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屈原 | 上頁 下頁
二八


  §屈原的思想

  屈原的作品在漢文帝時已在流傳,有賈誼《吊屈原賦》可以證明,漢武帝時已廣泛流傳。《史記·酷吏列傳》說「朱買臣因讀《楚辭》得幸」。「楚辭」這個名稱見於此時,司馬遷、劉安、漢武帝都是《楚辭》的愛好者,據《漢書·淮南王傳》說,劉安曾受漢武帝之命寫《離騷傳》,此傳原文已佚,部分章節保存在司馬遷《屈原列傳》中。西漢後期,劉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西漢人的仿作,連同他本人的作品《九歎》匯輯成書,定名為《楚辭》,東漢王逸根據劉向此本,又收進自己寫的《九思》,成《楚辭章句》傳世,即今所見最早的注本。

  楚辭,就是楚地歌辭的意思,它是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新詩體。宋人黃伯思《新校楚辭序》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

  《史記·屈原列傳》提到屈原的作品只有《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懷沙》等。《漢書·藝文志》說「屈原賦二十五篇。」但不具篇名。王逸《楚辭章句》認為《離騷》、《九章》(九篇)、《九歌》(十一篇)、《天問》、《遠遊》、《卜居》、《漁父》為屈原作,正合二十五篇之數,而把《招魂》定為宋玉作。

  現在學者多數認為《大招》、《卜居》、《漁父》、《遠遊》非屈原作。屈原可信的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招魂》共二十三篇。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以極富於藝術創造的傑出才能開創了中國詩歌的新領域,從而使他創造的楚辭成為劃時代的典範。《文心雕龍·辨騷》稱讚楚辭是「奇文鬱起」、「金相玉式,豔溢錙毫」。同《詩經》相比,楚辭達到了嶄新的藝術境界,其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

  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

  屈原作品的出現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座浪漫主義的高峰。它與《詩經》的現實主義文學雙峰並峙,共同形成了中國文學光輝燦爛的第一頁。屈原在他的作品中通過新奇而奔放的想像與幻想,靈活運用神話傳說,運用誇張與比擬等手法,賦予作品以積極浪漫主義的色彩和新的生命。他的作品抨擊黑暗邪惡勢力,表達對美好理想的強烈追求,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高爾基在《我的文學修養》中說:「積極的浪漫主義,則企圖加強人們生活的意志,喚起他心中對於現實的一切壓迫的反抗性。」屈原在這方面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他奠定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基礎。

  屈原作品浪漫主義特徵的突出表現之一是澎湃昂揚的激情。這種激情貫串在他大多數的作品中,詩人高揚善和美、揭露醜與惡,處處體現著是與非、曲與直、善與惡、美與醜的尖銳對立。屈原把黑暗的社會現象,腐敗的官僚統治以及惡劣的品德比作惡草猛禽等令人厭棄的自然物,反映了詩人對醜惡的極端厭惡之情。在揭露社會的惡和醜的同時,屈原極力地頌揚善和美,這不僅表現在他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九死其猶未悔」的追求精神,而且也突出表現在他對峻潔、美好人格的強烈追求。美的人格不僅僅是美的儀錶、服飾,這充其量不過是外在的美,而且要求高潔的品德、傑出的才能,這是內在的美、真正的美。

  屈原自幼就將峻潔的人格當作自己的人生理想,《橘頌》可說是詩人從青年時代起為自己立下的座右銘。這峻潔的品格包括:正直、善良、誠實、純樸、廉潔無私、光明正大、謹慎自守、獨立特性等。《離騷》中的我對品德修養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無論是遭受小人排擠、被懷王疏遠;還是放逐江南、獨處藪澤,他堅決不改變自己的初衷:「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屢遭挫折而芳菲彌烈:「芳菲菲而難兮兮,芬至今猶未沫。」這種蹈死不悔的追求精神是屈原光輝人格的體現,是善與美的體現。善惡愛憎分明的態度、毫不妥協的鬥爭意志正是屈原作品浪漫主義的本質精神。

  屈原作品浪漫主義特色的又一表現是運用了大膽的誇張、豐富的想像與幻想。詩人將自己對長期政治鬥爭和社會現實的認識和感受加以概括、昇華,藝術化地再現於作品之中,變成活生生的性格化的藝術形象。詩人大膽地進行藝術虛構,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遙遠的時間和空間作為抒情的背景,驅使歷史人物、神話精靈為他服務,成為他表達情感的有效手段。對傳說中的古帝、鬼神從不表示謙卑,與先賢聖哲交際往來、平起平坐。對古代的昏君佞臣恣意指責,強烈地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效果。在《離騷》中,詩人在政治鬥爭中屢屢失敗,卻仍然堅持美好的政治理想,並為此而上下求索。

  詩人用了出人意料的幻想方式:他向古帝重華(舜)娓娓陳述之後,乘龍馭鳳、飛騰馳騁,去尋求一條實現自己理想的途徑。他在太陽沐浴的咸池飲馬,在日出的扶桑拴馬休息。折一枝神異的若木拂拭太陽。讓月亮在前邊開路,讓風神奔走相隨,雷師籌措行裝,鸞鳳作為扈從,雲霓齊相迎接,前呼後擁,飄飄翱翔,直奔玉帝的天宮。他命令天宮的守門人開門,但守門人只是倚門漠然相望,閉門不納。詩人大為懊惱,他又渡過白水,登上神丘,感歎這神仙境界同黑暗的現實世界一樣,找不到稱心如意的美女——實施自己理想的途徑。他命令雷神駕起祥雲,到下界看看有無美女。他首求宓妃,但宓妃雖美卻舉止輕佻;次求簡狄,又被高辛占了先;最後追求二姚,因媒人言辭笨拙而沒有成功。在下界(指楚國)找不到實現自己美政理想途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向靈氛、巫鹹問卜,經過反復思想鬥爭,決定趁年華未老之時遠逝他國。於是在迷離恍惚中又開始了一次神遊。詩人乘坐著飛龍駕駛的鑲玉寶車按轡徐行,向高空飛馳而去,一路奏《九歌》、舞《韶舞》,到達陽光燦爛的天上。可是無意中間向下界一瞥,望見了自己可愛的故鄉,不禁黯然神傷,無限眷戀,不忍離去。詩人通過這奇特、美妙的幻想情節,反映了他對黑暗現實的堅決鬥爭和對美好理想的頑強追求。儘管他在遭受打擊的極度痛苦之中有過彷徨、猶豫,但他離不開楚國,因此最後決定就是死也要死在故國的土地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