邊劃著船兒,一邊哼著小調:

  清清的沅水湘江喲,
  你不要掀起浪頭;
  浩浩的長江水啊,
  也請緩緩奔流!
  您啊,忽乘飛龍!
  蜿蜒向北飛行;
  我啊,撥轉船頭,
  匆匆趕到洞庭。

  ……

  小媭聽見漁翁唱的是父親的詩句,想他必定知道父親的行蹤,於是一邊招手,一邊大聲呼喊:「漁家伯伯,請將船劃到岸邊來喲!」

  那漁翁沒有搭話,輕輕撥動雙漿,船兒象離弦的箭一般飛了過來。船一靠岸,小媭急忙向漁翁施禮問安。漁翁上下仔細地打量著小媭,然後笑盈盈地問道:「姑娘,你莫不是三閭大夫之女小媭嗎?」

  姑娘含羞地點點頭說:「大伯,您猜得一點不錯!」

  漁翁進一步問道:「看你風塵僕僕,想必是要到湖那邊去尋你的父親吧?」

  「正是,正是!」小媭迫不及待地答道,「老伯可知我父親現在何處?」

  漁翁神秘地笑笑,說道:「你誠心尋父,必能尋到。姑娘,天色不早,你欲過湖,請快上船。」

  上船以後,小媭愈想愈覺奇怪:這位老漁翁怎麼會認識我呢?他又怎麼會知道我正欲過湖尋父呢?說不定是遇到了仙翁呢。她謝過漁翁,就試探著詢問老人的名姓和住處。原來十多年前屈原洞庭憑弔時乘的便是這位老漁翁駕的船,二人曾於獅子島上暢談了一下午,屈原曾向老艄公詳細地介紹過自己的情況,提到過樂平裡老家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兒,名喚小媭。今日相會,見她那身段、皮色、眉眼、口角和神情,一眼便認了出來。

  船到湖心,順水順風,老漁翁扯起了白帆,於是勿需劃槳,船疾似箭。老漁翁坐于後倉,與小媭閒聊,問道:「姑娘,你可聽說過蒼梧之野,九疑之山嗎?」

  小媭回答說:「聽父親說,聖明之君舜帝南巡,死於蒼梧之野,葬在九疑山上。」

  漁翁又問:「那麼,舜帝之二女又葬於何處呢?」

  小媭答曰:「老伯是指宵明與燭光嗎?她們死于瀟水與湘水相會處,葬於這洞庭湖中的君山上。」

  漁翁聽了面帶微笑,頻頻頷首,說道:「姑娘所答極是,往昔宵明、燭光尋父闖蕩洞庭,如今小媭姑娘亦為尋父來此,而且舜帝與三閭大夫俱為一世英傑,賢明而品德高尚,何其相似乃爾!……」

  漁翁話猶未盡,小媭滿臉騰起了雲霞,訥訥半天說道:

  「小媭何能與舜帝之二女相提並論!……」

  二人只顧了說話,漁船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對岸。船靠岸了,老漁翁手指南天說:「姑娘請一直朝南走,到了汨羅江口再折身向東,定然能找到你的父親。」

  小媭循著老人指引的方向望去,湖邊上果然有一條通往南方的小路。她向著老人拜了三拜,毅然踏上了通往南方的羊腸小道,向前走去……

  幾經周折,頻繁打聽,小媭終於在汨羅江下游北岸玉笥山下的茅草房裡找到了父親。其時,他已將從郢都帶來的十多名隨從——僕役和貼身侍女,包括那位忠誠的老僕夫淳於乾,全都打發回家,唯一與之相伴的是羅宣王贈送的那匹白馬。

  黃昏時刻,屈原正在灶下晚炊,一邊填柴,一邊借著這柴火的紅光讀書。父女相見,哪能相識!屈原離家時,女兒小媭尚在褓繈中哇哇啼哭,如今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一位中年婦女,他怎麼能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呢?小媭也不敢相信面前這位躬腰、駝背、骨瘦如柴的老者便是自己日思夢想的父親,只見他鬢髮霜染,滿臉深皺,兩眼窪陷,雙顴高突,皮膚粗糙得如同老松,但卻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聽姑母女媭和嬋娟姐姐說,父親的左下巴有一顆碩大的紅棕色的痣,這是辨認父親的標誌。面前這位老人的左下巴也有一顆很顯眼的大痣,於是小媭一頭撲入他的懷中大放悲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