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屈子傳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人們還傳說,屈原死後,他借去的綯繩又飛回了樂平裡,但因這裡的牛耕耙不再用綯繩,這些綯繩便落到了山崖上,落到深谷裡,落到小溪旁,變成千千萬萬條葛藤,所以樂平裡的葛藤像牛綯一樣結實,有韌性,樵夫系上它,可以在懸崖上砍柴;藥夫系上它,可以在峭壁上采藥;船夫把它擰成繩索背纖;姑娘把它編成背簍、籮筐,採桑摘橘。在屈原的家鄉,這靈牛獻綯的故事和葛藤的傳說,緊緊聯繫在一起。 郢都十分繁華,熙來攘往的行人摩肩繼踵,被稱為「擠爛城」。郢都的規模很大,城牆周圍三十餘裡,城牆四周開著八孔高大的城門,城門一般為兩門墩,三門道。八孔高大的城門之中,有一孔名「棘門」,這是郢都的特色,為天下其他任何都城所不具。屈原來到棘門之前,佇立瞻仰,心潮激蕩。他知道,楚都之所以要設棘門,是為不忘先人創業之艱難。西周時,楚人立國于山林之中,連城池也沒有,只有由荊棘圍繞的寨子,「荊」由此而得名,故世稱「荊國」、「荊人」。 「荊」和「棘」雖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但它們卻總是雜生而競長。楚之先人曾長期生息于荊棘叢生之地,被後人奉為楷模。後世有書記載道:「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蓽露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由此屈原猜想,楚都設棘門,也許是為了禳災。桃弧棘矢,即以桃木為弓,以棘枝為箭。在古人看來,棘是一種神物,將國都的一個城門命為棘門,似有藉以禳災避禍之意。荊也是一種神物,故重要的旗幟,多以荊為柄。諸夏也有這個風俗。 棘門之外還有「茅門」,因其以靈茅苫頂而得名。茅門之內是祭祀先祖之靈和社稷之神的場所,它是聖地,因此不得驅車過其門。屈原來到門前,彈衣正冠,十分虔誠地行三拜九叩之大禮,招來觀者若堵。行禮間,屈原面前浮現出了莊王執法如山的一幕。 前一章講過,楚莊王很注重法治,他制訂了許多法令制度,任何人都必須遵照執行,不得違犯。其中《茅門之法》規定:「群臣大夫諸公子入朝,馬蹄踐霤①者,廷理斬其輈②,戮其禦。」有一次,太子入朝,馬蹄踐霤,廷理依法行事,砍斷了太子的車轅,殺掉了為太子趕車的禦者。太子大怒,哭哭啼啼地找到父王說:「廷理目無尊長,猖狂已極,求父王為我戮廷理!」莊王嚴肅地說:「法者,所以敬宗廟,尊社稷,故能立法從令。尊敬社稷者,社稷之臣也,焉可誅?太子犯法,當與庶民同罪,倘寡人徇私枉法,滿朝文武必議論紛紛,法則失其威嚴。民不守法,天下必亂,亂極國亡,朕無社稷江山傳太子矣!……」 ①霤liù:同「溜」,屋頂上流下來的雨水,簷霤,此指宮門屋簷處。 ②輈zhōu:車轅。 太子聽了父王的這番話,不再要求懲辦廷理了。茅門之茅應是靈茅,又稱苞茅,為祭祀所必需,是楚地的特產,楚君有向周室貢納苞茅的義務。縮酒祭神離不開靈茅,望祀也非用靈茅不可,「男巫掌望祀,望衍授號,旁招以茅……」進了茅門向裡,還有相當遠的距離才能到達楚宮正殿,寬闊的石板甬道兩邊,是朱紅色的高大牆壁,牆壁中央,鑲嵌著數以百計的白色浮雕,形成了長長的歷史畫廊。這些浮雕畫倒也忠於歷史,既頌揚了歷代君王的光輝業績,也再現了某些國君的昏庸無能。那一幅幅小腰秀頸的人物雕像,令屈原重溫了楚靈王那荒淫恥辱的歷史。 楚莊王逝世後,相繼在位的是楚共王和楚康王。公元前545年,當政十五年的楚康王一病不起,他的兒子郟敖繼承了王位,任命其叔父公子圍為令尹,主持軍政大事。 公子圍是個野心家,他不甘令尹之職,陰謀篡權奪位。一天,他乘新王郟敖臥病在床,隻身闖進宮闈,將郟敖的左右侍從趕走,自己用繩子將郟敖活活勒死。他轉身跑出王宮,在宮門前,跟太子莫及其弟平夏相逢,趁其不防,抽出青銅佩劍將兄弟二人刺死。害死了新王父子三人後,公子圍帶著瘋狂的喜悅直奔朝廷大殿,召集文武百官宣告:「大王暴病而亡,二子爭位械鬥致死。」滿朝文武雖感消息突然,但懾于令尹淫威,為保自己的官位和身家性命,誰也不敢吭聲,彼此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瑟索顫抖。公子圍見群臣無敢反抗者,便直言不諱地說:「自即日起,寡人便為楚國之君!文武百官都需依令而行,有竊竊私語,妄加議論者,殺無赦!」這個通過陰謀手段爬上寶座的新君就是楚靈王。 楚靈王是個不務政事,只知遊山玩水、貪圖享樂的昏君,他上臺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勞民傷財地修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他在皇宮內住膩了,就遊蕩于水鄉澤國,逍遙于高山峻嶺,觀看波光水色,欣賞林蔭山影。長江的怒濤,淮河的激浪,洞庭的浩瀚,鄱陽的壯麗,巫山之險,荊山之秀,令其目不暇給,流連忘返。在這遊覽的過程中,他于長江之濱發現了一處風景特別秀麗的地方,欲長期在這裡過那醉生夢死的生活,便驅使數以萬計的百姓為其修建了以豪華巍峨著稱的章華台。這章華台高十丈,寬十五丈,周圍是人工湖,湖岸綠樹成蔭。綠蔭映於湖水,千姿百態;湖水清澈照人,碧波蕩漾。附近的每個角落,湖濱與路旁,到處栽種著奇花異卉,在微風中傾吐著醉人的芬芳。 靈王為了炫耀他的榮華富貴,經常邀請各國諸侯或文武百官來此飲酒作樂,飲至興致勃勃時,便自我讚譽一番,說什麼這座章華台前所未有,舉世無雙,登上此台能高瞻遠矚,瞭解民情。客人們自然也斷不了隨聲附和地誇獎讚美。不僅如此,為了取樂開心,竟異想天開地提倡細腰。他下令宮中男女都要設法將腰勒細,細腰的宮女才能博得歡心與寵愛,粗腰的便趕去做粗活。宮女們為了使腰變細,每天只吃一點點飯食,饑餓難忍,還要強作歡顏,為靈王唱歌跳舞。靈王不僅喜歡細腰的宮女,也喜歡細腰的大臣。文武大臣為了討好靈王,也都用帶子將腰勒細才去上朝。 大凡腰是細的,頸通常也是細的,由此,小腰秀頸便成為楚女之美的重要特色了。對此,先秦諸子及後世文人均有所記載:「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韓非子·二柄》)「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肱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危。」(《墨子·兼愛中》)「昔者荊靈王好小腰,當靈王之身,荊國之士飯不逾乎一,固據而後興,扶垣而後行。」(《墨子·兼愛下》)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杜牧)…… 進了楚宮,觸目皆紅,宮牆是紅的,殿堂樓閣的瓦脊是紅的,飛簷櫛椽是紅的,棟樑檁柱是紅的,楚王以下的文武百官所著之上衣下裳,其色皆紅,連陳列的漆器,也是以黑襯紅,絕無例外,旌旗戰具,色色朱紅…… 屈原深知,楚色尚赤,與他們的神話傳說有關。他們自信自己的祖先是祝融,而祝融是火神。後世有書記載:「祝融,南方炎帝之佐也。」炎帝和祝融都是火神,一先一後而已。炎帝號神農氏,別號烈山氏。「炎帝……始教天下種谷,故人號神農氏。又曰,本起烈山,或稱烈山氏。」南方多山林沼澤,古代流行火耕水耨。火在古代南方民族的生產與生活中,起著莫大的作用。當上古之世,南方楚族先民,因此而信奉炎帝。所謂炎帝,應是人們把自己的遠祖作燧生火的偉大發明神化的產物。所謂神農氏,即教會人們種穀的神。所謂烈山氏,即教會人們燒山焚林的神。火是紅的,所以炎帝又稱赤帝。對赤帝的崇拜,即對火的崇拜。以紅色為貴,即以赤帝為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